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要素助推宁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4-02-22齐培培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4年1期
关键词:宁波要素数字

■齐培培

治国之道, 富民为始。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继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 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战略性地位和创新引擎的关键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数据潜力, 以其独特优势引领并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 成为政府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数据要素助推宁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设的优势

(一) 数字基础设施先进, 数据要素资源丰富

近年来, 宁波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率先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 宁波移动已建成超1.6 万座千兆5G 基站, 率先全国将5GVoNR 技术大规模商业化部署, 构建高带宽、 低时延、 高可靠性的 “双千兆” 网络。宁波城市大脑于2021 年正式启用, 拥有党建统领整体智治、 数字政府、 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 数字文化、 数字法治、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架构以及基层智治等8 大板块及众多的子版块, 汇集智慧健康、 公共交通、 基层治理四平台、 “甬易办” 等多个智能应用, 实时反映宁波各领域运行情况。 据宁波市大数据管理局统计, 截至目前,宁波市数据开放平台已汇集53 个部门和10 个区 (县、市), 实时共享API 接口1927 个, 累计归集539290659 条数据, 涵盖人口、 社保以及水、 气等重要数据资源, 形成强大的数据资源底座。 此外, 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于2023年初正式上线, 弥补城市级算力设施的短板, 为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释放数据要素红利, 助推宁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设提供 “硬件保障”。

(二) 数智改革起步早, 共富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 宁波坚持以创新为驱动,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 “大优强、 绿新高” 为引导原则, 积极打造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加快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步伐。 浙江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 提出五年间, 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均增长超18%, 2022 年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119亿元, 新增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18 个,居全省第一位, 智造创新成效显著。 此外, 我市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建立 “精准画像” 数据库, 积极推行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提高低收入群体” 的九大群体和七大领域专项行动, 塑造出合理、 有序、 充满活力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为共同富裕体制的健全奠定坚实基础。2022 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48 元, 比上年增长4.5%,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8046 元。 按城乡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0 元, 增长3.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87 元, 增长5.9%。 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1.6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5, 标志着宁波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宁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设面临的短板

(一) 经济增长动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2 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04.3 亿元, 比上年增长3.5%。 全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681.7 亿元, 在35 个行业大类中, 有15 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正增长。 前十大行业的增加值比重呈现五个行业增长、 五个行业下降的趋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的利税总额为2308.9 亿元, 同比下降了10.4%, 其中利润总额为1413.7 亿元, 同比下降18.2%。 相比之下,2021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94.9 亿元, 比上年增长8.2%。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297.5 亿元, 在35个行业大类中, 30 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2563.8 亿元, 增长9.4%,其中利润总额1724.1 亿元, 增长10.2%。 与上年相比, 2022 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虽然绝对量有所增长, 但增速明显下降, 经济增长动能呈现不足之势。

(二) 区域收入差距有待进一步缩小

首先, 区域发展长期不平衡。 从地区分布来看,位于北翼的余姚、 慈溪等地经济实力一直强于南翼的宁海、 象山。 2022 年, 余姚市、 慈溪市两地的GDP总量达4035.2 亿元, 而宁海县、 象山县两地的GDP总量仅为1620.7 亿元, 南北地区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 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虽然2022 年宁波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1.69, 较2021 年的1.72 相比有所下降, 但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来看, 2022 年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为31203 元,与2021 年相比, 绝对差额有所扩大。 此外, 2022 年农村居民的财产净收入为1705 元, 而城镇居民则为9385 元, 财产净收入对比差距明显。

(三) 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

作为GDP 破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 宁波目前仅有宁波大学一所双一流高校, 浙江万里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宁波财经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等7 所普通本科高校,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紧缺。 其次, 宁波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2022 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621.1 万人,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已高达135.2 万人, 占比14.1%, 但全市养老机构仅258 个,床位数5.1 万张, 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仅为5.58‰,死亡率高为6.83‰, 自然增长率为-1.25‰, 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导致医疗资源的需求更为紧张, 但全市共有医院204 家, 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 家, 三级乙等医院11 家, 医疗资源配比不足。 再次, 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2022年末宁波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 项, 国有博物馆17 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 处, 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增长, 宁波仍需要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均等服务, 补齐在托幼、 教育、 医疗、养老、 住房等方面的不足。

数据要素助推宁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 数据要素具有其他传统要素无可比拟的优点, 如可再生、 可共享、 及时传递等, 这些特性使得数据要素更易与其他生产要素渗透结合, 对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放大、 叠加、 倍增作用。 因此, 宁波应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推动 “数字产业化” 和 “产业数字化” 持续纵深发展。 首先, 积极推进核心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如集成电路、 光电子和智能终端, 持续提升数字技术创新水平, 包括领域如人机交互、 数据挖掘、 深度学习和生物识别。 培育新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促进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时, 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改造计划, 积极推动示范应用项目, 如 “北斗+5G+工业互联网”, 建立健全产业链, 包括传感器、 硬件设备、 平台和应用场景等, 以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 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领军城市。其次, 加速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 推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改造, 积极发展数字车间、 “未来工厂”、“产业大脑” 等智能化改造项目。 以培育单项冠军企业集群为核心, 推进产业基础升级和提高产业链项目, 集中精力攻克关键基础材料、 核心零部件、 先进工艺、 工业软件等领域的难题, 推动产业链的强化、 填补和拓展。 提高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水平, 为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夯定共同富裕基础。

(二)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进一步缩小三项差距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 数据要素的即时传递和共享, 打破农业产品在生产、 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市场化障碍, 使得信息、 资本、 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更加顺畅, 为数字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 基于本地的农业、 林业、 渔业和牧业等资源以及生态环境, 加速普及智能农业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连接和优化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 促进协同发展, 培育并壮大生态农业产品的"富民产业线", 打造高品质的特色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品牌。 第二, 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和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借助农村旅游和文化活动的结合, 包括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 拓展当地生态产业品牌的外延。 与此同时, 向这些产业注入民间传统习俗、 传统活动和手工艺等乡村文化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特色的乡村文化产品线, 为促进美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平台。 第三, 强化数字文化素质教育, 为新型农民提供数字化能力。 农村发展的核心在于农民, 教育对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 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数字技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广泛开展直播营销技能培训, 培养农村居民成为主播, 通过直播方式宣传特色农副产品并传播新农村文化。这不仅有助于与电商平台有效对接, 打通农村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 还能促进农村高质量特色产品融入数字经济的商品流通体系, 从而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系统。

(三) 释放数据要素红利, 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提升, 浙江牵头编制出台 《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 数据要素的普惠性和非排他性可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跨区域共享”。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宁波可借助长三角的区域优势, 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 将杭州、 上海等不同领域的优质服务资源整合利用, 使教育、 医疗、 养老等地方性资源得以优势互补, 为公众提供更便捷、 高效和质量更高的服务。 首先, 借助人工智能、 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先进的数字技术, 可以将公共服务等资源数字化, 使其更加高效智能, 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服务的可访问性, 并减少行政繁琐流程。 其次, 积极推动跨区域优质数字应用场景构建共享。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 在虚拟世界中建立实际世界的模型, 使服务资源的流动更加高效, 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 消除地域障碍, 使居民可以轻松地访问其他地区的服务资源。 再次, 建立普惠性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网络覆盖。 打造智慧便捷、 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涵盖线上和线下服务, 不仅要满足普通居民的需求, 还要特别关注数字 “弱势” 群体。 通过提供无障碍服务, 确保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享受数字化公共服务, 减少社会不平等和排斥。 最后, 探索制度标准、 财政分配和异地结算等方案, 以确保公共服务的稳定运行和财务支持。 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前瞻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康养设施建设,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老龄化社会需求,同时为流动人口提供便利的服务。

猜你喜欢

宁波要素数字
一图读懂宁波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答数字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数字看G20
也谈做人的要素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