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24-02-26黄彩煜肖国凤吴树元谢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黄彩煜 肖国凤 吴树元 谢粉

摘要 马铃薯不仅可以作为蔬菜或主粮食用,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结合种植实践,从地块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成熟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山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为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地马铃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32;S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3-00012-03

马铃薯又称土豆,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贵州毕节等地属典型的山地地貌,海拔1 080~2 325 m,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比较大,在0.7万hm以上。该地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给马铃薯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山地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播前准备、播后管理以及成熟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1 播前准备

1.1 地块选择

马铃薯种植地块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相对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较深厚、微酸性(pH值为4.8~7.0)且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半砂质壤土为宜,硬化田地不适宜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栽培一般冬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早春气温低时,砂壤土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进而提高种块发芽率,对马铃薯整齐出苗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地块选择对前茬种植作物类型也有要求,可选择前茬作物为水稻、块根类蔬菜的田块种植,不宜在前茬作物是西红柿、辣椒和茄子等的田块种植。

1.2 种薯选择

马铃薯种薯一般分为常规种和脱毒种薯。常规种是在马铃薯收获季节,将重量150~200 g、芽眼较多的马铃薯作为种薯保存。其在种植过程中存在退化现象,因此,大多数种植户选择脱毒马铃薯种薯。脱毒马铃薯种薯以小整薯播种为主,催芽后种植壮苗,保证田间生长均匀。选择具有品种特色,块茎表皮光滑、肉色深黄、无病虫害、无损伤和冻害,芽眼多而浅(结薯集中,便于后期管理)、休眠期短、耐贮藏、抗病毒病和单产高等特点的完整嫩薯块。

1.3 种薯处理

播种前10~15 d,将种薯放在铺有草的房间里或堆在竹筐里,保持室温在17~22 ℃,每7 d翻1次,等到芽眼萌发后切块播种。切块时,保证大小适中,每粒种薯重30~50 g,保留1~2个芽眼,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切种薯时,应配备两把刀具,轮流置于75%的乙醇消毒剂中,交替使用,防止切种过程中传播病害,减少轮纹病和青枯病的交叉传播。播种前应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草木灰(煤灰)拌种法,将预先准备好的薯块在30 ℃温水中洗净后切块,用新鲜草木灰(煤灰)与切好的薯块充分拌匀,使切口均匀沾上草木灰,可有效防治黑胫病、环腐病等;消毒液处理法,用1%石灰水均匀喷洒切好的薯块进行消毒后,将薯块平摊在温度较低且干燥(相对湿度为85%~95%)的地方阴干,待切口绷皮愈合后播种,以有效防治黑胫病、疮痂病等;也可以用200倍的硫酸铜溶液浸泡种薯10 min后播种,以防治黑胫病和环腐病等。

2 播后管理

2.1 适时播种

马铃薯种植时间通常在12月至次年2月。播种前一般对地块进行1~2次耕犁,确保土壤精细。播种的窝行距根据地势情况合理安排,一般适宜窝行距为50 cm×20 cm或50 cm×25 cm左右,马铃薯种植时,开沟深度一般在20 cm、覆盖厚度为10 cm。种植密度一般为52 500~60 000株/hm。

2.2 合理施肥

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肥料利用以氮、磷和钾肥为主。氮肥可以促进马铃薯茎叶生长、增大叶面积并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磷肥能够促进幼苗和块茎的形成,生长前期可以增加叶片面积;钾肥在生长后期能够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作用。马铃薯生长期短,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肥料,一般以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农家肥除了含有氮、磷和钾,还含有马铃薯生长需要的有益微生物及微量元素。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矿质化,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可以肥沃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农家肥施入土壤后经腐殖化作用后形成腐殖质和腐殖酸,腐殖质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生物素,能够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腐殖酸能缓冲土壤中酸碱性的变化幅度,提高磷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还可以调节土壤内环境,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对马铃薯的保苗高产起到促进作用。因农家肥料当年利用率为20%~30%,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需施入一定数量的化肥。施肥一般以基肥为主,占70%以上,追肥视苗情而定,宜早不宜迟,宜少不宜多。出芽前结合中耕除草追肥,追施尿素75~120 kg/hm,现蕾期进行摘心处理,同时进行1次中耕除草追肥,追施尿素75 kg/hm。为了增强光合作用,在马铃薯初花期和盛花期可喷施1次叶面肥,以磷酸二氢钾、铜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为主,防止早衰;开花后,不缺肥的地块可不施氮肥;若地上部分过度生长(株高≥80 cm),可通过叶面喷施适量多效唑进行控制。

2.3 中耕除草

苗期须进行中耕除草,消除田间杂草,当苗长到5~10 cm高时,进行1次浅土培育和追肥管理,以促进地下、地上部分生长发育,达到苗齐、苗壮,保证根深叶茂;中后期,马铃薯结薯阶段以田间管理为主,重点在于培土,块茎形成期以促为主,使地上部分茎秆粗壮、枝多叶绿且长势茁壮,地下部分多結薯;块茎增长与淀粉积累期要控徒长,促块茎迅速膨大,延长盛长期,后期防早衰;结薯前期进行最后的中耕除草,防止块茎外露,避免块茎变绿影响品质。

2.4 科学灌溉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较少。苗期植株小,可在过度干旱时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含水量75%~80%为宜。为预防马铃薯秧苗徒长,一般在马铃薯开花前不进行浇水,以达到蹲苗的作用,抑制地上部生长,另外还可通过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控制马铃薯的植株高度。现蕾期须及时进行排灌管理,若降水量不足,应在开花初期进行灌溉;遇大雨应及时开沟排水,确保田间无积水。采收前7~10 d停止浇水。

2.5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策略。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轮纹病、疮痂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蚜虫等。主要在生长中后期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如下。

2.5.1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茎和块茎。叶片感染,往往发生在叶尖和叶边缘。田间出现病株后,应立即拔除销毁,并用0.1%硫酸铜喷洒病株周围,如果田间病株较多,须立即大面积施药防治。

2.5.2 癌肿病  马铃薯癌肿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属检疫防疫对象,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感病品种也会在地上部分表现症状,芽、叶和花都可感病。大田发病后用15%粉锈宁6.0~7.5 kg/hm对水1 000 kg灌窝或用15%粉锈宁3.00~3.75 kg/hm对水60 kg喷雾。

2.5.3 纹枯病  马铃薯纹枯病属土传病害。田间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注意喷到植株基部,每7 d喷施1次,防治2~3次。

2.5.4 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从苗期到成熟都有发生,发病时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蔓延,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40%灭菌丹、64%杀毒矾或75%百菌清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每隔2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2.5.5 轮纹病  马铃薯轮纹病也称为环腐病,一般在花期前后开始出现症状,病株的枝叶变短、叶片褪色枯萎、叶脉变黄、产生暗褐色斑块且叶缘向上卷曲。防治方法有选择脱毒马铃薯种薯,切割时注意刀具消毒,对地下害虫进行控制,实行轮作,选择抗病品种等。

2.5.6 疮痂病  马铃薯疮痂病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危害马铃薯薯块表皮。初期,薯块上出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斑点,表面粗糙,有痂样硬斑,气温高时病情较严重。控制方法与轮纹病相同。

2.5.7 线虫防治  马铃薯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和马铃薯白线虫,是危害较严重的马铃薯寄生物之一。马铃薯作为其重要的农作物寄主,具有一定的防治难度,可采用轮作等方式进行缓解。药剂防治可采用2%阿维菌素100~150 mL/株,稀释1 000~1 500倍灌根。

2.5.8 蚜虫  蚜虫主要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其危害方式主要有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蚜虫可在叶子背面和幼叶的顶部取食,吸取叶片汁液,同时排出的黏液会堵塞叶片气孔,使叶片皱缩,幼嫩部分生长受到阻碍,直接影响产量;另外,蚜虫在取食过程中,易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间接导致田间植株退化。当田间发现蚜虫时,用10%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5.0~22.5 kg/hm或杀灭菊酯3 000~4 000倍液喷雾。一般在出齐苗后进行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0~20 d,根据蚜虫数量进行防治。

2.5.9 黄蚁  黄蚁又叫黄蚂蚁,是一种群居性、喜食甜食的动物。在马铃薯种植过程易受黄蚂蚁危害,以块茎成熟前危害最大,使用全腐熟有机肥是防治黄蚁的有效措施。毒饵可以用来控制黄蚂蚁,将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等药物溶于植物油中,与苹果、西瓜、碎玉米粒或碎饼干等混合制成毒饵,根据田间黄蚁的发生情况,在多处撒毒饵。还可以在黄蚁穴口用开水或除虫菊酯类药物灌穴。

3 成熟收获

待马铃薯植株生理成熟即可收获,成熟标志是大部分茎叶转黄、枯萎,此时块茎已经长定,产量不会增加,马铃薯容易与植株脱离。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收获,将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在植株上,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采收前7 d剪去地上部分。收获后自然晾干,挑出病薯、烂薯和机械损伤的薯块,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需求分级进行包装,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 结语

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进而实现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山地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地块选择、种薯处理、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适期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皓轩. 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性能提升研究[D]. 楊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2] 陈勇梅. 气象灾害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J]. 种子科技,2018,36(9):31.

[3] 富饶. 蔬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探究[J]. 热带农业工程,2023,47(4):128-130.

[4] 叶荣榕,周家骏,朱朝枝. 农业推广学的来源与展望[J]. 吉林农业,2017(21):43.

[5] 冀承农.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J]. 河北农业科学,1992(4):19.

[6] 刘志明.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5(8):87.

[7] 夏善勇. 马铃薯早疫病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23(4):152-156.

[8] 袁锋. 农业昆虫学[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9] 黄耀锋. 优质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机,2022,53(4):69-71,89.

(责编:李 媛)

作者简介 黄彩煜(1971—),男,贵州大方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3-10-20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