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遮耳朵
2024-02-25杨汉光
杨汉光
快过年了,儿子要带着媳妇、孩子回老家过年,张大叔特意去买了一顶帽子。这是为啥呢?此事还得从儿子的疾病说起。
张大叔的儿子从小就容易拉肚子,一般的药难以治好,唯有专门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当地人叫“绝壁藤”的一种药草,一吃就好。儿子长大后,到城里上学工作,娶妻生子,张大叔就把绝壁藤寄给他,每年都要寄好几次。上个月,儿子说绝壁藤吃完了,偏偏又拉肚子了,打针吃药都不见效,他请父亲赶紧寄点绝壁藤给他救急。张大叔二话没说,抓过一把镰刀,就上山割绝壁藤。那时正是大雨过后,石壁上滑溜溜的,张大叔刚割得一把绝壁藤,就连人带刀滚下悬崖,幸好他及时抓住石壁上的一棵小树,才没有摔死。站稳脚跟后,张大叔感到右边脸上热辣辣的,抬手一摸,天哪,半只耳朵不见了!估计是刚才翻滚时,被镰刀伤到的。待把绝壁藤寄给儿子后,张大叔叮嘱老伴,千万不要把他受伤的事告诉儿子,免得儿子担心。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儿子一家都回来了。张大叔早早地把帽子戴到头上,拉下封耳,将耳朵遮得严严实实。张大叔平时从不戴帽子,忽然戴上这顶遮脸封耳的帽子,很不习惯。今年的冬天又特别暖,不一会儿,张大叔头上就冒汗了,幸好儿子和孙子都是边说话边看手机,并未发现他热得出汗。
张大叔悄悄把汗擦掉,说:“我出去转转。”听见张大叔要出门,老伴从厨房里探出头来问:“难得儿孙回来,你不好好跟他们说话,出去干什么?”张大叔指指脑袋说:“我有点事。”出门后,张大叔就把帽子摘了下来,立刻舒服多了。他在村里转了一圈,手机就响了,老伴催他回家吃饭。晚饭非常丰盛,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张大叔脑袋热得难受,却又不敢摘帽子。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闲聊。说是聊天,其实没说上几句,儿子一家光顾着埋头玩手机,问一句才答一句。张大叔见状,心里有点烦,心越烦,就越感到头上发热。他盯着儿子望了很久,有点不高兴地问:“你们怎么老是低头玩手机?有什么好看的?”儿子头也不抬地说:“爸,您不懂,手机里什么都有,好玩极了!”张大叔听了,十分难过,心想:儿孙们根本不想看我,我却自作多情地买帽子遮耳朵,真是多余。他一把摘下頭上的帽子,老伴见状,赶紧捂住他残缺的耳朵,低声呵斥:“老头子,你干什么?”张大叔冷冷地说:“他们看不到的。”
儿子闻声抬了一下头问:“看什么?”可没过几秒,他又低头看手机了。儿子的注意力一直在手机上。张大叔无心看电视,把帽子一扔,不时地站起身走来走去。可是,直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儿子一家都没有一个人认真地看过张大叔一眼,更没有人发现他缺了半只耳朵。当晚,张大叔彻夜难眠。
第二天刚吃过早餐,儿子就说要回城里去了,他边跟父母辞别,边抱歉地说:“乡下没有商场,网络信号也不好,我们先回去,改天再来。”
张大叔长叹一声说:“唉,手机比父母重要得多啊!”儿子惶恐地说:“爸,您怎么说这种话?在我的心里,您和妈是最重要的。”张大叔生气地说:“别撒谎了,从回家到现在,你都没看过我几眼。就连这可怜的几眼,也只有下车时的第一眼是真心看的,其他都是边玩手机,边随意瞥一下。”儿子赶紧说:“爸,我错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家里还有绝壁藤吗?您上次寄给我的都吃光了。”张大叔伤心透了,提高声音说:“你到现在都没看出我有哪里不对劲吧?”儿子好奇地抬起头仔细看了看父亲,这才发现,父亲右边的耳朵缺了一半,他忙问:“爸,您的耳朵是怎么回事?”母亲在旁边抹着眼泪说:“你爸为了给你找绝壁藤,滚下悬崖,被镰刀割掉了半只耳朵。他原本不想让你知道,特意买一顶帽子来遮掩,谁知你们看都不看他。”
听到这里,儿子羞愧不已,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父亲残缺的耳朵,眼眶也跟着红了。他将自己的手机交给父亲,郑重地说:“爸,我们再多住几天,好好陪陪您和妈,我保证再也不碰手机了。”
(选自《故事会》,有删改)
名师精读
文章的标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是文章的线索,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句中“二话没说”表现出张大叔对儿子毫无怨言的付出;“抓”表现出张大叔的急切。
张大叔是个非常爱孩子的父亲,从他受伤后叮嘱老伴儿千万不要把他受伤的事告诉儿子,可见他设身处地替儿子着想。
这一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张大叔耳朵受伤的原因,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
心理描写,表现出张大叔的伤心和失望。
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扔”“走来走去”这两个动作,表现出张大叔对儿子只顾低头看手机,对自己视而不见的失望和生气,以及渴望引起儿子关注的心理。
语言描写,表现了张大叔对现实状况的生气和无可奈何。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儿子的愧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