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2024-02-25吕婷玉翟亚钦

婚育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中医药胃癌

吕婷玉 翟亚钦

【摘要】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第三大常见癌症死亡原因。胃癌的治疗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胃癌治愈率较高,然而我国早期胃癌占比低,发现时患者多为中晚期,单纯手术的疗效提升并不明显,患者不仅生存率低,生活质量也会受到明显影响。中医药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中医药治疗具有减轻放化疗副反应、降低并发症,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等作用,可以提高胃癌的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以下将对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胃癌;中医药;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V Tingyu, ZHAI Yaqin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Abstract】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rcinoma, G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and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China.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is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based on surgery, and the cure rate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is high, but the propor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China is low, and most of the patients are in the middle and advanced stages when they are found, and the efficacy of simple surgery is not obvious,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s not only low,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life will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tment is a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which has the functions of reducing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ducing complications, and controlling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which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gastric cancer, prolong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following will explain the aspects of TCM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CM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Key Words】Gastric Carcinom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Treat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指發生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2020年胃癌已经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四大常见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发病人数达109万,死亡人数达77万[1]。而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每年新发病例达40~50万人,同时胃癌也是我国第三大常见癌症死亡原因,死亡人数达37.4万[2],胃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的治疗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胃癌首选手术切除,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3]。然而对于中晚期胃癌,单纯手术的疗效提升不明显,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4]。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相关临床科研实践不断完善,中医药在防治胃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改善晚期胃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效果显著[5]。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减轻放化疗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可以调控肿瘤免疫,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6-7]。在治疗上,中医与西医互为补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将论述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在传统医学中没有相同的病名,类似的记载有“胃脘痛”“胃积”“反胃”“伏梁”等。《素问·腹中论》中记载“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 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提出了胃反的病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至真要大论》中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其与胃癌有类似之处。

《内经·素问》中言“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这是对脾胃功能的描述。《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中提到了外邪、饮食不调等是导致积聚的重要因素,“积聚者,……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积聚固结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若久即成症。”《景岳全书·积聚》中指出:“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提出脾肾虚弱、正气不足可致积聚。

现代医家认为胃癌的病因较为复杂。俞森权等[8]总结庞德湘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认为胃癌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复杂病症,多属正气不足,邪气内干。潘敏求教授[9]将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归为“瘀、毒、虚”3个方面,即“多因致病,因虚致癌,癌毒致病,因癌致虚,虚实夹杂”。杨金坤教授 则[10]认为胃癌是以“脾虚”为病本,“毒聚”(“顽痰、瘀血、寒湿”等邪实)为病标,基本病机为“脾虚毒聚”。

因此,根据中医古籍对本病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总结胃癌的病因。本病关键在于正气不足,在此基础上受到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等因素干扰,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痰、湿、热、瘀、毒等互相搏结,日久积聚成块。胃癌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治疗上除了理气活血、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抗癌外,还应注意扶助正气、顾护脾胃。

临床上胃癌的中医证型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许玲等[11]通过分析49篇论文,总结出胃癌的14种分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脾胃虚寒型、瘀毒内阻型、胃热伤阴型和肝胃不和型。黄美琴等[12]通过分析15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将中医证型分为了脾胃虚损、气血亏虚、气滞血瘀、胃热阴虚、痰湿凝结、肝胃不和6种。卢伟等[13]总结周仲瑛教授治疗胃癌经验,将胃癌分为肝胃不和、湿热中阻、痰气瘀阻、瘀毒内蕴、脾胃虚弱及气阴两虚6大证型。各医家对胃癌的辨证分型有着独到的见解,想要形成统一共识,则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古人治疗多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内经》有载“郁者达之”“结者散之”之法。《医林绳墨》谓:“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健脾为先”。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记载:“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这对积聚这类疾病的治法作了高度的概括。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也多有研究和创新。朴炳奎教授认为脾肾虚损是胃癌发病的基础,脏腑失调,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痰湿结聚,最终导致癌瘤的发生,治疗上应以健脾补肾为主,以化痰散结、疏肝和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标[14]。金一顺等[15]总结了郁仁存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与原则,指出扶正固本是基础,疏肝理气是重点,清热解毒是保障,活血化瘀增强抗癌效果,要中西医联合治疗,且预防胜于治疗。周仲瑛教授[13]认为治疗胃癌务必以“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为首要。

5.1 中药专方与中成药治疗

各医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胃癌患者病因病机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内服方药或中成药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存质量。刘嘉等[16]发现中医药可应用于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放疗和化疗等全过程,可提高综合疗效,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樊江丽等[17]研究发现胃复方(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香附10g,郁金10g,苏木10g,莪术10g,重楼9g,半枝莲10g,女贞子 10g,菟丝子10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鸡内金9g,甘草5g)能改善中晚期脾虚瘀毒型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由此可知,中医药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2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吴静等[18]研究发现,温针灸结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调节机体免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沈明[19]发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胃癌手术后胃瘫,可提高临床疗效(97.14% vs 77.14%,P<0.05),降低并发症(2.86% vs 22.86%, P<0.05),缩短治疗时间((8.55±2.36)d vs (15.69±2.69)d,P<0.05)。《扁鹊心书》中提出“大病宜灸”。吁佳等[20]研究发现,健脾和胃艾灸治疗中晚期胃癌脾胃虚寒证,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90.0%vs72.5%)(P<0.0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由此可知,针灸治疗可起到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5.3 中药灌肠和穴位注射

中药保留灌肠是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药物的利用率,降低药物对其他器官的损害,避免癌症病人对口服药物的不耐受,减少不良反应。

胃癌的发病与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痰、湿、热、瘀、毒等互相搏结密切相关。治疗时应该从整体出发,着重调理正气虚弱,癌毒侵袭的状态,恢复正气的抗邪功能和脾胃运化的功能,兼顾理气活血、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抗癌等方面。中医药具有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耐受力的作用,可以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痛苦。从长远来看,中西医结合将是治疗胃癌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有关中药治疗胃癌的相关研究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足,因此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佚名.世界癌症日:乳腺癌超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J].临床研究,2021,29(2):4.

[2] 刘宗超,李哲轩,张阳,等.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1,7(2):1-14.

[3] 胡世友.胃癌治疗新进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5):623-624.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9,9(3): 118-144.

[5] 侯文沛,杨燕.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优势与疗效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6):677-680.

[6] 董智平,张静喆.中医治疗胃癌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2):206-209.

[7] 陈希琦,解广东,荣宝海,等.中医药调控胃癌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2, 28(3):425-428.

[8] 俞森权,陈冬,庞德湘.庞德湘教授气血津液辨证之胃癌化疗应用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0(11):829-831.

[9] 刘佳琴,杜小艳,潘敏求.潘敏求治疗胃癌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4):22-24.

[10] 黄立萍,余达,李虹,等.杨金坤教授治疗胃癌临床经验浅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9):747-751.

[11] 许玲,孙大志,施俊,等.胃癌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6):203-205.

[12] 黄美琴,丁罡,高志生,等.154例进展期胃癌中医证型研究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6):1241-1242.

[13] 卢伟,沈政洁,程海波.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胃癌的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101-103.

[14] 林飞.朴炳奎调补脾肾法治疗胃癌学术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7,36(1):49-50.

[15] 金一顺.郁仁存教授治疗胃癌经验[J].光明中医,2017,32(24):3536-3539.

[16] 刘嘉,赵庆年,乔鑫,等.抗胃癌中成药的研究进展[J].肿瘤药学,2015,5(6):410-413.

[17] 樊江丽,李东芳,焦蕉,等.胃复方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脾虚瘀毒型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2):120-123.

[18] 吳静,张昊,毛菲.温针灸结合穴位按摩对胃癌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2):232-235.

[19] 沈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手术后胃瘫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185-187.

[20] 吁佳,肖红,涂阳林,等.健脾和胃艾灸治疗胃癌中晚期脾胃虚寒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4):58-60.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中医药胃癌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