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研究

2024-02-26陈道山常书辉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原居民社区

陈道山 常书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背景与价值

进入新时代,全球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发生重大变化,新媒体技术、新业态模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着深刻变革。正规化、标准化、阶段化的学校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需要,通过形式新颖的教育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有目标、有计划、有控制地普及推广进社区,吸引社区居民将学习融入生活,弥补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维护社区的安定、团结、和谐极具价值和意义。

(一)《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千年文脉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文化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绝好资源,更是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优势所在。中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宋代之前占据华夏文化的主流地位,成为区域文化的典型标识。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中原文化的传承创新承担重要职责。经过数十年来文化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中原文化的全貌越来越清晰,馆藏文物、地下文物、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但开发利用的范围还很有限,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创新的能力、程度与社会影响还刚起步。

西方国家长期信奉“欲亡其国,先灭其史去其文”的信条;相反,欲兴吾民振吾国,必修吾史普吾文因吾俗。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五彩纷呈,对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大势所趋,更是中原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双创”思想的指导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基于多年的教学理论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思政教育方面所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开发了《大美中原》社区课程。该课程以社区教育为平台,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紧紧围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进行通俗化诠释与解读,拟定了中原神话、中原姓氏、中原汉字、中原诗文、中原成语、中原古都、中原名镇、中原圣贤、中原非遗等16个教学专题,利用微课形式,通过图文、音视频、访谈、探究、调查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现,在社区传承和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上效果良好。

(二)《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价值

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让我们从站位全球文化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文化,认识到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是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一种越发宝贵的软实力,更是传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原历史文脉、建设中原现代文明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进而更加坚定传承发展自己文化的信心与决心。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众的文化、生活的文化,在社区开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社区成为居民走得进、坐得住、学得好的“文化家园”。首先,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也必须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设诸如《大美中原》等传统文化课程,这是政治站位。《大美中原》吻合了国家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瞻性要求,承载着提升社区居民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成为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也是当前依托社区教育推广普及《大美中原》的价值所在。其次,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面向广大社区居民,以课程教学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常态化普及,让中原人民充分体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原文化精神的魅力风采,营造中原文化复兴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氛围。最后,社区教育的公益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也为《大美中原》课程的推广普及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无限机遇,也必将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认可。

《大美中原》的开设与学习,有助于社区居民了解自己所处区域的历史文化,激发历史自豪感,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心;有助于社区居民对物质、非物质文化传承弘扬意识的提升,自觉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对于维护和保持文化多样性,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滋润精神家园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贯彻实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相关内容,浓厚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区高质量发展。

二、《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建设”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将“文化自信”写进报告,提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紧密结合新时代教育实践的现实需求,以崭新的视角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双创”,是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应有之义。

(一)《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1.目标

《大美中原》课程的教学理念立足高校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文化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面向社会、对接社会,走进社区,强化社区居民理解、掌握、认同与内化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与感召力,引导社区居民在生活实践中努力践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于此,《大美中原》的教学目标在契合社区教育诉求的基础上,针对社区民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等,依据中原文化的深厚内涵,发掘中原文化的精神内核,利用微文章、微课件、微视频等灵活适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在有限的课时内以最佳方式、最好效果给社区居民呈现中原的厚重历史和璀璨文化,培养社区居民对中原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达成日常生活中应拥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践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大美中原》的教学目标具体细化为以下各层级目标,每一层级目标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成就,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地推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首先,通过《大美中原》的学习,社区居民要深刻体悟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其次,通过《大美中原》的学习,社区居民要逐步养成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再次,通过《大美中原》的学习,社区居民要逐步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后,通过《大美中原》的学习,社区居民要形成正确的“三观”,积极主动践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指导日常生活和行为决策,达成知行合一,塑造出文化品格。

2.定位

《大美中原》是一门文化素质通识课,它立足悠久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力求管中窥豹、以点带面、赋理以形地反映中原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较短的时段内为社区居民呈现出“大美中原”的文化概貌,让社区居民在欢欢喜喜的文化氛围中升华家国情怀。

纵观中原发展的历史长河,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它体现和反映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思想文化以外,还有甲骨文、青铜器、武术、烹饪、戏曲、玉器、陶瓷、节日、书法、国画,等等。面对纷繁芜杂的中原传统文化,《大美中原》课程科学把握社区教育的本质诉求,吸收借鉴中原传统文化中有益于社区居民教育的文化要素,紧密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及其实际需求等,在文化特色上彰显一个“美”字,在文化特质上突出一个“中”字,并勇于创新、主动拓展中原传统文化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功能,做到文化共享与文化育人。

(1)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精神内核。中原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积淀厚重、博大精深,涵养了中原人特有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精神追求、生活理念等思想价值体系,滋养了中原大地丰富的民风民俗、文学艺术、科技成果及其渗透于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既是中原大地赓续历史文脉的精神内驱力,更是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原儿女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

(2)《大美中原》社区教育,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2]。“双创”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持续动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双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认知,在充分挖掘与利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新颖时尚的表达形式与传播方式,将《大美中原》打造成可视、可听、可感且易于社区居民接受的信息,引导社区居民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同时,社区教育形式多样性与灵活性也为《大美中原》开展“双创”提供了较大弹性空间和多样化表达的可行性,深挖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大美中原》打造成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载体。

(二)《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内容甄选

1.甄选原则

(1)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同时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经典传承与转化创新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当作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旨与归宿。

(2)撷取中原经典文化,彰显地方文化教育功能。从纷繁众多的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择取经典内容,既有利于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的挖掘,又有利于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彰显,更有利于认同、领会、保护、弘扬中原文化经典。挖掘中原文化经典应尽可能地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如此更能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

(3)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引导社区居民内外兼修。文化是人的精神命脉。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其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对社区居民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拓展学习内容与学习领域,主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和精神内涵,做到内外兼修,争做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4)着眼于社区文化需求,做好转化与创新。着眼于社区文化的现实需求,考虑到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科学把握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力求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同时做好相关内容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针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结合社区文化的实际需求进行转化与创新,把内容通俗化并以动漫形式或抽象方式呈现。

2.内容甄选

中原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经典俯仰可拾、比比皆是,这些文化经典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的坚实基础。经过深入研究和精心遴选,根据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教育元素,择要选取了中原神话、中原圣贤、中原姓氏、中原汉字、中原诗文、中原成语、中原古都、中原名镇、中原国宝、中原非遗、中原美食、中原美酒、中原名画、中原美景、中原节庆、中原红旅等16个专题(见表1),开发《大美中原》课程并普及推广进社区,力求以点带面、赋理以形、点线面结合,为社区居民呈现出中原区域的文化概貌,在充满情感的教学互动中感悟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原大地的美,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升华家国情怀。

表1 《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内容

三、《大美中原》社区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

结合《大美中原》的目标定位,预测当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美中原》普及推广进社区仍面临两大问题。

(一)社区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1.从管理层面而言,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缺乏正常的运行机制

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社区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社区教育经费捉襟见肘,正常教育活动运转困难;社区教育仍游离于其他国民教育系列之外,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等等。

2.从硬件层面而言,社区教育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

很多社区没有用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固定场所,没有能满足教学的教室等硬件设施,也没有可供线上学习的网络平台,更多的社区教学设施严重老化,譬如教室过小、教学设施设备不全,难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3.从社区居民层面而言,个体差异程度较大,同步开展社区教学存在困难

首先,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不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必然关系,尤其是牵涉到新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社区居民中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不会用、跟不上学习节奏等情况,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解决。其次,社区居民参与课程教学的意识较弱。参与意识是普及推广《大美中原》进社区的关键。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显示,大多数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度不高、参与意识较弱,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未能真正参与到社区教育中,需想方设法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最后,社区人员参与教育时间不够。对社区课程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社区人员要有学习时间保证,但在实际的社区教学活动中,由于社区居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导致参与学习的时间不充足。

(二)《大美中原》在当前社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课程内容尚不够明晰,整体性设计欠佳

作为一门文化通识课,《大美中原》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加之中原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浩如烟海,涉及范围过于宽泛,且大多数内容直接来源于已出版教材或读物,导致各专题内容之间融合度不高、和谐性不稳,再加上整个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过度依赖授课教师的自由选择,致使整个课程会出现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无法真正发挥本课程应有的价值。

2.社区居民众口难调,课程内容创新难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应用,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转向了以短视频平台为主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喜欢娱乐化、大众化和影像化的信息传播形式。面对如此现实,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实际上是越来越高,要求教师紧跟新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将信息化教育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导致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性开发与表达变得越来越难。

3.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受限

当前,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守旧,基本上还是延续旧有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落后,没能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致使课程教学对社区居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学习主体也只能个性化、自主化、碎片化地学习,直接导致文化难以内化于心,文化品质难以养成于行,远远达不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预期教学效果。

四、《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对策建议

社区教育对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及其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正视社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逐一解决,为社区教育教学的广泛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铺路奠基。

(一)政府主导,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发展社区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更是社区居民自我实现的需要。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应把社区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社区教育统筹安排专项经费,引导全社会重视社区教育,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社区开展、居民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二)搭建社区教育开放平台,共建共享社区文化

社区教育比任何其他教育形式更需要搭建开放的教育平台,如此既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又可以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载体。同时,各社区还可以通过社区教育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共建共享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的象征,它既是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缩影,也是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个性化体现。因此,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进程中,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充实社区的文化内涵,提升社区居民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开展《大美中原》进社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三)充分挖潜社区人才资源,打造社区教育教学队伍

囿于中原传统文化跨度较大,《大美中原》课程的教学需要一支知识储备深厚、专业能力过硬、人文综合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社区可以充分挖潜,把社区能利用的人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利用起来,通过培训或再教育等形式为社区培养教育教学师资,为社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以文化自信为追求,深度融入地方传统文化特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复兴,还是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是文化复兴的基础,文化自信也是个人道德品格、精神追求和审美态度等形成的基础。因此,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正确引导、塑造社区居民的思想意识与文化品格,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大美中原》课程内容建设应遵循乡土性原则,积极主动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以增强课程内容的灵动性、趣味性和亲和力,进而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土情怀、本土精神建立起有机联系,在确保课程内容连续性、统一性的前提下,将文化自信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整个课程内容中,把课程打造成更具延展性、包容性且特色凸显的文化通识课。

(五)发挥新媒体在社区教育的功能,探索智慧化社区教育教学新模式

作为一门面向普通大众普及推广的文化通识课,《大美中原》课程的教学要顺应新时代要求,适应新时代教学理念,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善于借助多种普遍性的、先进性的教学方法,辅以实物展示、文创产品制作等形式,以更加新颖直观的方式帮助社区居民体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尽可能多地运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譬如,在讲解“中原酒文化专题”时,鉴于“酒文化”内容的异常复杂,不仅要讲酒本身的酿造文化,还涉及酒器酒筹、酒礼酒仪、诗词歌赋等文化,更要呈现出酒文化的地域特点以及鲜明、重大的人文交际意义等内容。若单纯依靠教师线下讲解,势必会挂一漏万,无法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出“酒文化”的真正内涵,这时如果借助多媒体的影音效果以及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再充分调动社区居民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教与学良性互动起来,那么自然能呈现出“中原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幅提升。

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和社会性,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同步,在新媒体时代要把全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来,海量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短视频、直播课、现场教学等形式都可以在《大美中原》社区教育中普及推广,突出现场感、现实感,历史文化就在身边,就在脚下的中原大地,我们的现实是历史的传承,我们的未来是现实的延续。打破校园教育的专业化、程式化、压迫感,实现社区教育自发、开放、交融、内化、转化与美化,建立《大美中原》的开放式、探索式社区教育模式,传播传承中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原文化,为中原崛起、文化复兴增添力量,开辟新路子。

猜你喜欢

中原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沁园春·赞中原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