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法治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02-23郑忠盛

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办学法治育人

郑忠盛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创办于1969年,原名“泉州市满堂红中学”,2004年更名为“泉州市第十五中学”,2018年更为现名。半个多世纪来,学校二迁其址、二更其名、二次达标升格,校容校貌日新月异,社会美誉度逐年提升。

2011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根据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秉持“崇德、明志、敦行、致远”校训精神,按照“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综合学校法治教育的历史积淀,提出以“法治强基·仁美润心”的法治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通过长期坚持和有机融合办学特色,将“明德尚法、知行合一、五育融合、彰显特色”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中,以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党建引领,融合顶层设计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聚焦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

为确保法治教育的稳步推进,学校专门成立了“法治强基·仁美润心”办学特色领导小组,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和综治副校长,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要求,建立“学校—年段—班级”三级管理网络,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法治教育工作中来。学校通过制订《法治强基·仁美润心特色办学创建活动规划方案》,建立工作规程、规范运行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办学特色目标要求与实施路径,做到法治教育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此外,学校还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教研组处室,确保“法治强基·仁美润心”办学特色工作能够齐抓共管,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使得办学特色工作得以规范化、常态化推进。

课程支撑,融合教研、教学

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要,围绕“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有特长”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供给上发力,为学生“各美其美,多元发展”提供多层次的研修课程,形成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融合性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

第一,构建“一核两翼四面”特色化的“仁美”课程体系,以“让每个学生仁美而自立”为内核,以“法治强基·仁美润心”为两翼,形成“崇德、明志、敦行、致远”课程群,最终实现“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为此,学校立足校情,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了“法律基础入门”“法治教育读本”“中学生法治素养教育”“中学生必知法律知识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微电影鉴赏”等多门法治特色校本课程。第二,学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志愿者服务和研学课程等,开展“最美学生”评选活动、特色社团活动、“蒲公英”志愿者活动以及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尚法精神和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态度和习惯。第三,坚持法治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找准各学科与法治教育的结合点,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法治内容、法治探究点。根据法治教育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总结创设情境议题、活动型课程内容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思政建设,融合教师发展

在“大思政”体系框架下创新推进办学特色创建,实施“129”德育、思政、法治一体化教学体系,即一个马克思主义青少年研习所,两个党员工作室和语、数、英、物、化、史、地、生、艺术九个学科课程思政。认真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将法治教育融入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

依托校内、校外两支队伍,构建多元化教师队伍,为法治教育这一办学特色提供骨干教师支撑。一方面以学校教师队伍为主阵地,开展思政建设。首先,学校行政领导带头学习法律法规,以此带动全校教师的学习,使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做到言传身教。其次,政治老师利用思政课主阵地,开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方式,上好选修课,通过讲解法律案例、观看法治宣传片、组织“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法治教育的内容,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程序。再次,班主任组织起一支德育队伍,负责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另一方面依托校外专家组成“学校法治教育讲师团”。我校与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泉州市鲤城区司法局、鲤城区检察院和鲤城区人民法院协同共建,通过外聘法律顾问和高专业素质司法干部、志愿辅导员、社区兼职教师等作为校外顾问与客座讲师,辅导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文化浸润,融合活动实践

法治教育是一个由环境育人和活动育人相结合的“教育重构”过程。法治教育中的环境育人,是指学校通过历史、艺术等固定的文化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逐步发展沉淀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将法治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理念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标识等环境文化中去。为了更好地展现法治文化、营造校园法治氛围,我校精心规划,利用图书馆、教室、长廊、板报、宣传标语的环境育人功能,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建设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治广场”“法治公园”“仁美广场”“春秋园”“大学门”“孟子堂”“尚书楼”等人文建筑,打造了法治与传统文化走廊,设置了法治文化主题墙,在图书馆开设有马列主义、法治教育、闽南传统文化图书专柜,营造具有活力、富有创意的法治与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氛围,使得法治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刻熏陶着广大学子。

法治教育中的活动育人,是指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达到引导示范的效果。一是举办法治知识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法治进校园”普法系列活动,开设“禁毒宣传”“宪法宣传周”“生涯规划”“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法治专题讲座和组织法治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形成法治思维。二是开展法治实践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体验,如成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检察宣告”、宪法诵读、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报告会等特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长期坚持“法治强基·仁美润心”的法治教育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逐渐走出学校,辐射至社区、兄弟学校等。学校的法治教育教学特色成果和经验,先后被“学习强国”开放平台、福建广播电视台、《福建教育》、《福建检察》、《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泉州电视台、“鲤城微事”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法律进校园先进单位”、泉州市第二届“普法先行启动试点校”、泉州市普法实验校、鲤城区法治教育示范点等多项集体荣誉。学校德育一校一案“法治强基·仁美润心”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2022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将抓牢办学机遇,深化内涵特色发展,继续坚持优化法治教育课程,丰富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知法明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深厚人文情怀的现代公民。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办学法治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