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

2024-02-23闻学良

中华魂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学决策调研决策

闻学良

“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这是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现场讲述的一个生动例子。这个例子发人深思,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要牢记一个深刻的道理、哲理,就是:“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科学决策。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深入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论。决策是领导的主要职能,也是领导过程的最关键环节。要做到正确决策,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认识和掌握其固有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对某个事物有发言权、决策权,必须在了解情况、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认识它的本质和规律性。“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认识和把握一个事物,就要掌握这个事物具体的、系统的、完备的材料。仅仅靠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是不行的。如果仅仅依靠听汇报、看材料而不愿再作调查研究就作决策,就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一个县之所以不能“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是因为它不符合客观实际,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才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极端重要性更加突出。我们现在已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所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许多新的特色,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许多未知领域需要逐步认识 ,许多事业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推动。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过、绕不开,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要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唯一科学的方法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保证我们党的科学决策和实现正确的领导。

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一切正确的决策都是在调查研究之后,决不能本末倒置。通过调查研究之后作出的决策才是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这是由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实践所证明的真理。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情况调查后,提出了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为后来我们党探索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作了重要准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深入各地考察调研,为我们党作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大兴调研之风,推动科学决策。在福州任职期间,他带领广大干部“拜实践为师,拜人民为师”,用了半年时间通过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谈话,几经商榷,十易其稿,制定出台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目标。在浙江工作时,他调研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对全省发展的优势、劣势、经验、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都有着深刻的把握,制定的“八八战略”至今仍是指导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总策略,他说:“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他就到河北阜平县考察脱贫工作。他还顶风冒雪、翻山越岭,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区,而且年年去、常常去,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不断推进工作,最终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都始于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作为党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和引领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广开言路、集智聚力,汇聚48个调研组围绕23个重点课题的调研成果,收集人民群众在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期间的各類意见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3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是经过大量深入调研取得的扎实成果、作出的科学决策。事实充分说明:依靠调查研究,推动科学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掌握历史主动、成就辉煌、赢得未来的重要法宝。

既然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我们就要下功夫把调查研究工作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要以务实的作风搞调研。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远的近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的话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在调研内容选择上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有针对性地调研,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的经验总结出来。要在深入分析研究思考上下功夫。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舍得花气力,思想僵化不行,身子懒惰不行。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阶段。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深入和升华。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立体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为是、一得自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能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指导伟大的实践。要落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最根本的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透,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驰有度、收放自如。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依靠调查研究实现正确决策,在新的长征路上跨越万水千山,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猜你喜欢

科学决策调研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开发利用安全信息系统 规范煤矿安全管理
决策:领导工作的起点
科学决策 英勇善战 全力支前——莱芜战役胜利成因探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农村基层民主定事六步工作法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