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下数字经济促进广西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探究

2024-02-26旷爱萍王东晓

生产力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广西制造业数字化

唐 卞,旷爱萍,王东晓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一、引言

2020 年4 月10 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讲话,“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提质增效发展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特别是2022年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加速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经济恢复向好的关键。截至2021 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 万亿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全球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二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指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为我国数字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截至2021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为8 512 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了34.4%,排名全国第18 位,西部第4 位。

广西是西部唯一临海的地区,是中国走向东盟、面向世界的重要前沿阵地,拥有“北钦防”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与广东为邻,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制造业对广西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 年GDP 达到了2.47 万亿元,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五。广西有着五菱、柳钢、柳工、玉柴等一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但现阶段广西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并不算强,2021 年广西规上工业总产值为2.23 万亿元,处于全国第六梯队的行列。且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相对于东中部地区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处于制造业发展的中下水平。虽然近年来广西出台了多项促进“工业振兴”的顶层政策设计,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一批特色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但总体而言发展相对较慢,且呈现出各地各自为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紧缺、产品价值链低端等问题。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下,借助数字经济的红利来优化重构产业链结构,有助于缓解当前广西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强约束、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缺失、产能利用率不高以及新兴产业发展不够集中等问题。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数字丝路跨境合作、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加快数字经济的渗透,强化与制造业的融合联动,使之成为“十四五”时期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故此,广西制造业如何在“双循环”背景下寻求破局,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转变,成为新时期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亦是本文要探究的重点。

二、文献简述

对于数字经济的界定,Tapscott 于1996 年在其著作中最早提出了有关数字经济的概念,也被称之为“数字经济之父”[1]。Kling 和Lamb(1999)[2]认为,数字经济从范围上包括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IT 行业、商品和数字传输。Hoest(2001)[3]认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网络导致巨大的经济溢出效应带动了宏观经济的增长,更有效的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运用带来了更高速的经济发展。Teau 和Protoporescu(2014)[4]阐述了包括数字化单一市场、电子化政府、在线支付、现代电子通信等在内的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纪末端,施文俊等(2021)[5]指出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数字经济已经在西方国家生根发芽,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发展,几乎在同时期信息化、信息经济等有关数字经济的元素也出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蓝图中。

关于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已有不少学者做了相关研究,贺建风(2020)[6]指出数字经济展示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和较强的增长潜力,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并进一步指出应从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完善数字化新基建、壮大数字经济新产业、加快产业数字化新转型、打造数字社会新环境等方面来谋划数字经济的发展。杨佩卿(2020)[7]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新发展理论要求下数字经济的价值体现,指出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应从健全信息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供给。王永龙等(2020)[8]研究指出数字经济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其赋能主要聚焦于数量效应,对于集约效应如全球价值链位置效应、制造业协同创新效应等不明显,质量变革需在强化扩展边际基础上重点聚焦于集约边际,政策重心应聚焦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协同机制构建。姚维瀚和姚战琪(2021)[9]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指出基于研发投入强度的中介机制是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数字经济对研发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能有效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曹小勇和李思儒(2021)[10]站在服务业的视角,指出数字经济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吴爽(2021)[11]站在“数字经济+新制造”的角度从杭州实践经验出发,阐述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指出制造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促进数字化的知识、信息和技术向制造业各环节转化,推动其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迈进,以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柔性制造转型升级。李志翠等(2022)[12]通过研究沿边地区产业数字化与对外开放程度的关系,指出产业数字化赋予对外开放新内涵,强调其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全面梳理了两者的关系,剖析了产业数字化与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路径。潘彪和黄征学(2022)[13]从制造业转型及变革的角度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转变,产业组织形态向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变,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形态,重塑制造业产业结构,提升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水平弥合区域间数字设施及服务鸿沟,进一步增强制造业平台组织和产业生态联盟竞争力。

对数字经济以及其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已不在少数,更多的是从大数据、互联网等角度通过数据资源要素整合来展开论述,侧重于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供需双方的资源精准匹配以及对制造业技术要素影响等方面,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影响机理的阐述涉及不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本文为“十四五”时期加快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

三、现阶段广西制造业发展概况及特点分析

制造业属于工业的范畴,是实体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代表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国家间竞争力、创造力以及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广西经济也受惠其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75.85 亿元,到2021 年为24 740.86 亿元,增长了326倍,其中制造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一)整体实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上升态势

从表1 可以看出,广西工业增加值1978 年为23.29 亿元,到2021 年为6 074.5 亿元①工业按统计口径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数据,广西制造业占工业的比例高达90%,而笔者通过对历年广西统计年鉴的梳理发现很少对制造业单独进行统计,故这里以工业增加值来代替制造业增加值。,整体实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递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十一五”时期,伴随着全面工业兴桂战略的实施,食品、汽车、冶金等一批千亿元产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广西制造业开始加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广西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广西制造业整体实力从初级向中级阶段的跨越(见图1)。截至2022 年,广西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精品碳酸钙、高端家具家居、生物医药、轻工纺织为代表的九大制造业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图1 “六五”时期至“十三五”时期广西工业增加值

表1 1978—2021 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二)大型制造业企业数量不足,产业结构还需优化

广西虽然有着柳州钢铁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广西玉柴机器集团等一批重点大型制造类企业,但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广西大中型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体数量并不突出,对工业整体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显著。从表2 可以看出,截至2020 年底,在广西6 425 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 000 万元及以上的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仅有766 家,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的11.92%。分行业来看,广西大中型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这五个行业,其中以农副食品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数量最多,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别为103 家和98 家,表明现阶段广西制造业以食品加工制造和依托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展资源采集利用等初级加工制造为特色,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布局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表2 广西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

(三)科技研发能力整体偏弱,新动能增长乏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制造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能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提升产业附加值,有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发展方针,其中把创新驱动放在首位,将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现阶段广西制造业企业在科技研发创新方面表现较弱,从研发经费投入来看,2016—2020 年间广西制造业企业R&D 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0.47%、0.49%、0.48%、0.53%、0.54%,研发经费投入占GDP 比重不足1%,低于全国1.34%的平均水平③此处为2020 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的数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所得。,反映了当前广西制造业企业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的不足。图2则展示了2016—2020 年间广西制造业企业R&D 经费支出的具体情况,从图2 中可以看出研发经费支出虽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增幅并不稳定,“十三五”期间研发经费支出增幅超过10%的年份只有2017 年和2019 年,其余三年的研发经费支出增幅均小于10%,仅为7.01%、7.24%、6.65%。在发明专利数量方面,图3 展示了2016—2020 年间广西制造业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情况,“十三五”期间广西制造业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为2 660 项、2 502 项、2 559 项、2 634 项、2 803 项,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变化不大,从增幅来看除2016 年外发明专利申请数的增幅较小(2017 年甚至是负增长),分别为-5.95%、2.28%、2.93%、6.42%。

图2 2016—2020 年广西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①这里以工业企业来代替制造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及发明专利申请数,根据历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所得。

图3 2016—2020 年广西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②这里以工业企业来代替制造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及发明专利申请数,根据历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所得。

四、数字经济促进广西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一)数字经济从供给侧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发展实行了精准定位,借助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手段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14]。通过数字经济的渗透,带动了传统产业与数据信息的融合联动,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与作业模式,有利于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新产业新业态的诞生会进一步加速高能耗、高污染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从而优化供给结构,为制造业提质增效发展带来新的契机[15]。信息和数据交换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传统工业时代与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差别,由此产生的巨大能量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传统产业通过数字经济的扩撒效应提升了对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改善了传统产业的资源供需方式,使得生产效率大为提升[16]。柳州作为广西的传统工业城市,其工业产值常年位居广西第一位,正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工程机械等领域深度应用,探索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柳工集团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技术,充分利用物联网、数字信息、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信息的实时高效流动,打造“柔性、智能、精细化”生产能力的智能工厂,有效减少装配线作业密集程度,提高制造标准成本的控制水平。

(二)数字经济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数字化研发投入、数字赋能、数字技术革新等方式,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协同融合机制下,深度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供应链及价值链的数字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高新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借助于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合理匹配,有利于激发创新主体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加快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服务的热情[17]。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批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数字技术革新[18]。通过数字经济的渗透,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也日趋完善,有助于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挥[19]。南宁以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基础,多园区、多平台承接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结合自身优势按照“规模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原则,构建布局科学、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组团,形成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南宁五象大数据产业园等连片组团来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桂林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 年)》的引领下,基本确定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格调,以高新技术为突破口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与华为签订新五年规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造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园等一批高新技术园区,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智慧城市等方面加快桂林市广西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

(三)数字经济释放新一轮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终端的扩大与细化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中央定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基调后,以国内大循环为代表的消费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发明显。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来鼓励国内消费。从需求方面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消费结构优化、范围示范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等诸多利好,进一步释放了消费者需求潜力,加快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分化[20]。数字经济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信息数据交换,改善市场要素资源的错配,分摊了企业的固定成本特别是销售成本,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要素配置的转变优化,提升消费的质量及结构。近年来广西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加大5G、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信息网络与传统零售业的结合,最大化匹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需求匹配,加速推进数字化消费市场运行。

(四)数字经济优化出口结构动能,加快外贸出口量与质的提升

扩大出口、优化出口结构构成了广西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又一动力,数字经济助力广西制造业加快优化外贸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节约效应,从数字经济降低贸易成本的角度,如信息搜寻成本、协调成本、交付成本等来有效降低对外贸易开展的成本,进而增加企业国际合作机会,加快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合作与开展[21]。二是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国际分工链条深入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生产长度,有助于外贸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以我国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循环合作[22]。三是贸易市场的精细化,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对市场下游特别是东南亚等国家的消费需求进行识别与预判,加大广西外贸出口型企业的出口精准度,有助于其产能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提高出口的技术含量及效率。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大数据发展局联合印发了《加快广西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数字经济下广西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支持智能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加快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中医药、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用好数字化手段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海外“走出去”提供服务。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加速数字经济与广西制造业的融合联动,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广西制造业潜能,以数字经济来促进新时期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籍此本文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广西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重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供给侧方面来看,通过数字经济对生产环节的渗透,有利于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级,加速产业的效能优化,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第二,以数字研发投入、数字赋能等方式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深度挖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第三,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发挥国内巨大市场潜能优势,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通道,以数字经济来助推消费行为和消费内容的深化,深度挖掘并释放消费潜力,突显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作用,助推广西制造业加速发展。第四,借助数字经济缩小贸易信息交易成本,提升贸易流通效率,优化匹配出口产品的结构,降低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助力广西制造业全面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二)政策建议

广西紧跟时代步伐,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政策指引文件,如《加快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中心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等。在执行层面为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发展机遇,广西还应加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特别要加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各方面渗透,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是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广西汽车集团、柳钢、柳工等传统制造类企业运用数字技术优化产品系统,催生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二是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引领步伐,重视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构建以数字关联产业为特色的协同发展创新产业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南宁、桂林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产学研效应及成果转化,使南宁、桂林等城市形成各自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群效应。三是充分利用广西沿海沿边的区位特点,加快推进“平陆运河”这一世纪工程,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桥头堡功能,发挥北部湾港口集群外向型贸易平台优势,以数字经济促进贸易开放创新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国际市场潜力,做好全球产业链协同合作,促进外贸出口量与质的双提升。

猜你喜欢

广西制造业数字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数字化制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