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02-25陈云萍

高教学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立德树人

摘  要:新文科建设是要培育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人才。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从而更好地在海外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该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方式和育人效果等多个层面探究课程思政理念下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及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文化自信、有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和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161-04

Abstract: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aims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can tell the story of China well and spread the voice of China well.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beneficial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nhancing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ivating patriotism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us better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oversea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and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from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content, learning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eff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cultivati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with ideal beliefs, cultural confidenc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and ability.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命题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1]。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是要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与责任担當意识,能够从事海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跨文化交际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核心课程,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和课程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促进该课程的进一步变革和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跨文化交际成功入选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精品课程、研究生双语课程,在课程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能够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文化自信,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海外汉语教学和国际交流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一  课程思政理念下跨文化交际课程理念创新

(一)  重视全球思维、国际视角,加深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汉语教育专门人才[3]。跨文化交际课程自2017年开设以来一直坚持国际化视角和理念,举办各国文化专题讲座,邀请外教及海外留学教师作各国文化专题讲座。近年来课程组织的各国文化专题讲座,包括亚洲各国文化(新加坡、韩国、日本、柬埔寨和尼泊尔等国文化)、美国文化、拉丁美洲各国文化(古巴、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文化)、欧洲各国文化(包括俄罗斯文化、法国文化、西班牙文化等)及澳大利亚文化等。通过各国文化专题讲座,既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对各国文化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培养学生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等。

(二)  采用OBE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立足汉语国际传播的需要,适应汉语海外教学的特殊要求,以汉语的国际教育实践为导向。跨文化交际课程需要采用OBE理念对学生进行多元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4]。跨文化交际课程自2017年开设以来,坚持采用OBE教学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如讲授中美文化模式这部分内容时,提前通知小组做好课堂展示准备;课堂上小组PPT结合视频展示中美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课堂互动;小组展示结束后,小组成员首先自评,再进行同伴互评,教师最后总结点评并就需要延伸和拓展的问题及案例,进一步组织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课堂展示法、同伴互评法、案例讨论法、问题驱动法、视频演示法和现场表演法等多种方式,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思辨意识、团队协作、课堂组织与教学及英语口语等综合能力。

(三)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重目标,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5]。跨文化交际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自2017年开设以来,一直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个课堂联动、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专业知识+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课程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课程开设以来坚持每年邀请有海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到课堂分享汉语志愿者申请、培训等职业信息,指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如讲到中美文化模式这部分内容时,邀请曾在美国孔子学院教授汉语的教师作美国文化专题讲座,通过分享中美文化之间的差異、汉语教学经历与教学案例、汉语志愿者申请程序等,加深了学生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汉语志愿者申请程序等,海外汉语教学注意事项,如何提升汉语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了汉语教师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教育等。

二  课程思政理念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内容创新

(一)  主讲教师理论讲授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更需要坚定和提升“四个自信”,尤其是提升文化自信。作为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现阶段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促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改革目标的实现[7]。课程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到各章节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李子柒短视频海外传播成功的原因,分析中外文化的异同,探寻中外文化的共同点,探讨中国故事如何在海外进行有效传播,通过课堂专题讨论,通过对中外文化的比较,提升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对李子柒短视频海外传播成功的分析,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

(二)  外教文化专题讲座培养全球思维、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在中国发展备受世界瞩目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充满兴趣,需要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使命是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更需要具备全球思维和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课程自开设以来坚持邀请热爱中国文化、热爱教学、正能量的外教及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开展文化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自2017年本课程开设以来坚持邀请外教及海外留学教师分享各国文化,包括法国、西班牙、古巴、墨西哥、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各国文化,使学生对各国文化能够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并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海外的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

(三)  海外汉语教学分享与小组文化展示调动参与性,提升教学技能、创新意识

跨文化交际课程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小组课堂展示各国文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课程组织多位海外汉语教育经历学生、留学生等分享泰国、加纳、秘鲁和澳大利亚等国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差异、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中的语言教学、文化差异及规律探讨与研究。通过海外汉语教学实践分享及讨论,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加强文化自信,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汉语教学素质和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海外教学的难点、挑战等,为后期学生赴海外汉语教学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准备。

三  课程思政理念下跨文化交际教学方式创新

(一)  高度重视课堂互动,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汉语教学实践能力

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并将相关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本课程自建设以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课堂参与、课堂互动,采用案例讨论法、小组展示、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课堂互动。运用小组展示法,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各国文化差异、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法,结合大量跨文化交际和汉语教学的相关案例,通过大量的案例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同时提升学生汉语教学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的先进教学法,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理论问题,进而化解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二)  坚持双语教学,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国际汉语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素质与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自2017年开设以来,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根据历届学生反馈和建议,一直坚持采用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新文科建设提出要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课程负责人具有英语教育、新闻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背景,英语教学经历、海外访学经历、丰富的外事活动经历等,在教学中注重融入新闻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知识;近几年来邀请的外教和海外留学教师具有多学科背景,包括理工科教授,文学、音乐学、艺术学博士等,理论教授与专题讲座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如讲授李子柒短视频海外传播案例时,组织小组汇报、课堂讨论等,先让学生讨论李子柒视频海外传播成功的原因,之后进行拓展延伸,结合学术前沿,从传播学、符号学、广告学等跨学科多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论文写作、毕业论文选题提供指导,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启示。

(三)  依托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资源,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拉人文交流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是国家汉语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人才储备,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9]。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现有资源,培养区域国别人才。课程负责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依托西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拉美研究平台及资源,积极参与中拉人文交流活动等,培养面向拉美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2019年10月师生共同参加阿根廷《当代》杂志社主编Néstor Restivo的来校文化交流活动;2021年4月师生共同参加“新冠疫情之下的拉美——加勒比地区形势与中拉合作”系列讲座;2021年5月师生参加“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2021年6月师生参加“中拉印象·口述”系列之“大使之路”系列访谈,访谈蔡润国大使;2021年9月师生参加第11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与文化”研讨会等。

四  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育人成果

(一)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传播意识与能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双语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学生在海外尽快实现文化适应、开展汉语教学提供了切实帮助;各年级海外教学实践的学生回国后到本课程课堂上进行线上或线下分享,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海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真实案例,提升了学生对海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等,推动本课程的持续建设。

(二)  科研项目育人,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发表论文等,提升学生研究能力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需要培养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的学术研究兴趣、学术研究能力。课程负责人依托我校拉美研究中心学科资源、研究平台、专家资源、“拉美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班培养班”项目、科研项目等和四川省网络文學研究中心平台及其科研项目等,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等。近年来课程负责人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指导学生发表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等方面相关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参与科研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术视野、学术研究能力等,指导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发表相关论文,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拉美地区、乡村振兴和国际传播等相关研究。

(三)  以赛促练、以赛育人,指导学生参加汉语教学竞赛等,提升学生教学能力

除在课堂讲授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之外,课程负责人还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第二课堂指导中,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教学竞赛等,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加强职业精神教育、提升职业能力与素养等。指导多名学生参加2021年“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院级选拔赛,获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指导的多名研究生参加2021汉教英雄会西南区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获得“最具活力奖”;指导多名学生撰写研究专业学教学案例,其中1项入选学校评审,2项入选学院案例库;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校级优秀奖等。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教学技能、综合技能等,同时在学科竞赛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的人才。

(四)  依托萨尔瓦多大学孔子学院建设,培养面向拉美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突出区域特色的课程设置,面向不同区域需求的“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区域化培养,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10]。课程负责人依托我校与萨尔瓦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的机遇、依托萨尔瓦多大学孔子学院课程建设项目等,依托我校拉美研究中心、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省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等,推进本课程建设、推进海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培养面向拉美地区的复合型人才,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课程建设等,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多名学生赴海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依托我校拉美研究中心的平台、资源等,依托我校与拉美国家高校合作交流的基础和优势,推进并研究拉美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从而推进面向拉美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

(五)  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指导学生在海外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文化自信非常重要,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学生在海外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课程负责人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师生参加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新媒体国际论坛、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办拉美访谈、中拉人文交流和拉美文化讲座等,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中国良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等。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50余名研究生赴海外进行汉语教学实践,本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双语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学生在海外尽快实现文化适应、开展汉语教学提供了切实帮助;各年级海外教学实践的学生回国后进行线上或线下经验分享,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提供了真实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海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知加深,牢固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海外教授汉语,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五  结束语

新文科建设是要培育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化人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课程通过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全过程中,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跨文化交际对汉语教学、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汉语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风,郑建平.“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刍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20(10):106-110.

[2] 聂新元.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5):13-15.

[3] 王瑶瑶.英国TESOL课程设置特点对MTCSL课堂设置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4] 陈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21(22):50-52.

[5]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6] 张涛,王国成.“四个自信”视域下高校“概论课”教学探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4):87-91.

[7] 彭兵转,林紫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16-17.

[8] 孙雪琴.高校外语课堂“课程思政”策略研究[J].科技視界,2019(24):215-216.

[9] 王敬艳,赵惠霞.论“一带一路”建设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2):35-38.

[10] 周艳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区域化培养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9(24):35-36.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项目“《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与《俄联邦高中统一考试中文标准》对比分析研究”(YHJXCX23-087);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跨文化交际”阶段性成果(无编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跨文化交际”阶段性成果(21jpkc11);西南科技大学2023年度校级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23xsxy15)

作者简介:陈云萍(1977-),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影视传播、跨文化交际、拉美研究等。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立德树人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