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与历史使命
2024-02-26乔梁
乔梁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建国以来,国有经济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国有经济的载体和实现形式不断演变,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有所不同。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必然被赋予新的功能定位和新的使命担当。
一、新时代国有经济功能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国有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制度保障。在我国,没有国有经济就没有全民所有制,就没有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条件。
(二)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导力量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不但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政策工具,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国有经济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和先锋模范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可见,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还要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四)国有经济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考察时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顺利实现,需要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挥作用。
(五)国有经济是国家战略的支撑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这是我们党从国有企业在历次应对突发事件、重大危机特别是这次战疫的突出表现中得出的深刻启示,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发展阶段赋予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新的光荣使命。
二、新发展阶段国有经济的使命担当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有企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肩负的责任使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在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国有经济是率先实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主导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
1、以提质增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和完善“两利四率”指标体系,同时保持资产负债率的稳健可控。加快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加快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全方位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提高资本效率、劳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不断增加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有效供给。
2、以优化布局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使国有经济在战略安全、公共服务领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在基本民生领域的有效供给更加充足,在战略性前瞻性新兴领域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彻底打破“门户之见”,稳步推进市场化重组,加强国有资本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度化、长效化,建設有特色、有活力、有“绝活”的现代新国企。
3、以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国资监管效能,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全面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通过深化改革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速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重要行业集中,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4、以防控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一是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二是强化企业海外利益安全,加快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维护境外资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三是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确保各类风险可控在控,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四抓四增强”行动,坚决筑牢守好安全生产堤坝。
(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1、促进自主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好“三个充分发挥”。一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紧紧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快车道。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以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为依托,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升。
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布局一批基础应用技术,突破一批前沿技术,锻造一批“长板”技术。进一步畅通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形成协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手段。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养和靶向引进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特区”,在政策支持上坚决做到能给尽给、应给尽给,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开放部分创新资源,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补链”上下更大功夫,紧扣我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强链”上下更大功夫,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通过培育大中小微融通创新平台和基地,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技术流动机制。在“固链”上下更大功夫,构建融合畅通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在“拓链”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对国外先进制造业的并购力度,提升我国在产业链关键技术领域的掌控能力。充分发挥我国在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吸引跨国企业将其研发部门、尖端产线等高技术环节留在我国,协同降低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引导产业回流的压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有企业作为“国之重器”,必须切实维护与现代化建设、国际化进程相适应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3、促进供需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上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国内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在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上发挥支撑作用,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础。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助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梯次和模式差异,推动加工贸易产能向邻近省份转移;引导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产业向中西部省区转移,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国有企业要推动经济要素自由流动、重点业务同步转移,增强全国统一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4、促进迭代升级打造现代产业集群。骨干国有企业要率先示范,加快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转化经营理念和方式。突出主责主业、做精专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尽快破除一域一业壁垒,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培育布局战略性、前瞻性、景气度高的产业,形成经济增长的新优势、新引擎。
(三)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新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确保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实、更好、更长远。
1、“更稳”重点是畅通合作渠道,防范化解境外项目的各类风险。针对近年来欧美主要经济体提出的“去风险”“去中国化”等脱钩论,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全面的战略预判,积极应对打压制裁。同时,理性看待外资回撤和我国制造业产业外迁,以中低端制造业为桥梁,逐步扩大与外迁区域(如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在基础设施、医疗、服务贸易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竞争力。
2、“更实”重点是增强合作动能,把握好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达成等机遇,创新投资合作发展的模式,要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重点,优化产业全球布局,创新投资合作方式,提高对外投资质量和水平。重点完善境外生产服务网络和流通体系,向投资目的地输出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骨干企业需要进一步参与国际层面的投资合作机制建设,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与再造,提高“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品牌”的硬核实力。
3、“更好”的重点是促进我国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和话语权,坚定走好国际化经营方向,完善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网络,强化全球价值链的布局力、掌控力、塑造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带动中国先进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共同“走出去”,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4、“更长远”的重点是推动国家层面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健全境外投资服务、监管和风险防控,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防范化解境外政治、经济、安全等各类风险,积极建设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助力“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
三、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促进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疫情后”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迫切需要经济方面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迫切需要国有企业进一步结合政治、社会、经济职责定位,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經济社会发展,更好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充分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
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国有企业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快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巩固和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力优势。骨干国有企业还需要努力提高大宗初级产品、战略性资源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应急物资的供给能力,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此外,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还要积极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国有企业可参照ESG评价体系的关键指标,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新就业增长点培育、国企收入分配优化、促进国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加大国有资本在教育、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住房方面的投入。国有企业要起到维护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功能,坚决维护、充分保障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
最后,国有经济发展要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构建统一大市场,带动和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实现“国民”融合、“国民”共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统筹安全和发展,防范大变局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机制上取长补短,市场上相得益彰,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澳门南粤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