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提质增速优化策略研究

2024-02-26程露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学课程体系数字

程露莹

(广州南方学院,广东广州 510970)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高校教育的转型升级[1]。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网络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1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定位

在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其教学定位如下。

第一,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性。网络实践教学应把实践作为教学的核心[3],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通过在线课程、开放式课程、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技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注重产学合作,强化科研能力培养。产业界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4],网络实践教学应突出“产学创研”融合的特点,强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充分使用企业资源,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三,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需丰富的教学资源,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数字经济时代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网络实践教学应打破学科壁垒,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5],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需要将金融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

第四,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创新精神。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6],网络实践教学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其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现状

2.1 理论教学资源多样化

数字经济发展促使新的理论和概念不断涌现,对网络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为此,网络实践教学的理论教学资源趋于多样化,教材内容从传统的纸质教材转向数字化的电子教材。高校通过智能辅助系统、虚拟实验平台等现代教学工具,集成各大高校名师精品课程、专业讲座等资源,极大丰富了教学理论。

2.2 产学合作逐步加强

产学合作是指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和经验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8]。产学合作形式包括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举办企业/专家讲座、建设创业基地等,例如一些高校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搭建金融实训平台,让学生参与实践,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理论。

2.3 应用软件不断丰富

在数字经济时代,应用软件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工具[9]。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出了编程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虚拟仿真软件等软件,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提质增速优化策略

3.1 基于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3.1.1 构建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关联矩阵

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力需求更倾向于高精尖的人才。因此,高校应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基础,收集行业报告、就业指南、人才需求报告等相关数据资料,通过专家座谈、企业参观等方式,深入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需具备的核心能力要求。例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应具备金融科技技术和工具的应用、金融产品策划与设计、数据应分析和挖掘、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0]。高校应进一步将目标细化成毕业要求和可具体测量的指标点,将其与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对应,构建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关联矩阵。此外,高校应增设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建立专业课程与数字经济时代各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构建主干课程群,绘制专业课程地图,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调整课程设置,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其符合产业需求。

3.1.2 构建需求导向的网络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应将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建立集教学、实践、科研于一体的教学体系,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11]。鉴于此,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以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体系

(1)学科基础模块。涵盖各种必修课程,如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2)专业方向模块。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而设立。

(3)个性拓展模块。此模块为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如开源社区参与、软件测试、创新创业等,旨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机会。

3.2 基于项目的“5 层”产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将产业、学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12],“5 层”产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见图2。

图2 基于项目的“5 层”产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2.1 第1层:基础实践,奠定产学融合基础

第1 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和操作技巧,包括对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需熟悉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和工具,初步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3.2.2 第2层:课内教学(专业)实践,强化产学融合理论

第2 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如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学生需完成相关的算法设计,并通过编程实现。进行实践性课程设计,如金融分析软件开发、数据挖掘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2.3 第3层:创新创业实践,丰富产学融合教学内容

第3 层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学生需自主完成一些创新性的项目,如移动应用开发、社交网络分析等,对项目进行商业化分析和推广方案设计。

3.2.4 第4层:研究实践,推动产学融合发展

第4 层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充分使用产学研合作的资源,如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要求学生进行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创新,积极参与学术会议、期刊发表等活动。

3.2.5 第5层:职业实践,检验产学融合成效

学生需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通过实践活动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企业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3.3 基于“产学+研创+学创”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提质增速

3.3.1 基于“产学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质量提升

产学合作是网络实践教学的核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3]。一方面,建立产学合作机制,高校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并调整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增强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软件以及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如在线平台、虚拟模拟、数据库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3.3.2 基于“学创 + 研创”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效率提升

一方面,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探究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网络实践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多元化的网络实践教学模式。如可将金融专业、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课程设计,形成交叉学科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

4 结束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教育必须加强“产学创研”融合,从产学合作深度化、课程内容创新、创新创业实践加强、研究实践推进和职业实践强化等方面深入推进网络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基于“产学创研”融合的网络实践教学将为培养更多的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产学课程体系数字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答数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数字看G20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路桥专业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