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路径*

2024-02-23柳雪丽赵剑楠

砖瓦 2024年2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思政材料

张 海 柳雪丽 赵剑楠

(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学情也在变化。传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也逐步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方面亟待改革。通过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剖析工程实践融合等方法,提升课堂授课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一门与土木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需要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战。同时,《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十分必要和有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梳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期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方面,注重技术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缺少关注人文精神培养。然而,人文精神培养在工程领域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人类社会、价值观、工程伦理等内容,从而应用到工作中。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当前,社会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大行其道,随着短视频等传播手段的兴起,对学生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了应对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除了思政课程以外,在专业课中引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传递职业操守底线,提升政治觉悟,弘扬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近些年,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新型材料方面,研发性能更好和使用时间更长的建材,如高性能混凝土、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在绿色建材方面,研发更符合环保要求、降低建筑对环境影响的绿色建材,如环保型混凝土、可再生能源建筑材料。在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研发领域走到了国际前列,为全球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通过介绍我国在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提高学生对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1.4 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课程授课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和形式,在课堂上组织问题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设置实践性更强的项目,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布置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协调不同的意见,以达成共识。这种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思政点和思政内容十分丰富,从材料的发展、特性、应用等多角度多方面看,有许多思政点和思政案例可以挖掘。如材料的使用中贯穿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建筑失败案例,讲解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现有的教学环节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无法真正理解土木工程工程材料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缺乏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2.2 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土木工程材料》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存在割裂的现象,不仅不同学科之间界限分明,而且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专业课偏重于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思政教育重视学生三观塑造和道德培养。两种类型的教学衔接和融合,若没有创新和有效的课程思政方法,容易造成授课内容割裂,影响学生吸收和学习专业知识;其次,从教学内容来分析,专业课教学注重知识的逻辑性,侧重深度和广度,而思政教育则更注重情感传递,侧重思想的深度和人文素养的塑造,两种教学内容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和互动。

2.3 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不足

首先,许多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老师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和意愿;其次,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师受学科视野影响,长期在土木工程专业领域中围绕理工科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缺乏相应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无法准确地把握内容和时机进行思政教育;最后,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强行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进行融合,往往会造成“两张皮”现象。以上各种原因,最终导致在《土木工程材料》专业教学中无法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

2.4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核评价是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标准,通过试卷测试为主、课堂表现观察为辅助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过多关注学科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而学生未来发展知识的影响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三观塑造以及精神培养。

3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理念

3.1 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土木工程材料》融入思政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群体思维活跃,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知识庞杂,要让学生掌握和学习,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兴趣以及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避免填鸭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3.2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创新活力;其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且来源广泛,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问题解决式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创新性试验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3.3 帮助学生搭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主要涉及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质、应用以及实验方法,而材料的组成、性质、应用三者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土木工程材料之中的应用,最终材料的应用又进一步拓展了其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和发展。利用土木工程材料的三者关系,搭建关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知识体系,最终使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内容和感悟思政元素。

4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4.1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工程案例,根据实际问题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不同章节的授课要点寻找思政的映射与融入点,如民族自豪感、职业道德和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等。通过将这些元素与专业知识相映射和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材料与社会、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根据不同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给出思政教学所达到的预期成效,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融入分析

4.2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当前,教学方法多元丰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思政教学中,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案例分析法通过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案例分析可以作为连接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桥梁。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材料和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工程实践中的场景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可以有效整合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提高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

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引导专业课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立德与树人、育才与育人的完美结合,使他们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相应的思政意识和能力。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面进行培训和引导,组织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的展示活动;其次,课外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分享课程思政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课内组织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作中设置思政育人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增加思政育人的内容要求,在实际授课中增加思政元素;最终,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优秀课程思政公开课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师评选,在职称和评优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促进专业教师形成“人人懂思政,人人讲思政”的局面形成。

4.4 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关注评价过程和结果,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问卷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全面;其次,拓展评价内容,除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还应关注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最后,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和意义,直观地展现了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性,在分析《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为今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思政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会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课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这将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材料思政材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应用型转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