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颓废主义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变化

2024-02-26魏宇凡

艺术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波德莱尔浪漫主义美学

摘要:目的:颓废作为现代性的重要精神概念之一,并不只是资产阶级精神危机的产物,“颓废”一词早已出现,用来描述社会精神衰颓的现象。而颓废主义则是继承浪漫主义的一种文学风格,是浪漫主义内在精神的必然演变结果。文章试图找到浪漫主义与颓废主义之间的联系,从精神内部探寻其发展脉络,厘清颓废主义对人类精神的深刻影响以及带来的文学风格的巨大变化。方法:梳理启蒙时期人们对浪漫主义与颓废主义的态度,通过其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来抓住颓废主义的内涵,结合浪漫主义的精神本质,分析颓废主义面临时代困境必然发生的改变。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浪漫主义和颓废主义,揭示了颓废主义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自身的发展变化,主体从对无限追寻的热情,转化为对现实的消极反抗。结论:浪漫主义对无限的追寻、对精神的高度肯定、对情感的重视与强调,导致古典主义宣言永恒不变的神圣价值破产。在保守主义者眼中,浪漫主义即颓废,浪漫主义在反对之中继续发展,波德莱尔进一步深化了颓废主义对情感和表现方式的创新,从痛苦与丑恶之中发掘新的文学风格,但面对法国大革命的破产,颓废主义者放弃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理想,转为了对现实的消极反抗,对情感与自我的高扬变为了对外界的拒绝和对自我的沉沦。

关键词:浪漫主义;颓废主义;波德莱尔;美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2-0-03

0 引言

在中国语境中,来自西方现代文艺批评的“颓废”一词,通常是贬义词。它意味着精神颓靡不振,是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精神产物,但实际上西方文学中的颓废主义思潮还夹杂着唯美主义和浪荡的英雄主义,它承载着浪漫主义对心灵的考察和高扬。如果说象征主义是创作方式成熟化与神秘化的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则是面对逐渐尖锐的社会矛盾,选择走向自身暗面的浪漫主义。从精神方面的演变来看,颓废主义才是浪漫主义真正的继承者。本文以此为线索,探寻颓废主义的起源,寻找颓废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上的联系,为颓废主义找到其精神的实质。

1 对浪漫主义与颓废的反对与批评

“颓废风格”这一理论概念最早由反浪漫派的德西雷·尼扎尔引入,他指责当下流行的浪漫主义滥用想象,雕琢细枝末节而破坏了作品的整体和谐,这种过度书写使作品解体成了一个个片段。作为新古典主义者,尼扎尔坚持理性、清晰、永恒与崇高才是诗歌成熟的标志,而浪漫主义“最丰富的想象力對于真正的诗歌无所增益,它们仅仅剩下不光彩地毁坏语言的力量”[1]。他把浪漫主义诗人同罗马时代的颓废诗人相提并论,认为都表现出了“对阴影的探索,语词的精神,同样精确也同样夸张,在这夸张之中还有同样的对丑恶的喜好”。首先遭受他批评指责的就是维克多·雨果,他认为雨果的诗歌正具有颓废的所有特点:过度的描写,繁复的细节,强调想象力却离开了理性,无视事物的真实秩序,“为描写而描写,传达色彩及微妙之处”[2],只会使文学作品失去和谐美。

尼扎尔专注地将颓废视为一种社会发展到末路时的固定文学风格,标志着人类精神与理性开始衰竭,因为它将整个重心放在文本表达形式上,剥离了包含道德、意义、形而上的内在,用反理性的欲望表达与想象力取代了理性,使文学陷入迟滞而自我封闭的危机之中,这正是尼扎尔不愿看到的社会景况。

意大利的克罗齐同样站在古典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浪漫主义和颓废风格。他对颓废的认识比尼扎尔更进一步,他的态度在把颓废视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与颓废运动受孕于浪漫主义之间摇摆[3]。在1929年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美学条目中,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浪漫主义破坏了古典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宣告了素朴诗和感伤诗、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的对立,从而否认了艺术的统一性……浪漫主义不只是时代的病症,还是颓废的起点。”普拉兹则在《浪漫派的苦痛》中提出了与克罗齐相对立的文学观念,拒绝把颓废视为浪漫派危机感的加剧,他肯定了情感在文学中的地位,认为颓废主义包含在浪漫主义之中,具有独特而充满趣味的形式,在美学的立场上,颓废与浪漫主义同古典主义一样具有合法性。

于是,颓废主义在克罗齐和尼扎尔对颓废主义的反对中得到发展,它逐渐不再被视为精神上的消极怠惰和美学上的病态,而是浪漫主义过度重视情感的必然结果,反对颓废主义也就意味着反对浪漫主义。瓦尔特·比尼的《颓废主义诗学》代表了对颓废主义的一种新态度:“颓废主义应被视为具体体现在非凡的个体诗人身上的一种历史现象。”他认为浪漫主义和颓废主义之间存在联系,但他更强调二者之间的区别而不是相似性,“在浪漫主义和颓废主义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把对自我的狂热肯定同对其细致的分析区别开来”[4]。他强调,颓废主义作为浪漫派的延伸,意味着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远,它似乎是浪漫主义者冷静下来后文学自身的发展。

2 浪漫主义与颓废主义的美学内涵

19世纪中期,颓废主义运动从戈蒂耶为《恶之花》所写的序言开始,在这里,他们提出了颓废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反自然性、非道德性和唯美性,戈蒂耶写道:“颓废风格……是一种精细复杂的风格,充满着细微变化和研究探索,不断将言语的边界向后推,借用所有的技术词汇,从所有的调色板中着色并在所有的键盘上获取音符,奋力呈现思想中不可表现、形式轮廓中模糊而难以捕捉的东西。”[5]颓废主义将艺术与自然对立,把人为技巧和新颖形式当作艺术的真正核心,从戈蒂耶和波德莱尔开始,颓废主义发展为一种精微复杂、解剖精神深处病态和奇异、探索崭新而未知的成熟语言,造就了一种精致复杂的文学风格,企图展示各种偏离常规的精神状态之中的个体审美体验[6]。

这样独特的语言,也是波德莱尔从浪漫主义中新开辟出来的。他这样定义浪漫主义:“谁说浪漫主义,谁就在说现代艺术,即通过各种艺术所包含的全部手段表现出来的内心、灵性、色彩以及对无限的向往。”[7]在波德莱尔看来,颓废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形式探索,它进入每一处无人察觉的生命体验中,来传达最无法表达的思想。

早在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就开始对激情、死亡、衰败等事物抱有不小的热情,这对颓废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8]。浪漫主义旗手施勒格尔说:“一旦人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写小说或读小说,那么害怕对于不自然的肉欲作最缓慢、最详细的分析,就是非常不合逻辑与卑劣的。”[9]他直指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的哥特小说,它们以神秘、暴力和恐怖为核心元素,揭示社会上的种种邪恶与不合理,施勒格尔敏锐察觉到了哥特文学对人类内心阴暗面所作的探索,它对生活中无法容忍的丑恶作出最详细的分析,“就是用这种精确性从美学的角度再现令人痛苦的瞬间,把被列为禁忌的东西摆到人们的面前”。

浪漫主义眼中的心灵暗面还是神秘主义的、梦幻的,到了19世纪中期,工业和城市迅速发展,社会矛盾逐渐尖锐,现代性危机摆在人们面前,在波德莱尔所生活的年代,人进一步趋向异化。基于此,波德莱尔选择了以丑为美,以快感唤来美感,依靠丑的畸形给现代人的感官带来真正的冲击力,用大胆的性描写鼓吹肉欲之美,刺激人生理上的痛感、忧郁、恐怖和刺激[10]。面对精神败坏的现状,波德莱尔不再如浪漫主义那般崇尚想象和激情的力量,而是转向痛苦的艺术性。由此,荒诞、畸形、病态被纳入颓废主义的审美内容,作为颓废主义对人类精神与所处境遇的一种观照。

在雨果那里,光怪陆离的丑是为了衬托崇高伟大的善,只是为克服表现形式上的单调[11],但在波德莱尔那里,丑恶才能揭示更丰富的内容,“任何人的身上,任何的时刻都有两种恳求,一种是向上帝的,另外一种是向撒旦的。祈求上帝或精神是向上的意愿;祈求撒旦或兽性是堕落的快乐”[12]。波德莱尔为文学开创了大量颓废意象,它们补充了道德的单一性,帮助人类医治这个时代的文化忧郁症,使现代人以一种迥异于浪漫主义的形式回归诗意。

3 颓废主义精神的自我沉沦

在古典主义者看來,浪漫主义精琢细节、显露欲望、反对秩序与永恒,是对人类理性的一种反叛和逸出,在这之后,浪漫主义仍不打算在这条叛逆之路上停下脚步,人们发现了永恒不变的真理之外的事物,被理性不公正取消的感性精神,取代古典主义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望,人们渴望领会事物之间的差异与可能性,因此追逐无限。

然而,人越往前方未知行进,越被虚无包裹,只能以激涌喷发的情感力量和毁灭冲动来对抗异己之物。感伤、忧郁、悲情,是浪漫主义时代的精神关键词;厌倦与孤独,成了浪漫主义时期反复出现的文学主题。这种忧郁为颓废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情感底蕴[13]。法国革命的失败令理想主义者的梦想破灭,人们对现实只剩下困惑与迷茫,有的退缩到宗教之中寻找慰藉,有的产生了对自我的厌恶,导致自我的解体。如果说忧郁是一种内隐着希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备受压抑、无处可说的感伤,到了波德莱尔那里则演变成了冷漠,他不再像浪漫主义者那样对理想抱有美好憧憬,也不寄希望于未来,而是批判现代社会。

比起激励大众走向自由平等,波德莱尔转而关注个体精神的痛苦与迷醉。他抓住底层人民劳苦的生活瞬间,描述女人因辛劳贫穷而变形的身体。和雨果相比,颓废主义诗人的批判锋芒已经消失,他用诗化的语言描述痛苦和衰败之景,展示受苦者的形象,以此来无声地刺痛读者却不作任何道德批判。颓废主义不再以一个干净、美好的古典世界为基准,而是沉入当下的物质世界,将所见的一切丑陋和卑俗视作真正的存在。

颓废主义包含了理想破灭后对绝望的畸形迷恋,消费主义和否定精神的结合,虚无主义与小资情调,都市糜烂与享乐主义的融合[14]。它违背现行秩序下的一切,用这种否定主义延续着浪漫主义的个人主义与自我超越精神。颓废主义者不再信任许诺的博爱、平等、自由,取消了浪漫主义者所寻求的无限性,着眼于当下的不合理。颓废主义者一边保存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一边在艺术作品中不动声色地展现人的毁灭与腐败。他们的沉沦和堕落都体现着一种否定力量,以个人的荒唐生活来彰显自己的意志。因此波德莱尔描述这种反常状态为:“浪荡作风,是英雄主义的最后一次闪光。”[15]

在本雅明看来,这种现代主义意义上的英雄,终究不是英雄,大部分颓废主义者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只是滑入了自我颓废的陷阱里,失去走出时代困境的力量,而这正是浪漫主义号召人们追寻无限与理想的必然结果之一。人们先是否定了未来的指向,一度膨胀主体的自由精神与个性,在这种否定力量中找到最后一丝自我,然后落入深不见底的感伤中。颓废主义所具有的反自然性、非道德性、否定性使自身走到了尽头,但其精神融入了更加激进的现代主义之中。

4 结语

颓废自浪漫主义中产生,延续着浪漫主义对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探寻,但现代性危机的加深,使人的感官与理性发生了极大的动摇,颓废弃绝了对人本质的高扬以及对理想主义的欢呼,它保持着冷漠,从恶之美学的角度探索人类内心的隐秘,19世纪晚期的颓废主义运动就是如此产生的。虽然这种对抗很快就销声匿迹,但颓废的内在精神却在现代精神中生根,对衰败、痛苦、肉欲、死亡的喜好促使文学对人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颓废是浪漫主义的产物,是心灵和精神解放后无处可归的结果,不仅是现代主义的先声,也是现代主义的核心之一。颓废主义依然值得人们不断挖掘,它与浪漫主义细微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 德西雷·尼扎尔.关于颓废时期拉丁诗人道德与批评的研究[M].巴黎:阿谢特出版社,1888:1-9.

[2] 德西雷·尼扎尔.论浪漫派文集[M].巴黎:卡尔曼—莱

维出版社,1891:267.

[3] 克罗齐.十九世纪欧洲史[M].田时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0.

[4] 马泰·卡林内库斯.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328-329.

[5] 泰奥菲勒·戈蒂埃.文学肖像与记忆[M].巴黎:夏旁蒂埃出版社,1881:171.

[6] 杨希,蒋承勇.复杂而多义的“颓废”:19世纪西方文学中“颓废”内涵辨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7(3):115-121.

[7] 波德莱尔. 1846年的沙龙[M].郭宏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0-184.

[8] 程勇真.颓废主义美学及其审美价值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2):156-160.

[9] 弗·施勒格尔.雅典娜神殿断片集[M].李伯杰,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76.

[10] 刘辉成.论颓废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启示:以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为据[J].文艺研究,2011(1):154-156.

[11] 郑建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与(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浪漫主义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07.

[12]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散文选[M].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316.

[13] 田源.阐释学视域下的“颓废”诗学建构历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4):1-8.

[14] 薛雯.作为批评术语的“颓废”:评《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3-67.

[15]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03.

作者简介:魏宇凡(1999—),男,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波德莱尔浪漫主义美学
仝仺美学馆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命运是自我选择”:《波德莱尔》传记批评解读
南方
纯白美学
走向巴黎诗歌(之二)——巴黎诗人波德莱尔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