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评估策略

2024-02-23张璟

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范式成果

张璟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适应国家新课标要求、推进核心素养落实的学习集合模式,科学评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考量学习活动是否具有育人实效的关键。为此,要把控实践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聚焦复杂能力进行表现性评价、指向核心素养进行结果性评价,最终整合为科学的评估范式考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成效。根据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不同类型提出参与型、嵌入型、矛盾型评估范式,根据真实的学习活动调适并实施。

把控实践过程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过程评估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逻辑。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逻辑可以梳理为设问、取材、探索、收效和评估五个环节。在设问环节,要求提出一个具有跨学科特性的本质问题,如“如何撰写家乡的人文游主题导游词”问题就整合了地理、历史与语文等学科。在取材环节,针对核心的、本质的、原则性的问题辨别分析涵盖的学科,并提取、归纳所运用到的知识体系与关键能力,最后整合、调适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材料。在探索环节,设计多元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社会、生成新的疑问、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本质问题。在收效环节,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展示,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形态设定上需体现跨学科特征,而非单纯的某一学科的成果样态。在评估环节,需要多主体参与多维度的学习评价,对学习的过程、表现和结果进行跨学科的拆解和分析,判断此次学习是否达到跨学科解决项目化问题的最终目的。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反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特别关注主体性,尊重、支持和完善了评价的客观真实性,并能够促进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调适与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阅读、讨论、实验、练习和实践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并通过应用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平台,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当专注于评估过程时,教师可以适时关注不同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支持鼓励用不同学科视角审视学习过程以将问题解决。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评价。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评价遵循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特征和事实逻辑,在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组织上加强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评估的针对性。在进行评价时,对每个学习者的个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主体的特殊性,采用定性的形式提出过程性评判和改进建议,运用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潜在进步趋势和发展潜力上的指数,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的进度。

聚焦复杂能力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表现评估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体表现维度。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估的维度划分上,主要有知识与技能维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维度以及批判与融合性思维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包括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维度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所具备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对解决结果的反思能力;批判与融合性思维维度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整合力等多种能力。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表现要素整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要素包括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思辨意识、批判意识。“问题意识”作为评价要素之一成为评判学习者学习表现的主要因素;合作学习是保证所得学习成果多元丰富的关键;思辨意识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顺利进行的又一重要指标;批判意识是学习者在多学科环境下真实反思、保持理性的表现。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表现评价工具。在表现性评价的工具设计与操作要领中,任务要点是核心,可以通过分解任务的方式完成。一个有效的表现性评价工具至少包含三个维度:评价维度和目标、要素框架以及所对应的学习过程逻辑。

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结果评估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项目成果形式。经过学科知识界限的跨越、学科交流与方法融通互鉴,解决了本质问题,得到的项目成果便体现出了不同学科间的问题处理逻辑。项目成果有的整合了学科优势,形成了内容互补;有的聚类了学科研究方法,使问题解决的途径得到了充分讨论和拓宽;有的形式具有跨学科特征,提升了成果的可观性和可推广性。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学科融合和教育变革深化,学生以跨学科思维为基础,主动自学或整合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视频、数据模型等形式展现成果,体现了成果的科技感和时代性。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结果评价改进。结果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自我的变化和收获,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更好地建构知识;更好地发展关键能力。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学生通过技能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得到的结果也具有整合性,这使得结果性评价需要具备多学科视角的客观性。同时因为主体的能力与个性差异,最终的成果不定型、不定性,这就需要回归真实的问题情境从主观角度进行评价。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结果的针对性评价应当始终围绕探究的学习历程判断跨学科立场是否把握清晰、项目化学习逻辑是否符合范式,同时要跳出生硬的理性思维束缚辅以感性评价,如学生是否对真实世界有了新的感悟和发现、是否培养了学生历史眼光去看待政治问题、在面对科技与伦理的冲突时内心是否产生了矛盾挣扎等。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结果评价运用。引导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结果评价用于融合学科优势、激励个体成长和核心素养的综合养成,发挥结果评价的综合育人价值和人文关怀价值。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和知识理解转化能力的培训,提前了解和运用跨学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学的把控度提升、创造力得到发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协作与共进。经过学习,学生在综合能力的挖掘、综合思维的锻炼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收获,这也是结果性评价持续发挥效力的立足点。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结果性评价往往能够回归自然场景进行评价,评价方和受评价方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学习者能够认可并接受评价结果,体现了结果性评价的人文关怀。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评估范式与实施建议

参与型。参与型学习评估适用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对项目进行了独立拆解的情况。比如,针对“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项目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是:如何运用水循环理论,形成一套黄河流域诗画集。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拆分为:科学+地理+语文+美术。为了达成任务,学生需要分步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学习,有时会产生新的自我提升需要进而自动调控学习进程。学习评估也应当考查学生的全程参与度和子项目的完成效果,形成参与型学习评估范式。

嵌入型。嵌入型学习评估适用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项目逻辑性强、过程复杂、挑战性大的情况。比如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青春修炼手册”的驱动性问题是:为庆祝“5·25”心理健康日,学校计划匿名举办“青春修炼手册”展览,你作为负责人,如何组织同学们制作多种形式的手册以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向阳生长?此问题的解决逻辑是站在道德與法治的学科视角解决认识自己的问题,站在心理健康的学科视角补充解决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的问题。此时的学习评估应当是遵循问题逻辑的嵌入型学习评估范式。

矛盾型。矛盾型学习评估适用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出现的学科视角较多而导致的解决路径交叉或对立,必须进行整合补充调适的情况。比如以“十里不同风”为例,该项目跨地理、生物、历史与社会和信息技术学科,驱动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扮演“气象学家”“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对项目问题进行探索,最终由“程序员”角色完成项目的成果“行路”网页制作与美化。四种不同的角色反映了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研究范式的差异,这需要评估范式在冲突中进行融合。此时的学习评估应当是还原真实冲突的矛盾型学习评估范式。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青春中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范式成果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工大成果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