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材料工艺及人文内涵
2024-02-22尤小刚苏州威利士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文/尤小刚 苏州威利士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引言:
苏州传统居民建筑装饰在工艺及题材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特性,在长期的发展与沉淀过程中,发展出了自成一派的风格形式。其装饰不仅非常贴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还有非常独特的文化内涵[1]。本文对苏州传统居民装饰构件的材料工艺及人文内涵进行探索和解读,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建筑,追溯传统,也可为当下的新型仿古建筑和古建筑保护提供新颖的思考方向,为新时代下的设计师提供借鉴,使设计能更加了解、认可和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促使现代建筑装饰获得全新的、健康的发展。
1.苏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表现方式
1.1 装饰工艺
苏州民居作为江南水乡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雅致、清秀、朴实”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布局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充分展现了当地居民的建筑智慧和传统建筑文化。苏州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繁荣,这些都对当地的建筑装饰工艺手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苏州地区的建筑装饰手艺变得丰富、精湛、文雅,木雕、石雕、砖雕、彩画等装饰工艺赋予了苏州传统居民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2]。
1.1.1 雕刻工艺
苏州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普遍采用木雕、石雕、砖雕,即“三雕”。所谓“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三雕”在建筑技艺工匠们的创造力和巧妙构思下,装饰工艺造型变化丰富,是苏州民居建筑装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吴歌有“花墙头,百子格”充分反映了苏州民居的地方特征,苏州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工艺技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1)木雕工艺
木雕装饰在苏州民居建筑中较为常见,主要使用在梁枋、棹木、抱梁云、琵琶撑、雀缩檐、落地罩、夹堂板、门窗及裙板等部位。以杉木材、银杏木材、黄杨木材及楠木材等为主,根据建筑物功能和装饰需求,按照木头材质、纹理等,运用镂雕、圆雕、浮雕、阴刻等多种工艺手法为主,雕刻出平面、立体的装饰物等,风格精致纤巧且富有灵性,使居民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风貌。
不同的木雕工艺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苏州的木雕建筑装饰根据建筑物的类别及主人的要求,所采取的技法、题材、简繁程度都有所不同。早期多呈现为简约素朴、文雅灵秀的艺术风格,后期逐渐向丰富细腻、精美雅致方向演化[3]。多在梁枋、屏风、门窗、栏杆等处,雕刻出多变的几何纹样、花卉图案、动物图案等,以形成不同的肌理表现和艺术效果。精致的图案形成室内外立面的精彩点缀,不仅使得建筑物更加别致,还展现出了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内涵。
(2)石雕工艺
苏州石雕是江南石雕的缩影,起源于东汉末年,在2007 年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雕在苏州民居建筑中运用相对较少,一般使用于门楼、柱基、栏杆、台阶、井圈等处,本地的金山石和西山青石是苏州民居建筑的插件用料,因石料质地相对坚硬难以雕琢,镂雕、透雕等工艺运用较少,多以线雕、阴雕形式为主。
如苏州东山杨湾的明善堂,该建筑物属于明代时期的居民建筑,建筑规模中等,但装饰工艺多变。其中在门楼外侧的青石门楣上有一组寓意“欢天喜地”的石雕(见下图1),以剔地法錾斫喜鹊、梅花、獾等,居中獾的主体形象以“剔底起突”等雕斫古制而成,整个石雕图案细节刻画精致、形象生动,立体感强[4]。
图1 明善堂青石门楣石雕
(3)砖雕工艺
苏州砖雕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在2011 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苏州砖雕大多使用于门楼、垛头、照壁、空窗、洞门、花墙等处,呈现出典雅秀气、细腻精致的特点。
苏州地区的烧砖和刻砖自明朝开始,数量就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且由于砖雕不受第宅制度的拘囿,应用范围较广,在各阶人士及各类规模的居民建筑物中都有展现。内容多取材于戏曲故事、花鸟走兽、吉祥图案和书法等,在苏州匠人的巧手下,以雕、刻、镂、塑、镶、嵌等各类工艺(图2),在厅堂前的门楼、照壁,以及墙的“墀头”与“裙肩”等部位均能看到砖雕的身影。
图2 砖雕工艺
1.1.2 彩饰工艺
苏州传统居民建筑装饰中彩饰工艺在明代初露头角,清代又进行了继承和完善,使得不少优秀的彩画能够保存至今,供后人欣赏。彩画作为一种附加性装饰,其最终的呈现效果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渊源有很大的关系。
如位于苏州东山翁巷的凝德堂,在许多木门的大门、二门等处就以中五彩、下五彩进行了装饰,色彩淡雅,箍头用晕,图案黑线勾勒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不仅美化和突出了建筑的重点和细部,展现了苏州传统居民建筑优雅温润的艺术形象[5]。同时,彩画的矿物颜料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和隔绝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气候,从而保护建筑物原有结构,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还能使得彩画被长久保留,颜色、画面都能尽量完整、清晰地保存至今。
1.2 装饰构件题材
1.2.1 文人符号
苏州地区的文化氛围一直较为浓厚,自北宋以来,各朝各代的不仅科举求仕的学士众多,且中进士者、成为状元的人数也较为突出。作为文人学士辈出,各种文化交汇融合,勤学重教之重地,苏州居民为了营造理想的居住环境,将崇文尚雅的观念逐渐落实到传统居民建筑的建设之中,因此,关于科举及第的装饰题材应用非常常见(见下表1)。
表1 苏州传统居民建筑科举及第装饰题材举例说明
鲤鱼跳龙门、状元寻街等装饰题材具有一举夺魁、一鸣惊人、仕途顺利等良好的寓意,通过各种形式的装饰工艺将其运用到传统居民建筑中,可将这类装饰题材,通过直观装饰语言,以建筑艺术的直观物态形式展现出苏州居民崇文尚教的文人情怀,民居建筑装饰也可展现出新的风貌[6]。
1.2.2 教化图本
建筑活动伴随人类的生活持续而久远,在其不断发展建设过程中,也一直受到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影响。而苏州传统居民建筑装饰在政治伦理的影响下,对于礼制化习俗、儒家思想等都非常看重,一些宗法观念和家族制度等也不断渗透到居民建筑装饰中,从而导致居民建筑的平面及空间有一些严格的设计规定。这种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使得苏州传统居民建筑更加秩序化,也对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发扬和继承作用,使后人可以通过直观的建筑装饰来了解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等一些基本的中华文化和美德。
而在苏州很多的传统居民建筑中装饰中,“二十四孝”、“二十八贤”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其中二十四孝是二十四个不同的以孝为主题的故事,选取其中几个故事用于建筑装饰,可以训诫童蒙,告诫民众要孝敬老人。而二十八贤是指二十八位天赋异禀又拥有美德的少年的故事,宣传此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鼓励少年发奋读书、及第登科。这种寓教于乐的装饰方式,使得传统居民建筑空间成为了传统社会精神的重要物化载体,使居民建筑成为了实践伦理道德的工具。
1.2.3 花鸟竹石
花卉和鸟兽的多样性,使得其成为非常好的装饰题材,不仅在造型上多变,颜色也非常丰富,且不同的植物、动物具有不同的寓意,以雕刻或彩绘的方式,装饰于居民建筑中,可以展现出屋主的品味,也可寄托屋主的情怀,体现出人们对于文人闲逸情趣、生活方式的喜爱和追求。
其中梅兰竹菊作为众多文人学士的爱好,一直是建筑装饰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装饰题材。而不同花卉各自代表的象征意义不同,梅花代表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精神,象征屋主的傲骨;兰花具有高雅的品性,说明屋主高洁、贤德;竹子高风亮节,顽强生长,体现了屋主的志气和精神;菊花恬淡雅致,是屋主对于悠闲生活的追求。
这些自然界的花鸟竹石,以精美的雕饰造型及构图,作为装饰题材应用到居民建筑中后,以局部特写式的,把其象征意义发挥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从而体现出宅主以花寄情喻志、托物言志的文人情。
因此,在苏州的许多传统居民建筑中都会出现各种植物花卉的装饰,具体可见下图3。
图3 苏州东山陆巷怀古堂(梅、兰、竹、菊)
2.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美学意义
2.1 建筑空间的美学意义
首先是苏州传统居民建筑展现出来的空间和时间相互渗透与融合之美,苏南传统民居以正落为主轴的进落式平面布局隐含了流动的时间序列,以中轴线为基点的空间形态不断交叠变化,室内外两个空间既独立又保持一定的联系,没有绝对的分割界限,时间与空间的组织次序和衔接关系处理的自然流畅。不仅考虑了居民在居住空间内的活动曲线,使居民在建筑物内,在动态的步移景换中的空间体验感良好。同时,也让居住者可在相对静态空间中体悟景致的流变。空间时间化与时间空间化大大丰富了建筑的审美意象,使建筑空间获得节奏与韵律,能够传递丰富的审美感受,使得居民在这个建筑空间内,可以时间为导线获得更加丰富而独特的视觉享受。
其次是空间层次之美。苏州传统居民建筑多为木石结合的结构体,而木制结构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以分割、延伸、渗透、屏蔽帛手法来营造出各种不同性质的空间。如隔扇、飞罩、太师壁、屏门、屏风、博古架等装饰构件,通过“隔”、“透”、“掩”,进行室内空间分隔组织,不仅可以作为装饰物起到美化作用,同时,使民居空间经由转换和融合,变得虚实结合,层次递进。这种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与居民的生活起居、个人习惯和爱好等保持一致,满足了功能层面与心理层面的不同需求。
2.2 建筑景物的美学意义
景物结合才能构成和谐美好的画面,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传统居民建筑的艺术美感。而建筑装饰的位置、比例、尺度等对于景的营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组景与取景的装饰设计环节,需要考虑建筑空间、各类装饰要求、自然环境等,通过有目的的组景与取景,形成相得益彰的、蕴藉深远画意的多层次空间。
苏州传统居民建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廊柱、挂落、插角、栏杆、雀替等处,通过精美雕饰丰富了居民空间界面感,在空间中融入了画意。这样居民在不同的空间位置,通过不同的取景框,能够感受到建筑物的空间和平面美。这种取景框营造了“空”的层次感,为居民提供了观察建筑美的视角,也限定了观者的视觉流程,使民居空间和景观要素更加灵动,进而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如西山仁本堂利用挂落与栏杆组成的取景框(见下图4),如此构成了实景“画框”,可以进一步突显此处的美景,使其宛如一幅画,从而增强了景的境界。
2.3 装饰色彩的美学意义
苏州地区草木葱茏,山水资源丰富,古迹众多,使得该地区的自然之景五光十色,多彩绚烂。这也给了当地民众更多灵感,使当地居民对于颜色的感知与使用更为得心应手,从而能够在建筑装饰中更加顺应自然,在不同的建筑构件上施以不同的彩绘,描绘出一幅幅黛瓦白墙、素色典雅的山水画,在居民建筑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色彩体系。因而,苏式彩绘在苏州地区传统居民建筑中不可替代,而苏州地区审美情趣独特,喜欢清新淡雅的色彩,因此传统居民建筑装饰中的彩绘素净基调,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高度协调。如苏州民居传统建筑的粉墙黛瓦,与当地的自然山水遥相呼应,浑然一体,体现出当地居民淡然、闲适的艺术修养,更向世人打造了一幅美丽生动的城镇画。
结语:
总体而言,苏州传统民居装饰构件工艺手法细腻、雅致,具有艺术感和文化内涵,符合道德伦理的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念,不仅反映出了地域的文学素养、民俗风情、艺术审美观,也寓意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装饰题材有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苏州传统民居在建筑装饰艺术中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支,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苏州传统居民建筑装饰的研究,深入探索其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通过对各种装饰工艺、装饰题材的了解,使苏州传统居民建筑装饰能够获得更加长久、明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