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课堂革命”在高职院校实践探索与研究
——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
2024-02-24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
文_韦 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
黄日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陈钰婷(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吕海连(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自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来,职业学校掀起“课堂革命”浪潮,着眼于适应生源多样性特点,力求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推动“课堂革命”已经成为当前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建筑工程图样和建筑构造的表达、阅读和绘制,是土木建筑工程类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及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当前,在提质培优的背景下,如何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薄弱、学习兴趣不足、传统课堂难以有效实现课证融通等问题,培育能适应“互联网+”、智能建造等新业态的高素质土建复合型技能人才,是课程实施“课堂革命”的关键。
一、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打破课堂情感壁垒,解决传统课堂学生缺乏育人教育的问题
传统教学课堂存在思政建设理念不足、忽视育人教育,以及课程思政元素难以选取且融入课程效果欠佳的问题,无法较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将“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将“学科课堂”变为“育人课堂”,深化课堂的社会属性与情感价值。实施“课堂革命”,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工匠精神及职业认同感,以更好实现立德铸魂的目的。
(二)打破课堂理论和实践差距,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课证融通不深的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中,新型装配式建筑及预制构件设计、生产、运输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紧缺,“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等级证书的地位日益显著,而传统课堂教学教材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脱节,难以前瞻性地为行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实施“课堂革命”,创新“双元三阶六环”“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课证融通落地,可实现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与专业岗位职业需求紧密融通。
(三)打破课堂时空界限,解决传统课堂“三教中心”模式的问题
传统课堂授课一般是“三教中心”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室为中心,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技术能力和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课堂革命”,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采用BIM、VR/AR技术等,构建三维立体化课堂,可有效解决课程中的痛点内容。
(四)打破课堂评价桎梏,解决传统课堂监督评价效果不佳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学生学习质量在教学评价中往往缺位,且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客观。可通过实施“课堂革命”,利用信息技术,将监督评价转变为“评价—反馈—改进”的有效闭环,即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从课程导向向效果导向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推动单一主体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探索课程增值评价,完善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堂革命”实施过程
(一)基本思路
实施课程教学前,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学习动力不足,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新生事物敏感且乐于接受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践行思政育人教学理念、教学模块重构、搭混合式立体化课堂、完善全程多维多元闭环评价机制等策略充分适应学生特点,实现德育智育并修、课证融通落地,培养学生成为德技育兼修全面发展的建筑行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实施过程和做法
1.践行“人才培养全链路贯通+课堂思政育人”教学理念
改变“以知识为主导”的观点,确立并践行“以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实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全链路的贯通。与此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土木建筑工程学科的专业视野、理论和方法,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工匠人才为育人导向,以“三全育人”为抓手,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思政元素,借助数字化资源,将行业和产业技术发展状况嵌入价值引领,渗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中,勾勒“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鲁班品质、践行工匠精神”课程思政主线,助力达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育人同向同行。课题教学三维目标实现过程具体见图1。
图1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2.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元三阶六环”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课堂革命,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元三阶六环”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其中“双元”是指学校与企业,对接国家《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研修课程标准、共享技术资源、共建创新工作室及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共编新型活页纸教材、共同遴选真实工程项目重构教学项目,以行动为导向通过由易到难递进的教学项目开展教学。另外,“双元”协同育人教学流程中的独特之处在于课程标准的建设不仅以学生为中心,而且闭环课堂评价也能让学生参与课程标准的修订,推进精准育人和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元”协同育人教学流程见图2。
图2 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元”协同育人教学流程
教学模式中的“三阶”是指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驱动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提出课证融通“虚—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虚—理—实”相结合、“1+X”装配建筑构件的制作与安装等级证书课证融通。“六环”是指采用“导、探、析、练、评、拓”实施教学,课前进行虚拟仿真实训的观看与预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课中用虚拟仿真导入相关实际案例,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再进行实体的观察指导,通过对细节进行讲解与答疑,“以点扩面”引申出其他相关知识点,在课证融通的同时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交流总结;课后进行实训拓展与线上答疑,进一步夯实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以讲授“楼板构造”课程内容为例,“三阶六环”模式下“虚—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见图3。
图3 “三阶六环”模式下教学设计(以楼板构造为例)
3.搭建“六融合+两双”混合式立体化课堂
通过实施课堂革命,打破传统教学存在的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等弊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项目化、任务化教学,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制图+识图+BIM+构造”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微课、3D动画、AR/VR虚拟模型、电子课件等课程颗粒化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分阶段进行教学资源“资源教材相融合”、教学场地“校内校外相融合”、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教学成果“设计与生产相融合”、教学评价的“多方评价相融合”,搭建“六融合”混合式立体化课堂。并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虚拟+现实”相融合的教学手段,将AR/VR和BIM数字模型项目库等融入虚拟实验与实训,开发小组PK、闯关游戏等多种互动形式,形成适合当代高职学生特点的双渠道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实施“两双”:一是校内+校外“双导师”,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学能力大赛、“1+X”证书培训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通过自我教师素养提升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同时把企业中的能工巧匠请进课堂进行示范讲解,辅助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结合教师课堂知识讲解,“破重解难”的同时使线下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二是“双课堂”,依托社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举办CAD绘图大赛、BIM建模比赛等,使学生能在熟练制图识图的基础上,助推“1+X”技能的稳步提升。混合式立体化课堂教学示意具体见图4。
4.完善全程多维多元闭环评价机制
结合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围绕教学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基于建筑行业规范与标准,引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完善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施课堂革命,课程提出全程多维多元闭环评价机制,从传统的监督评价向“评价—反馈—改进”有效闭环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从课程导向向成果导向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另外,依托智慧职教—MOCO学院的职教云平台,跟踪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数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的增值水平,全方位选配参评人员,实现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方协同的多元、多维度、多层次综合评价。全程多维多元闭环评价机制见图5。
图5 全程多维多元闭环评价机制
三、“课堂革命”实施效果
本次“课堂革命”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22级班级为实施对象,通过践行思政育人教学理念、创新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搭混合式立体化课堂、完善全程多维多元闭环评价机制等策略,实施成效凸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课堂三维目标有效达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根据成绩统计数据显示,实施“课堂革命”后学生考核平均成绩与上一届对比提高了7.8分,期末考试综合评价优秀人数也有一定程度增加;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获奖占比达76%,选拔成绩优异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多次获得奖项;实习及就业学生工作表现得到企业好评,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明显提升,知识技能素养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二)实现教学内容重构与课证融通,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
通过创新“双元三阶六环”“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课证融通,重构课程内容为“识图+BIM+构造”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可以进行实物模型制作、小组竞赛、VR漫游体验等,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技能大赛和“1+X”技能等级训练为抓手,实现岗课赛证的有效融通,“1+X”技能等级证书过关率为90%;课程资源实现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任务结合等,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有效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对接,学生对岗位要求的适应能力明显提升。
(三)实现新型线上线下混合型课堂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
课程团队与企业双元互动,以行动为导向共同遴选真实工程项目重构教学内容,通过由易到难的教学项目开展教学;通过虚拟仿真教训平台、BIM和VR/AR技术,真实还原建筑构造,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有效解决课程痛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新型线上线下混合型课堂模式,丰富的线上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职教云学习平台显示各种课堂任务完成率超98%。
(四)实现全程多维多元闭环评价机制,提高课堂的质量
通过全程多维多元“评价—反馈—改进”有效闭环评价机制,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效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点,并且帮助教师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推进分层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实现人人可教、皆可成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实现教师团队结构优化,提高教师团队综合素养
教师是课堂革命的关键。通过课堂革命强化教师的实践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双导师”“老中青传帮带”模式,不断优化完善教师团队结构,学评教、教评教情况良好。近年来,教师团队成员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奖项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获奖近20项,师生合作获多项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在当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背景下,“课堂革命”的提出,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方向,为课堂和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堂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课堂革命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推动“课堂革命”的实践,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并持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提高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达成“能识图、会制图、懂构造、有匠心”的课程教学育人目标,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此同时,团队教师成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得到明显提升。
下一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诊断与改进平台,完善学习动态跟踪系统,更有效地保证学习效果。另外,还将持续开发融媒体教材与线上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与教材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教法、评价方式等,进一步将“课堂革命”推深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