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房地产金融化趋势探析
2024-02-22杜瑞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
文/杜瑞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引言:
在我国住房机制不断改革完善的背景下,房地产金融也逐步建设完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当前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房地产事业发展可以更好的改善人们生活状态,也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建设双循环发展格局之下,必须要坚持党中央的正确决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发展政策,更好地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之下,从传统的产销模式向金融深化模式不断的改革,很多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成为综合性金融集团企业,比如碧桂园、绿地、平安等巨头,是当前房地产金融化改革的典型。社会不断发展之下,土地成本不断升高,人员工资、材料成本等都在不断的上升,也推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改革。以双循环发展格局作为基础,坚决落实稳定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决策,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体系,构建长远发展战略新格局,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发展,规避房地产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1.房地产金融化形成机理
房地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产业,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同时也具备交易性、投资性,如果房地产在经营的过程中,投资属性占据主导,将会造成房地产价格一路升高;如果房地产的居住属性作为主导时,房地产的价格会逐步的下降,无法突出其金融性的特点。实现房地产与金融行业的全面融合,才能达到平衡的发展状态,实现其居住和投资属性[1]。从居住属性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及时房地产要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是最为根本性的功能,脱落了该功能也就不具备价值。人们居住水平的提升,日常生活得到满足有着强烈的幸福感,对于社会的和谐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发展中,尤其是交易体系的日益建设完善,更好的满足多级市场的开发和要求,租赁、置换、买卖多种形式的存在,实现多种层面的需求。房地产事业高质量的发展,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等,符合多种层次人群的要求,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存在直接的影响。
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就是从目前的市场角度出发,通过投资房产的方式进行交易,进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一级市场的土地拍卖环节,政府获取拍卖的资金,这些资金用来改善民生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在二级和三级市场中,首先,居民参与到市场化的投资中,利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而结合不同资产持有时间的长短,将其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其中短期投资,可能对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而长期投资,利用租赁住房的方式能够获得租金收入,缓慢的回收资金。房地产企业利用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获取经济效益,主要是从房地产开发和物业开发方面出发。金融机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给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房主等提供充足的资金,收取利息来获取经济效益。而房地产市场中必不可少的是房地产中介,通过提供双方的服务来获取经济利益。
一方面,住房刚需需求非常旺盛。在当前我国租赁市场体系并不完善的背景之下,并不能充分的保障居民住房的需求以及合法权益,所以租赁住房投资方面的成本相对较高,大量的居住需求会逐步进入到房地产买卖市场,这使得居民贷款额度在不断的升高,也催生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房地产企业、居民等主体融资需求也在不断的升高,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在逐步扩大,很多社会资金进入到房地产市场内,出现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加速的情况。房地产具备较高的财富价值,这就使得房地产逐步转化为金融产品,而独立性特点,让投资属性变得更加突出。在房地产市场中,货币资金供给足够充足的情况之下,房地产的开发数量逐步增多,金融演变的速度加快,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中存在了严重的套利行为,在居住属性逐步减弱的背景之下,投资属性逐步增强,催生了房地产的金融化转变。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化转变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资金的流动,在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会给国家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公共预算财政资金,满足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过快的情况之下,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造成过度金融化的现象。如果在房地产市场监管的过程中,没有了解过度金融化的特征或者趋势,没有及时做出改变和调整,也没有发布相关的调整政策,将会给房地产市场发展造成冲击,也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房地产是社会的基础产业,其周边的延伸产业非常多,拉动多种实体产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深刻,而房地产也是居民财富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民生的问题,一旦金融和信用风险全面爆发,将会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危害[2]。房地产居住属性和投资属性对金融化的作用机理见图1 所示。
图1 房地产二元属性对房地产金融化的作用机理
2.近年来金融和房地产业循环状态的判断
判断一:政府部门加强房地产融资收缩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规范房地产金融体系的建设,这使得房地产融资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债务融资是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举措,房地产企业进行债务融资,主要是通过机构融资、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几种渠道进行。我国政府部门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的金融政策的制定,这就导致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升高。
第一,非标融资收缩加快。“三条红线”政策和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这也是融资收缩的起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更高。在政策发布之后,无法从大型商业机构等获取足够的资金,房地产信托等非标金融机构的融资曾作为主要的获取渠道,发展速度非常快。后银保监会逐步对各个房地产信托公司进行排查,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措施。此后,非标金融机构给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体量逐步的减少。
第二,银行融资快速收缩。在房地产信托融资逐步收紧的背景之下,房地产贷款余额在持续的增多,银保监会也积极和其他部门探讨,发布了相应的抑制政策。一是三条红线政策。央行、住建部等多个部门联合金融机构的主管部门,根据房地产融资管理的实际要求,发布了“三条红线”的政策。在“三条红线”中明确规定融资监管机构应落实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尤其是要审查开发资质、融资成本、现金流和负债等方面数据,不能盲目的给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能有效的控制房价上涨势头,也能避免一些房地产企业盲目扩张。而一些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把控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贷款的发放难度更高,这就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获取银行机构的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加。二是贷款集中度管理。多部门发布了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房地产贷款的比例控制,从根本上缩减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供应。
第三,债券融资收紧。一是债券利息不断的提高。我国在2020 年12 月陆续发布多条带宽规定,很多银行发放贷款难度升高,而一些企业获取贷款更加不容易,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并且这种方式占比不断的扩大。但是在2020 年12 月,有企业发布公告表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高达2.9 亿美元的对外债务,则就是的房地产债券的信誉度不断的下降。我国的房地产债券收益率和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信用差不断的升高,这就使得房地产债券发行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难造成很大的影响。二是境外债受到限制。在2016 年之前,我国的企业上市融资制度相对较为宽松,这就使得我国很多企业不断的上市,特别是很多房地产企业进入到香港交易所上市。从2016 年之后,港交所加大力度对上市企业进行排查,审查的力度不断增强,所以导致房地产企业上市难度升高,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无法实现。
第四,多种渠道融资都受到阻碍。房地产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上市融资是比较常见的措施。但是在我国2018 年发布的上市融资标准中,对于房地产企业申请上市融资的,为了避免出现非法募集资金的情况,应加大审核力度,这就使得一大批的房地产企业无法通过上市的方式获取足够的资金。比如北京证券交易所在上市的首日,就明确规定禁止房地产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布了相关的规定,禁止房地产企业或者投资类型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房地产企业会利用发布商业票据的方式获得一定的资金,这使得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自身的杠杆进一步增大。进入到2021 年之后,央行加大力度对于商业票据进行审查,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债务监管,这就使得该方式获取资金也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
总之,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及法律法规制度,使得房地产融资难度逐步升高,具备如下特点:首先,发布政策体量大,力度高。在2018 年发布《资管新规》之后,对非标业务,比如房地产信托、银行理财等进行了限制。2019 年加大审查力度,2020 年发布“三道红线”、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对于房地产信贷领域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种监管机构加强对房地产融资方式的监管控制,及时补充房地产金融政策中的缺陷,从而杜绝了房地产企业投机的行为,也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更加的规范。其次,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并存。在各项房地产金融政策不断落实的情况之下,产生的效果逐步显现出来,影响时间逐步延长,特别是针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多种政策叠加之下,极易造成合成谬误,这使得多种政策层层加码,各个地方之间也会发布一系列的加码政策,还会存在分解谬误的情况,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震荡变化,对我国的稳地价、稳房地产市场造成影响[3]。
判断二:房地产开发周期决定了其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供应。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才能实现,并且需要资金的长期供应。从前期的土地竞拍到工程建设,再到最后的营销和交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通常为3~5 年,开发周期越长,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会越大,占用的资金时间就会越长。在立项、审批、施工、建设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如果不能正常的进行融资,而一旦中间某个环节出现资金中断,造成后续环节无法实施,建设资金也无法回笼。比如在项目开始开发的阶段,需要提前签订合同,并且不断的支出土地分期款、建设环节的人机材等费用,这样就会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如果企业资金不足,在融资的过程中面临较高的难度,很有可能导致工程无法建设完成,也会造成工程停止。由此可见,如果房地产融资存在问题,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风险。
3.促进金融和房地产业良性循环的建议
扩大内需、促消费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而住房的需求排在首位,所以必须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想彻底消除房地产行业的经营风险,避免存在无序扩张、负债率过高等现象,防止造成严重的烂尾、停贷等问题,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房地产开发领域的金融体系[4]。
第一,以刚需为导向,满足家庭的合理住房需求。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能够提振信心,满足当前的住房需求,尽快的加速市场回暖,还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政策,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政策措施,不能激发房地产行业的短期投资,要重点解决人们的刚需住房需求,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对于首套房的购买者,要提出大力的支持,降低首付比例、首套利率。而对于多子女或者住房需求较高的家庭,应发布相应的政策,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改善住房条件。
第二,对停贷现象要合理看待,提供必要支持。对于烂尾或者无法保证交房的停贷现象,必须充分保障购买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当前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还款方式,如设置房主援助基金,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烂尾的楼盘,政府部门积极发布相关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及时交付楼盘,保证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和根本利益。
第三,充分落实稳定、安全的底线,使得房地产融资更加合理。在全面落实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同时,全面执行各项监督管理制度,有效的降低房地产行业的杠杆,促进房地产企业偿债能力的提升。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销售量逐步的下降,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压力,这时政府部门要调整相应的监管政策,适当的引入金融机构进入到房地产行业中,有序的投放资金。金融机构还要加强房地产市场份额变化的监控,实现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要避免存在较高负债率的情况。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特别是分开项目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尤其是对当地开发的重点项目,政府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针对于地方区域的龙头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开发力度强、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业,还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进来,鼓励房地产项目进行并购和重组,使得项目开发顺利进行。
4.结论及建议
4.1 突出居住属性,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房地产的居住属性是首要属性,而住房空置率过高,会给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探索加强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联合建设,构建专业租赁机构,加强平台规范化建设,有效的降低信用风险,避免存在住房空置率过高的情况。针对投资属性方面来说,因为人们的心理预期和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变化是不一致的,尤其是我国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发布之下,使得资金逐步进入到房地产行业中,所以政府部门加强监管,避免存在投机性购房的行为,实现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4.2 针对实际情况发布政策,精准调控房地产金融风险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不同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进行精准化的风险防控极为重要。因为各个地区以及各个城市的房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金融化程度也不同,所以制定的政策和监控措施也会有明显差异。加强各项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有效的规避过度金融化的风险,实现税收政策的逐步改革,同时也要发布刚需减税、投资房加税等政策,进一步调控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4.3 加大力度进行房地产金融监管,构建预警体系
在政策和措施不断应用之下,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加快,但是监管力度不足,所以需要全面加强房地产金融的监管,使得金融体系构建符合房地产发展的需要[5]。政府监管政策要扩大覆盖面,不仅覆盖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同时对于一些房地产中介、居民等也要进行金融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厉惩处。
4.4 建设存量房大数据平台,准确掌握存量房数据信息
为了有效的降低住房空置率,除了要加强租赁市场的监管之外,政府部门还要及时掌握存量房的相关信息,构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由政府组织建设房地产大数据平台,对房地产交易、售租房数量、价格等变化情况,实现实时信息互通,随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监管,为政策的制定以及房产税的征收提供基础,也能够消除信用风险,为我国房地产的规范化监管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