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信息互联运用模式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4-02-22林莎璐
摘要:在新的财务、审计管理理念的指引下,特别是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1号)的视域下[1],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智能信息互联模式的运用能够将分散、零碎的信息整合成更加有用、更加系统直观的信息内容,确保公立医院内控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就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以及医院内控智能信息系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建议,其中包括预算管理有机渗透ERP软件、内控流程融入医院HRP运营管理系统等,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立医院;智能信息互联;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引言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21年,《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1号)逐渐推行,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公立医院如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如何运用智能信息手段让内部监督制度落地有效,仍处于实践探索的初期。因此,本文尝试从内控信息整合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1. 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公立医院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在医疗体制改革持续落实的背景下,以及发展医院现代管理体系的需要,内部控制对强化公立医院防腐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作用愈加明显,但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管理者对内控必要性认识不充分、内控工作衔接不流畅、没有将内控嵌入运营信息管理系统等问题。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智能信息互联运用模式,是指运用智能手段对医院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关联处理,转化成更有意义的数据整合信息,从而针对性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梳理出风险评估、建设及评价中主要任务指标的内在联系,最终将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中,实现每一环节的控制。
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可以发现,从2012年我国公立医院全面施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3],涉及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文献研究数量稳步递增。研究者们已经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系建立以及现状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并逐步开始关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等,但2021年《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对以运用智能信息系统为手段的内部控制实践探索研究还比较少。
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颁布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基于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内控信息平台,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监督合力,达到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有效预防腐败以及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等目的[4],从而促进公立医院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是目前摆在公立医院管理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智能信息系統在公立医院内控中的应用成效
2.1 有助于提高医院内部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在医院内部控制中运用财务管理系统,提升了核算精准性,切实提高了单位的发展效率。综合财务管理系统物、资库存管理平台与采购平台等的信息数据,采取有效的财务管控措施可以减少采购等业务活动的浪费,更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控制和使用,从而基于科学管理控制资金,提高了内部资金使用效率。
2.2 有助于加强对退费流程的管理控制
通过在医院内部控制中运用HIS系统强化了收费处与病区、科室间的联系,有效管控了退费。实际管理中,由病人或者其家人明确退费属实之后,才能开展退费操作,需要治疗医生源头的确认,方可退费。全面审批退费的信息化程序,深入规范了退费内部管控流程,提升了退费管理有效性。智能信息手段确保了业务管理规范,提高了流程管控质量。
2.3 有助于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将智能信息系统应用于医院内部控制中,还在诸多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提升服务水平、分配医疗资源等,牢固医疗服务及管理信息化基础,有效整合资源,体现管理优势,为智慧医疗奠定基础。医院信息化能够发挥分配医疗信息资源的关键作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管理系统及业务系统中,对系统开展流程化管控,能够达到既定业务功能,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5]。
3. 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
对于信息化环境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以及医院内控智能信息系统互联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难点,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介绍,即预算管理信息化技术运用匮乏、档案管理不适应医院管理需求、未充分考虑智能信息系统人员权限设置、运用于内控分析的数据完整性不高,以及开放的环境增加了信息系统风险性等。
3.1 信息化技术运用匮乏
针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而言,在科学应用信息化的基础上,能够切实增强现代管理能力。现如今,一些公立医院只在HIS平台对一些层面起到关键性功能,如挂号管理、费用结算,应用层面非常局限。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应用于医院的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方面基本空白。所以,把信息化推广于公立医院的内控和预算管理方面,还应得到全面贯彻以及充分执行。
3.2 档案管理不适应医院管理需求
公立医院制定的管理制度齐全,种类数量丰富,但基本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存在不少弊端,纸质装订归档容易造成查阅困难,制度制定的目的是用于日常的使用与监督,但装订保存达不到要求与目的。将纸质当作媒介来完成传输以及保存,存在不少问题,如针对合同建立以及付款等,不易查找合同存放的位置以及所处的进度;不易进行非关键内容查找,无法快速汇总同一家供应商签订合同的总金额等,查询及归纳的作用受限,不利于提高公立医院精细化控制水平;仓库验收或者财务付款时,都需要找到相应的合同对照条款进行核验,纸质合同查找繁杂,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以上管理情况已经不适应现代公立医院的管理需求。
3.3 未充分考虑智能信息系统人员权限设置
目前,公立医院管理者大部分是医学专业的优秀人才,对医院管理方面在理念上受非管理专业思维模式的影响较多,在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和风险分析上的思考比较少,导致有些公立医院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职责不清晰、权限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些医院在开展信息系统权限设置时,仅思考了便于患者及操作者,未综合考虑内控问题,可能出现财务管理漏洞,引起经济犯罪。
3.4 运用于内控分析的数据完整性不高
一方面,由于部分公立医院管理者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建立综合的内控信息系统,平台间缺乏集中规划,医院的信息系统、智能平台相对独立,如财务管理系统、人资系统、药品采购平台、住院信息系统等,系统平台之间彼此独立,无法和其他系统充分衔接,平台之间信息的传送以及读取十分不方便,单一信息平台无法掌握其他的信息,数据信息不够全面。此外,因为一些医院侧重于效率,造成信息平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相关业务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使信息缺乏全面性。
3.5 开放的环境增加了信息系统风险性
很多医院都构建了若干个管理系统,如财务管理平台、物资库存管理平台等,因为服务项目较多,业务比较繁杂,可能存在多人应用一个系统,也可能多个系统一人使用,这样可能给医院的会计数据造成一定的风险。不仅如此,因为系统和网络连接,资源共享可能给医院的财务数据造成较大的风险[6]。另外,在网络预约不断推广的背景下,会进一步加大信息泄露风险,针对医疗信息安全,公立医院还应当持续健全相关的防范对策。
4. 优化公立医院智能信息化的内控措施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中流砥柱,切实做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是提高公立医院运营质量以及满足社会公众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在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开始在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得到充分应用。智能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全面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内控效率,还可以降低公立医院运行风险。因此,对公立医院智能信息化内控措施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4.1 在预算管理中有机渗透ERP软件
通过对信息化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开展预算控制,提高单位财务管控水平。公立医院可借助已经掌握的资源,打造预算管理平台,实时记录费用报销、办公用品和医疗耗材等领用,并进行在线审批。与此同时,借助信息分析平台,针对预算和实际的数据偏差开展相应的监控,进而充分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即在预算控制期间有机渗透ERP软件,促使预算管理更加精准可行。通过对ERP的使用,将数据信息传送到软件中,智能形成报表,在降低重复录入的同時,也可以切实降低报表编制任务量。
4.2 内控流程融入医院HRP运营管理系统
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优化流程,建议医院对支出管理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梳理后,借助信息化工具,将内控流程融入HRP系统,实现每一环节的控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不断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有效促进医院的发展。
4.3 将内控制度管理、合同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
随着医院无纸化办公的推进,建议可以尝试将内控制度管理、合同管理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一是对制定的制度分类入网,以便于各科室的使用,也便于医院日常运行中有关部门的监管。
二是针对原本单一的合同控制,将其纳入采购控制平台,可以把采购申请单号作为合同号,提高搜索全过程资料效率,有助于充分掌握整个采购过程。三是针对合同、采购平台和会计平台,也可以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按照合同号便能充分了解入账信息,有助于追溯账目,提高精准性。
4.4 实现信息共享,推进内控标准化
为切实解决信息不共享的问题,医院购买或开发新的信息软件时要预留连接端口,积极和其他系统构建连接,基于权限设计数据共享程度,在实现共享的同时,实现内控活动彼此制约。在实施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实际业务,整理好相关数据信息,将信息标准以及职责规范充分落实到位,切实做到管理体系化、表单数据化、内控标准化。
4.5 注重岗位组织结构控制
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后,网络风险不断增加,因为共享和操作混乱造成内控系统风险的出现。为防止风险的形成,要持续强化权限管理。根据医院实况,要把智能信息系统操作者分级,每级操作者的职责以及权限设计都要考虑监督。内控的核心在于不相容职务分离,信息系统和传统人工流程一样,针对容易造成舞弊的业务,要由多人承担。在智能信息系统中,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系统研发及系统操作、信息维护及审核、信息录入及审核记账、智能信息系统操作及档案管理。为避免舞弊,要构建满足职责划分原则的内控机制,也要构建职务轮换制度,不断加强组织结构控制。
4.6 强化智能信息系统软件设置控制
业务活动及环境的改变,容易造成软件修改,智能信息系统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也无法避免需要修改。因此,对信息系统设置开展修改要经过全面记录,任一环节均应该设立相应的控制,修改设置要报告,获批之后才能进行修改,系统操作者不参与修改,修改记录均要存档。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研发及审批过程、系统功能模块设置等,均要遵循有关标准及规范。信息平台要采取适当手段来管控信息的输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提示以及阻止不正确的操作行为,有关人员要积极维护系统,保证软件保存的稳定性。
4.7 培养内控信息化人才
要达到内控信息化,公立医院应当发掘、培养一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充分了解内控,又能活用信息平台;既要全面了解医院业务流程、熟知业务岗位风险点,又要掌握信息控制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发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基础,也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内控管理中运用好信息化手段,才能增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综合上述情况,在内控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促使医院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从而使医院在信息化环境下增强自身竞争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医院智能信息系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医院要逐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进程,串联各业务环节,建立内控智能互联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通过监督和评价,优化内控管理路径,提升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1号)[A/OL].(2020-12-31)[2023-12-20].http://www.nhc.gov.cn/caiwusi/s7785t/202101/1b6d1b06b398486082263107bb074801.shtml.
[2]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2019-07-09)[2023-12-10].https://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A/OL].(2012-11-29)[2023-12-20].http://kjs.mof.gov.cn/zhengcefabu/201212/t20121212_713530.htm.
[4]郑胜寒.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政策演进与建设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5):72-74.
[5]冷静.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研究——以A医院为例[J].财政监督,2023(7):98-104.
[6]王娟.探索三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审计[J].经济管理文摘,2021(17):95-96.
作者简介:林莎璐,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内部控制。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嵌入智能互联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实践探索研究(编号:XB202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