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对结核病防控效果分析

2024-02-25肖李兵

婚育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结核病

肖李兵

【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在结核病中的防控效果。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镇新发结核病患者38例,根据防治模式分成对照组19例,接受结核病常规防治;观察组19例,接受“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防治结果。结果:观察组防治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防治前,组间患者心理状态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互联网+结核病防治”在提高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结果,防治手段可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结核病;结核病防治;防控效果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rnet plus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l on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XIAO Libing

Director of Dongchen Town Health Center, Rugao, Jiangsu 22657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rnet plus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l in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 38 new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our town were screen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19 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ode, receiving routine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mode of “Internet plus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compare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eanwhil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between groups (P>0.05); Aft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Internet plus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treatment results of patient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an be widely used in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Key Words】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contro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結核病是一种传播能力较强的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大声谈话、大笑以及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排到空气中,进而造成疾病的传播[1-2]。结核病根据其病变位置不同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对人类健康造成重要威胁。因此,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视,通过有效的防控可以将结核病的患病率进行降低,同时将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予以提高,进而改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结果[3-4]。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在定时提醒患者用药的同时,为患者进行相关科普,将结核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模式[5]。本文为验证互联网+的防治效果,特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镇新发的38例结核病患者予以研究,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1.1 基础资料

搜集我镇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间新发的38例结核病患者,根据防治模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男15例,女4例,年龄29~90岁,平均年龄(53.69±6.61)岁;观察组,男13例,女6例,年龄30~93岁,平均年龄(53.52±6.78)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数据,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结核病确诊患者;②年龄范围在29~93岁;③可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患者;④研究知情同意患者;⑤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患者;②视力障碍或听力障碍患者;③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中途退出患者。

1.2 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结核病常规防治。患者收治成功后,市结核病专科医院需对患者信息进行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和强化治疗期间,应由专人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并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

给予观察组“互联网+结核病防治”。(1)成立互联网管理小组。小组内成员包括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镇卫生所工作人员和医院护理人员,负责结核病的防治宣传。(2)健康APP系统。①患者端。患者下载APP后,根据医嘱要求设置服药提醒,患者根据APP的提醒进行服药打卡。同时,客户端可定期推送患者复查时间,提醒患者按时到院复查。②医生端。管理人员通过健康APP医生端对患者每日服药情况的打卡记录进行核对,当患者出现打卡异常时,卫生所结核病防治医生可通过电话或上门方式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③微信应用。将结核病有关知识以及防治控制知识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定期发送,提高患者对于结核病的认知程度。微信应用中可通过漫画、文字以及微课堂等形式进行疾病讲解。同时,在微信应用中,还可定期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卫生所结核病防治医生可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电话或微信方式回答患者的问题,如患者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时,卫生所结核病防治医生还可进行上门指导。

1.3 指标观察和分析

(1)对比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和复查情况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按时复查和按时服药为依从性良好;未定期复查或药物漏服为依从性一般;未检查和未服药患者为依从性较差。(2)对比治疗有效率。治愈: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后,病灶出现明显好转,且2次涂痰片结果显示阴性;完成治疗:6个月治疗后,患者末次涂痰片结果阴性;治疗中断:患者只完成两个月或两个月以上的治疗。(3)对比心理状态评分。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对两组患者防治前后的情绪评分差异。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依从率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依从性,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心理状态

防治前,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分数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后均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结核病是由于感染结核分支杆菌所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累及患者呼吸道,在各个年龄段中均可发生。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其具有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周期较长以及耐药速度较快等特点,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6-7]。基层医院由于其防控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差,导致结核病的传播概率增加。因此,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病防治是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以及提高结核病治疗结果的重要手段[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已逐渐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移动电话督导、短信、视频督导服药,以及远程观察治疗等方式,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对于提高结核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在本文研究中,采取“互联网+结核病防治”的观察组患者,其在护理后患者依从率为94.74%,显著高于采取结核病常规防治对照组患者的68.42%,说明“互联网+结核病防治”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和服药依从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与乔文翠[9]结果一致,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的防治模式将患者的就诊、检查、用药护理以及复查提醒等内容全部移到手机软件中,患者在复查和咨询等流程中更为便捷。软件中设置了每日的用药提醒,患者可根据提醒自行服药并进行打卡记录,医生可通过医生端对患者服用情况进行查看,在服药打卡异常时第一时间和患者取得联系,询问患者情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服藥依从性,同时还能将治疗结果进行提高。因此,观察组患者防治后治疗有效率更高。此外,“互联网+结核病防治”中,患者可通过线上和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有促进作用。文中数据可有效验证互联网+结核病防治在结核病患者防治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结核病患者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时,“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更好,在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治疗依从性和治疗结果中均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符立贤.“互联网+”在结核病防控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江苏预防医学,2022,33(3):365-367.

[2] 张小其,李敏璐,刘靖元.互联网+视频服药APP督导方式在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2,7(1):66-69.

[3] 刘翠华,任小波,汪静,等.科技助力结核病防控:现状、进展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112-122.

[4] 吴周志,张慧琦,刘晓俊,等.区域结核病全程智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1,18(6):754-759,782.

[5] 李青,王鸿,陈玲,等.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贵州省结核病防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模式探索[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94-196.

[6] 方兰君,温文沛,周芳静.微信技术在学校结核病防治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9,8(1):15-18.

[7] 王成.“互联网+结核病防治工作”发展模式顶层设计构想[J].中国发展,2018,18(2):76-78.

[8] 陈蕊明,林健雄.信息化形势下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8,7(1): 68-70.

[9] 乔文翠,庄贵华,张天华,等.陕西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获得途径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 33(11):975-977.

猜你喜欢

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1200例儿童进行结核病化学预防的不良反应观察
对河南省《关于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解读与感悟
35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
103例未成年结核病患者T-SPOT结果分析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