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砂岩高铁隧道光面爆破施工关键技术
2024-02-25康大伟KANGDawei
康大伟KANG Da-wei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太原 030000)
1 工程概况
赵卜峪隧道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云竹镇狐家沟村北侧境内,全长2893m,最大埋深120.80m,隧道围岩主要以弱风化泥质砂岩和泥岩为主,岩体较为破碎,岩质较软。其中Ⅲ级围岩100m,占3.45%,Ⅳ级围岩1141.5m,占39.45%,Ⅴ级围岩192m,占6.64%。开挖方法主要采用三台阶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2 钻爆设计与优化
2.1 初始上台阶钻爆设计
共计98 个炮眼,其中:41 个周边眼,间距45cm;26 个掏槽眼,间距45~65cm;8 个底板眼(又为抬炮眼),间距150cm;23 个辅助眼,间距75~90cm(其中辅助压炮眼15个)。
2.2 初始中台阶爆破设计
共计28 个炮眼。包括:10 个周边眼,间距60~65cm;8个底板眼(又为抬炮眼),间距200cm;10 个辅助眼,间距85~200cm。
2.3 初始下台阶爆破设计
共计24 个炮眼。包括:8 个周边眼,间距60cm;8 个底板眼(又为抬炮眼),间距170cm;8 个辅助眼,间距170cm。
2.4 Ⅳ级围岩钻爆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初始Ⅳ级围岩钻爆技术参数表
2.5 光爆参数优化
整个光爆实施过程对爆破参数经历多次细节调整,大致可分为最初措施、初步调整及技术改进三个阶段,见表2。
表2 Ⅳ级围岩光爆实施过程爆破参数调整表
3 开挖工法
3.1 地质条件
赵卜峪隧道进口址区地层以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第二亚组泥岩、泥质砂岩为主,为弱风化,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受褶皱和断层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多呈微张~张开状,部分裂隙夹泥且赋存地下水,开挖后松弛掉块、顺层滑塌现象突出。隧道施工中超欠挖控制是施工难点。
3.2 设计开挖工法
Ⅴ级围岩开挖断面143.5m2,开挖断面高度10.7m,设计开挖工法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Ⅳ级围岩开挖断面138.7m2,开挖断面高度10.3m,设计开挖工法为三台阶开挖法。
3.3 工法优化
结合隧道地质条件进行光面爆破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目的除了控制超挖、确保开挖轮廓圆顺外,主要是提高爆破效果从而提升隧道整体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围岩整体稳定性动态优化施工工法。
Ⅴ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围岩破碎,整体稳定性差,应控制循环开挖进尺,减小上台阶临空面。综合考虑大型机械作业和楔形掏槽进尺要求,循环开挖进尺0.6~1.2m,上台阶开挖高度为4m,中台阶高度3.5m,下台阶3.2m。
Ⅳ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围岩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应通过调整掏槽眼深度加大循环开挖进尺,提高爆破效率。上台阶开挖高度优化为5m,中台阶高度3.2m,下台阶高度2.1m,循环开挖进尺可达3~3.5m。
地质条件整体稳定性满足的前提下,为更好地控制周边眼外插角角度,初期支护与开挖掌子面应错开一段距离,约1.5m,最大程度减少因外插角造成的超挖。
4 光爆设计参数优化
上台阶采用楔形掏槽方式,内圈眼与周边眼间距80cm(即抵抗线为80cm),上中下台阶的周边眼间距为30~35cm。周边眼装药方式:除去每个台阶拱脚处4~5 个炮眼,其余均采用导爆索+0.1kg 炸药及导爆索+0.2kg炸药间隔装药的方式,周边眼外插角为2°左右。上中下台阶所有的炮眼均要使用炮泥封堵密实。
当围岩自稳能力满足安全的情况下,每个循环喷射砼后,初期支护与掌子面预留1.5m 的空间,利于控制起钻眼的外插角。
4.1 上台阶光爆设计
共计114 个炮眼,包括53 个(1~53)周边眼,间距35cm,周边眼1 和53 为抬炮眼;26 个掏槽眼(73~98),间距45~65cm;8 个(103~110)底板眼(又为抬炮眼),间距150cm;27 个(54~72,99~102)辅助眼,间距75~90cm,54~68 为辅助压炮眼,54~62 又为内圈眼。其中63-1,68-1,72-1,99-1 这四个辅助眼根据围岩的好坏增加或减少。
上台阶光爆炮眼布置见图1,上台阶掏槽眼布置平面剖图见图2,上台阶周边眼反向装药结构图见图3,上台阶掏槽眼及辅助眼反向装药结构图见图4,Ⅳ级围岩钻爆技术参数见表3。
图1 IV 级围岩上台阶光爆炮眼布置图
图2 上台阶掏槽眼布置平面剖图(进尺3m)
图3 上台阶周边眼反向装药结构图
图4 上台阶掏槽眼及辅助眼反向装药结构图
表3 适合本隧道Ⅳ级泥质砂岩的光爆技术参数表
4.2 中台阶爆破设计
共计36 个炮眼,包括18 个(1~18)周边眼,间距35cm,周边眼1 和18 为抬炮眼;8 个(29~36)底板眼(又为抬炮眼),间距200cm;10 个(19~28)辅助眼,间距85~200cm,见图5。
图5 IV 级围岩中台阶爆破炮眼布置图
4.3 下台阶爆破设计
共计30 个炮眼,包括14 个(1~14)周边眼,间距35cm,周边眼1 和14 为抬炮眼;8 个(23~30)底板眼(又为抬炮眼),间距172cm;8 个(15~22)辅助眼,间距172cm,见图6。
图6 IV 级围岩下台阶爆破炮眼布置图
4.4 爆破连线设计
上台阶分为4 个部分,各部分每个炮眼的毫秒管绑扎到一起连接到一个电雷管上,且每个周边眼的导爆索都串联到一起。中台阶分为2 个部分,下台阶分为2 个部分,各部分每个炮眼的毫秒管绑扎到一起连接到一个电雷管上,且每个周边眼的导爆索都串联到一起。最后两个电雷管并联到引爆线上,采用起爆器引爆。起爆方法为电力爆破。
4.5 光爆技术参数(见表3)
5 优化效果
5.1 光爆效果
按照上述钻爆方案进行施工,超欠挖得到了明显控制,平均循环进尺达3.0m,上台阶炮眼残留率最高达到30%,喷射砼超耗系数降低,缩短了工序作业时间。改变方案前后的爆破效果对比见表4、表5。
表4 改进方案前的爆破效果(进尺3m)
表5 改进方案后的爆破效果(进尺3m)
5.2 采用光爆方案前后经济对比分析
①优化爆破方案前每个循环线性平均超挖为20~30cm,喷射砼超耗为120%~130%;优化爆破方案后每循环平均线性超挖为8~18cm,喷射砼超耗为80%~90%,平均超挖减小12cm,超耗降低40%。每延米设计方量7.15m3,喷射砼单价370 元/m3,隧道延米喷射混凝土超耗成本降低1058 元。②爆破方案优化前炸药单耗量为0.59m2/kg~0.67m2/kg;改进方案后周边眼数量增加,但单孔装药量减小,循环总装药量减少,每个循环装药单耗量为0.55m2/kg~0.62m2/kg,采用炮泥封堵,保证了爆破效果,且有效地控制了超挖。③改进措施前由于爆破后超挖较大,喷射砼方量较多,超耗率较大,导致喷射砼单工序时间在8.0~9.5h 之间,每个循环的施工时间为22~24h。改进措施后超欠挖得到有效的控制,喷射砼超耗率降低,从而使喷射砼单工序时间降为6~7h,循环作业时间为18~20h,循环时间加快3~4h,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6 结束语
①专家指导,方案先行。隧道进洞之初,公司应安排内部专家进驻现场指导,通过多循环试验,优化确定爆破方案,使现场人员通过实际案例学习爆破参数调整的技术精髓。②团队建设,人才培养。通过专家现场指导、参加学习培训和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公司内部专业人才,如地质能手、爆破技术能手等。③经济激励,严格考核。确定适合本隧道的爆破方案后,严格方案执行力度,每循环通过线型超挖值进行考核,重奖轻罚,鼓励一线工人钻研钻爆技术的积极性,大幅降低喷砼超耗,缩短工序时间。④重视隧底超挖控制。大断面隧道建议增加一台挖掘机,可安装破碎锤,仰拱爆破严格控制钻眼深度和装药量,局部欠挖采用破碎锤凿除,避免大药量和超钻造成隧底虚渣清理后的严重超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