APP下载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医院装饰装修设计分析

2024-02-27杨婀娜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2期
关键词:室内环境人性化医护人员

周 琼 杨婀娜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装饰装修设计有助于提升医院的“软实力”,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在现代医院装饰装修工程中融入人性化理念,通过营造温馨、洁净、舒适的室内环境,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应结合医患心理康复需求,在多方面统筹兼顾,形成科学的设计方案,为医院建筑装饰装修提供指导。

1 项目概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萧山院区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前身为英国教会创建的广济医院,是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70 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5.9 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4.1 万m2,设计2635 个床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始终传承“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广济精神,向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在医院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从改善使用者体验需求角度出发,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取得显著的设计效果。

2 医院装饰装修设计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机制

2.1 生理影响机制

医院室内环境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采取人性化设计措施,既可以改善室内环境,又可以向患者提供有利于身体恢复、保持健康状态的舒适环境。医院装饰装修设计主要通过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线、声音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具体为:

1)温湿度。当环境温度与空气湿度合适时,人体可以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正常情况下,室内最佳温度为20 ~25 ℃,最佳空气湿度为30%~60%。

2)空气质量。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尘埃、霉菌、细菌等有害物质,且部分装修材料还会释放甲醛等有毒物质,采取人性化设计措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通风循环条件,起到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

3)光线。柔和的光线有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因此可将暖色调作为灯光颜色,避免患者出现用眼过度、眼睛疲劳问题[1]。

4)声音。噪声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设置吸音板能够有效控制医院室内环境噪声水平,最终起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加快身体恢复速度的作用。

2.2 心理影响机制

从心理影响角度来看,患者心理情绪主要取决于所处环境的空间氛围。例如:当患者长期处于以橙色等暖色调为基调色的室内环境时,会产生愉悦、放松等正面情绪,有利于康复;当患者长期处于封闭、布局紧凑、昏暗、以冷色调为基调色的室内环境时,会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时还会引发患者放弃治疗、拒不配合诊疗工作等问题。

3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医院装饰装修设计方法

3.1 装饰材料选型

在装饰材料选型环节,尽量选用新型绿色材料。绿色材料具有无毒害的特征,主要由木材、岩石等天然材料加工制成,在装饰材料全生命周期内,基本不会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能够起到保护患者身体健康、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同时,绿色装饰材料还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质量。例如:地面装饰材料,可选用人造大理石、地胶板等环保地材;墙壁、天花板的装饰材料,可采用成品无机墙板[2]。

3.2 色彩设计

色彩心理学认为,颜色可以引发人们产生特定情绪及心理感受。颜色包括2 种类型,分别为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调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等颜色,能够给人带来温暖、亲近的心理感受;冷色调包括紫色、蓝色等颜色,能够给人带来深远、平静的心理感受。考虑到大多数患者的心理情绪低落,医护人员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也会产生疲惫、压抑等负面情绪,设计人员应尽量选用暖色调作为医院室内环境的基调色,以白色、灰色等中性色作为配色点缀,或是以淡黄色、淡绿色等其他色相、明度的颜色作为配色。可将科室作为装饰颜色的选择依据,合理选择基调色与配色,起到改善患者身体状况的作用。例如:在内分泌科,以红色作为基调色,起到促进患者内循环的作用;在消化科,以橙黄色作为基调色,起到改善患者消化功能的作用;在神经科与烧伤科,以绿色作为基调色,起到帮助患者脱离神经紧张状态的作用;在血液科,以红色、粉红色作为基调色,起到抚慰患者情绪的作用[3]。在本项目中,考虑到医院建筑具有体量大、功能繁杂的特征,为兼顾室内环境舒适程度与医院建筑标识性,为各栋建筑赋予独特的主题色,给患者留下深刻的视觉记忆。例如,1#楼以郁金色系列作为主题色,2#楼以大地色系列作为主题色,3#、4#楼以生命色系列作为主题色,6#楼以天空色系列作为主题色,5#、7#楼以青竹色系列作为主题色,8#、9#楼以菖蒲色系列作为主题色,设计效果如图1 所示。

图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楼栋主题色设计效果(来源:作者自绘)

3.3 声音设计

为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医护人员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并长期保持专注状态,需重点开展声音设计工作,根据项目情况、建设标准,确定最佳噪声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正常情况下,医院白天的噪声等效声级应控制在45 dB 以内,夜间的噪声等效声级应控制在35 dB以内。例如:在医院入口大厅顶面采用平贴矿棉板,持续吸收公共空间大量人流产生的噪音;在手术室等重要功能房间,地面、墙面、天花吊顶部位铺设隔音毡、隔音板等声学隔音材料。

3.4 光影设计

自然光环境的照明质量远超人工照明环境,不但可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还有利于调节心理情绪、减轻视觉疲劳程度。因此,设计人员要重视光影设计,可将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结合,营造明亮、温馨与舒适的室内环境。

门诊大厅顶面采用采光顶构造形式,综合服务大厅顶面设置透光膜来模拟天光,下沉庭院设置玻璃幕墙作为围护形式,充足的自然采光洒在木质大踏步休息平台与绿植上,能够给人带来身处自然的感觉。对于走廊、楼梯等缺少自然采光条件的室内空间,分散安装多台照明灯具,以暖光作为照明颜色,用于缓解患者在等待、排队期间的焦躁情绪。此外,可在室内房间吊顶部位安装漫射器,把自然光均匀投射到室内房间的各处角落。

3.5 门诊大厅设计

为帮助患者顺利就医问诊,综合采取导向标识、无障碍设施、配套服务设施3 项设计措施:

1)导向标识。在医院建筑各处出入口、门诊大厅导诊台等位置,摆放就诊导向标识设施,向患者可视化呈现前往不同科室与功能区域的最优路线,并使用特殊醒目颜色符号来标记病房、急救室等区域所处楼层位置。

2)无障碍设施。考虑到部分患者及陪护人员是残障人士、老年人、妇女及儿童,存在体力不济、活动不便的生理特征,需要额外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满足此类特殊人群的就医问诊需求[4]。例如,门诊大厅规划无障碍通道,周边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与母婴室,大厅内摆放残障人士专用休息座椅,并在药房、挂号处、收费处等区域设置离地高度约在0.8 m 的残疾人窗口,患者在轮椅上即可顺利办理缴费、取药等业务。

3)配套服务设施。大厅内部摆放多种服务设施,起到平复患者及陪护人员焦躁情绪的作用。服务设施包括自助饮水机、公共轮椅、休息座椅,条件允许时,还可在大厅内部设置小型活动空间,设计效果如图2 所示。

图2 门诊大厅设计效果组图(来源:网络)

3.6 手术室设计

在手术室设计环节,应减弱房间装修方案对手术过程、手术成功率造成的不利影响。设计人员应以手术室顶面作为优化部位,重新排列风口、消防喷淋设备、烟雾传感器等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在不影响设备运行工况的前提下,将各类设备在手术室顶面居中整齐排列。根据手术需求,可在恰当位置摆放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避免因设备散乱摆放而增加手术难度系数。

3.7 病房设计

在病房设计环节,可采取拐角防护、增设抓杆、融入自然元素、空间分隔4 项设计措施:

1)拐角防护。对于墙面拐角部位,将90°拐角改造为135°圆弧形倒角,或者在拐角部位额外铺设防撞条,患者、陪护人员与医护人员不慎碰撞拐角部位后,能够起到缓冲防撞作用,避免人体遭受伤害。

2)增设抓杆。在病床与坐便器两侧、墙壁上设置抓杆,水平抓杆离地高度控制约在0.7 m,垂直抓杆高度控制约在1.5 m,患者利用抓杆辅助活动,在抓杆表面设置圆点、条纹起到防滑作用[5]。

3)融入自然元素。尽量在靠窗位置设置病床,安装高透光玻璃作为窗体材料,并在窗户周边设置座椅。患者与陪护人员通过窗户可欣赏室外自然景观,并把自然光线引入病房内部,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患者长时间照射自然光线,还利于促进钙吸收、加快恢复速度。同时在病床推行区域顶面大量采用回光灯,柔和的漫反射灯光可减少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4)空间分隔。为满足患者的私密需求,可酌情减少病房内的病床数量,在相邻病床间隔部位设置挂帘,预留足够空间作为陪护空间,并配备床头柜、陪椅床等配套设施。

3.8 护士站设计

护士站在患者护理与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满足患者及陪护家属个性化需求的重要设施。第1,在护士站装饰装修设计环节,应尽量把护士站布置在靠近病房区域,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观察患者身体情况、与患者家属展开交流,短时间内响应患者需求。第2,根据人体工程学理论设计护士站内部空间,按照先后顺序在站内设置计算机、书写台、患者资料存放柜,配套设施布置顺序与工作顺序相符合,便于护士开展各项工作。第3,做好护士站色彩设计工作,利用柔和色彩来舒缓患者及陪护家属的心理情绪。考虑到部分医院建筑会额外配备流动护士站,应把流动护士站高度控制在880 ~910 mm。如果护士站高度偏低,医护人员需频繁弯腰进行台面操作,这会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更容易出现工作疲劳现象。

3.9 整体空间设计

除了医疗护理场所外,本项目还从整体空间角度出发,实施人性化设计理念,优化整体空间设计,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具体如下:

1)优化医院空间布局。采用平面式护理空间模式,保证同一监护单元处于同一平面内,便于护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病患的护理需求,及时与患者及病人家属沟通,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由于空间问题造成的护理工作延误,影响工作效率。

2)重点规划护士站、监护室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之间的空间关系。监护室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医护人员重点监控的对象,要尽量缩短护士站与监护室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距离,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开展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采用半开放半封闭式结构。本项目的整体空间主要采用半开放半封闭式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医护人员交流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执行医护命令。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开展医疗决议,快速制订医疗方案,避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4)深化人性化设计。医院建筑空间不仅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和采光效果,还要优化设计医护人员的换衣间、休息室及餐饮区域,应在固定位置设置“休息室”或“休息吧”,并免费为工作人员提供咖啡机、手机充电宝、电纸书及按摩仪器等人性化设施,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提升他们对医院的归属感,令其全身心投入医护工作中。

4 结语

为建设高品质医院建筑,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设计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观念,结合人性化理念开展设计工作,全面掌握在材料选型、色彩设计、声音设计、光影设计、门诊大厅设计等方面的正确设计方法,为提高医院装饰装修质量提供设计保障。

猜你喜欢

室内环境人性化医护人员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室内环境检测及控制系统设计
多肉植物垂直绿化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探究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