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线索”来写作

2024-02-27金小正

关键词:线索梅花母亲

金小正

散乱的珍珠,只有穿起来,才能成为精美的项链;凌乱的砖头,只有按照图纸有序堆砌,才能筑成宏伟的建筑。一篇作文,只有用“线索”将各种素材贯穿起来,文章才会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有序地将现实生活呈现给读者。

什么是线索?线索指的是事情可寻的端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穿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线索。写作时常用的线索有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和情感线索。

以人为线索叙事,就是把“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起来,集中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多以第一人称叙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以作者的父亲李大钊为线索,写作时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现了李大钊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通过课本上的习作练习,相信同学们对以人物为线索的写法比较熟悉,“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小小‘动物园’”等习作单元,我们都可以试着以人物为线索来写作,关注人物的细节,突出人物的特点。

以物为线索,即在叙事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写作手法加深读者对它的印象,或在情节发展中突出它的形象,使读者看到物品就能体会到作者的表达意图。

梅花魂(节选)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顆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整篇文章以梅花为线索,反复出现“梅花”,首尾呼应,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有同学写了一篇《外婆的老年机》,以老年机为线索,记录外婆一直将老年机带在身上,她很诧异。直到有一天,她看到老年机上设置了满满的闹钟,那是外婆一天的行程安排:给外孙女做早饭,送她上学,接她放学……每一个闹钟都体现出外婆的爱。这篇文章选材新颖,真挚动人。

以物为线索写作时,一定要反复出现这个“物”,因为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如果你写睹物思人这种类型的文章,适合用“物”来做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它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使文章层次清晰。

北京的春节(节选)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除夕真热闹。……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

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行文,用充满京味儿、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人过春节时的画卷。以时间为线索,既能让读者了解叙述顺序,又能使故事更连贯、紧凑。

以时间为线索适用于记叙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写作时切记不可像记流水账那样,把一天内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应该围绕文章中心有所取舍。比如写《愉快的假期》,早上赖床、吃早饭、晚上洗漱、夜里做噩梦等情节应该舍去,应详细记录和小伙伴玩游戏、看有趣的课外书等突出主题“愉快”的事件。

以地点为线索写作,适用于记叙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事,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一路迎着溪流。……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作者以地点为线索,描写沿途所见的美景:外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空间的转换带来了心态的变化,更利于主旨的表达。再如课文《月是故乡明》,虽以月亮为线索,但也有地点的变换,作者将世界各地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亮做对比,表达了他对故乡小月亮的思念之情。以地点为线索,常用于写游记、参观或活动类型的作文。

我们先来看课文节选——

那个星期天(节选)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我一声不吭,盼着。……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课文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母亲一拖再拖,他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作者以情感为线索,将其蕴含在具体事例、内心独白、周围的景物描写中,贯穿全文。

情感线索更适用于有感情变化的文章,通过情感的变化更加清晰地突出文章主旨。比如写《发试卷的那一刻》,心情一定会有微妙的起伏变化:期待—紧张—害怕—难过/惊喜—决心发奋学习/迫不及待地想与家人分享……以情感变化为线索,能将读者带入写作的情境中,引人入胜。

围绕线索写作还需注意两点:一是要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连贯,并且大多数文章也会以这一线索作为文章标题加以凸显;二是线索并不总是单一存在,很多文章是以两条线索或多条线索结合贯穿全文,比如《那个星期天》一文,除了以情感为线索,时间线索也很明显。

猜你喜欢

线索梅花母亲
梅花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给母亲的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五月之子的曲折人生
梅花引
梅花锁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