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豪放的“东坡居士”——苏轼
2024-02-25葛雅婧
葛雅婧
苏轼是谁
北宋时期,因为朝廷推行偃武修文的政策,也就是停止武事、振兴文教,所以当时的文化精英们得以自由发展,一时间文坛盛极、科技发达、艺术繁荣,每个领域都人才辈出。
苏轼(1037—1101)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人又称他为苏东坡。苏轼集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于一身,一个人就占了很多头衔!因为写的词风格恢宏大气,他成了豪放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因为写的散文著述宏富,他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为书法自成一家,他成了“北宋四大家”之一。世人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的才能可不仅仅表现在文学方面。他年轻有为,二十几岁去京师赶考就大放异彩,写的文章人人称颂,随后入朝为官,开始了他的仕途。
不久之后,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苏轼与他的政见不合,写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文章,很快就遭到了变法派的打压,被贬去边远地方当了个小官。苏轼一生在官场上起起伏伏,一共在十几个州县担任过职务,但他心性洒脱豪放,无论到哪里,都很乐观,每到一处,也尽心尽职,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事情,因此深受百姓的欢迎。
苏轼去世后,被南宋高宗追赠为太师,被南宋孝宗追谥“文忠”。《宋赠苏文忠公太师敕文》中评价他:“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
了不起的革新
宋词与唐诗都是我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并称“双绝”。而宋词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苏轼。
继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之后,苏轼对“词”这个体裁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早期,词只是音乐的附属品,大多题材集中在离愁别绪、风花雪月上,而苏轼“去俗复雅”式的革新,让词突破了“艳科”的传统格局,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彻底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
同时,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他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后,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最终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四大家”之首,他的《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而在绘画领域,苏轼第一个阐述了“士人画”的理论,将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别开来,为日后的文人画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留下了《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传世作品。
人生超级剧场
苏家有“三苏”
我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人。且不说我的祖先是个小有名气的文学家,光说我爸,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了。我爸叫苏洵,少年时一直游山玩水,云游四方,一直到他27岁的时候,才突然发愤读书,重新开始研读百家典籍,如果你看过《三字经》,里面那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我爸。
我爸给我起名叫苏轼,“轼”原本指的是车前的扶手,当车颠簸时,人可以扶住它。我爸说,这是想让我跟它一样,平时看起来平平无奇,必要的时刻却能大展身手,帮助他人。
我爸开始沉迷读书后,小时候的我和弟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我的妈妈程夫人,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她一直用书本和生活中的一切来教导我们,让我和弟弟从小就知道什么是仁义、公正。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我爸苏洵、我苏轼、我弟弟苏辙成了“苏门三学士”,在“唐宋八大家”里,我们仨都榜上有名,以至于后人说:“唐宋八大家,唐代的只有两个人,宋代的有六个,而苏门又独占其中的三个。”
这么想想,还有点小骄傲呢!
“苏东坡”的来历
21岁的时候,我带着弟弟苏辙进京赶考。我激昂写下的考试文章让当时的大文豪主考官欧阳修也惊叹不已,他表扬我说:“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一时间,我在京师成了名人,只要我写了新作,大家就会抢着来看。很快,我进入朝野,开始了我的当官路。一开始还风光无限,可惜后来,新任宰相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我的很多想法都与他不同,便写了很多文章讽刺他,这下可好,触怒了他,于是我主动请求调往外地工作,被派去了山东当知州。
在先后当了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三个地方的知州后,我给皇上写了一封信,可惜这封信被别有用心的变法新党利用,挑出了许多毛病,又从我以前写的其他作品中挑刺,诬陷我对皇上不忠,御史台将我逮捕回京师入狱,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后世将这称为“乌台诗案”。
被抓后,我坐牢坐了103天,幸亏当时很多人都力劝皇上不要杀我,连已经退休的王安石都上书说:“怎么会有圣君要杀有才之士呢?”加上宋朝历来有不杀士大夫的规定,我终于被从轻发落,去了黄州当团练副使。
我本是京师名人,却被贬去黄州这样的穷困之地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官,这一路起起伏伏,很多人对我避之不及,很多朋友也不愿再见我,要说不郁闷,那是不可能的。那时候我常去黄州的赤壁散心,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不过很快,我便想开了,和死相比,人生中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黄州的日子十分贫苦,但生活还是很快乐的,我带着家人们开垦了城东的一块坡地,种些东西贴补家用,“东坡居士”的名字也就这么被叫开了。
我,治水名人
现在想来,我在很多州县当过地方官,当地的百姓们都很喜欢我,这应该说明,我这个小官做得还不错吧!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还不止在一个地方治过水。1077年,我在徐州当知州,当时遭遇了一场大洪水,我带领军民增筑城墙,修建黃河木岸工程,建起了防洪长堤。
1089年,我在杭州当知州,当地的用水很成问题,我主持修缮了六井,帮助杭州居民解决了用水的燃眉之急。同时,我看西湖的水都快干了,长满了杂草,于是上书朝廷,请求疏浚西湖,最后我带着20多万人,终于将湖中的葑草清除干净,使西湖重新恢复了波光粼粼。挖出来的草和淤泥,我用来筑成了贯穿西湖的长堤,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了三塔作为标志,西湖十景中的“苏堤”和“三潭印月”说的就是这两个地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