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2024-02-22朱瑞霞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领域,智慧校园正逐渐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新方向。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校园建设,是对新时期初中教学改革政策的切实响应,不仅可以提升校园管理的效率,还可以改善师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校园管理运作。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展开探究,希望对初中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智慧校园;初中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资源建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学生考勤采用移动终端签到、教师备课采用网上课件、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互动进行等。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下,智慧校园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教学研究、学校管理等在校园内的资源互联互通,以及智能终端、网络等设备与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电子信息技术是基础。因此,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慧校园特征
结合学校具体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智慧校园”的特征主要有:第一,广泛性。各种教育云平台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广泛应用,可以浏览、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网络覆盖整个校园,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联通。第二,开放性。所有的平台和资源都是开放的,访问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第三,合作性。智慧校园实现了成果的集成和资源的共享,使不同个体能够通过网络交流、互动与协作。第四,智能性。借助大数据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存储、处理与分析功能,实现校园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信息库建设,帮助学校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决策规划。第五,便捷性。智慧校园能够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更为快速、准确、有效的处理,保障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效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第六,个性化。为教师或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并保护个人隐私[1]。
2. 关于建设智慧校园的思考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根据校园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当前对于智慧校园的构建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改进传统的育人模式,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方式为响应应试教育的需要,更为关注教授知识,而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因此,要利用智慧课堂体系,重构育人模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是系统化地开发、规划学生的课堂教学流程与模式。将在校学习、兴趣爱好、教学规划等因素全部纳入考虑范围,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发展指南,并构建包含“减负增效”、核心素养以及课程改革在内的电子数据库。与此同时,也要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因素进行研究[2]。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认知与个性化发展应该起到阶段性的引导作用,而不是教师的明确引导,也不是以任务为导向的课外需求。好的教学课堂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接受、了解新的知识领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对这个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即使在教室之外,也能独立进行探究。此外,要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结合初中教育规划,进行教学设计。
三是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双减”背景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空闲时间,这就要求學校能适应不同学生对于教学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对教学安排、具体开展方法、方式以及校园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持续优化。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对不同学科、不同单元、不同主题的在线课程及微课进行在线答疑,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3. 电子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3.1 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应用
首先,要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一是在学科的逻辑系统与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容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对课程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并根据学科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学年的课程计划、教学进度、实践活动计划[3]。二是要实现教学课程的多样化。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建立竞赛课程体系,建立数学、科学、外语等信息竞赛辅导小组,统筹安排,并由专业教师指导;建立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在全校范围内试行分组、分级教学模式,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优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启示。对于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咨询课程,来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弥补不足,强化个人学科核心素养。三是要强化对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与成长需要,设置多元化、全面性的实践课程,针对文科类学科课程,安排、设计相应的阅读课以及活动课,帮助学生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针对理科类学科课程,安排多种类型的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四是要主动开展教学改革。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发现、解决问题。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融合不同学科的育人价值,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教育,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发散思维。
其次,试行走班制教学。设置线上排课表,开展走班式教学试验,使学生能够自主选课。通过试行走班选课的教学方式,设计、安排富有针对性的课程表、教学内容以及检测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最后,开展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基于不同学年的教学目标差异,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调整、改进教学难度、教学能力和教学速度,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评估。利用电子阅卷系统,对教学质量进行追踪管理,对学生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对各学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对校内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同级其他学校教学的有关资料进行横向研究,从而帮助学校对相关教育工作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3.2 电子信息技术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应用
学校及教师应明确学生发展品质要素,在总结德育教学经验的同时,归纳、总结学生个人发展的综合品质要素,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是要加强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通过线上线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校园网、微信、QQ等网络平台,构建家校合作的信息平台,邀请家长到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建立线上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就新时代背景下的亲子关系、教育观念等问题展开交流;借助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经验交流;在校内外建立包含爱心帮扶、节能环保、生命健康、艺术审美等多个领域专业内容在内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分学段、分系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综合性的评价与管理平台。借助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规划展开科学分析与总结[4]。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涵盖各学年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教学规划以及具体的开展情况。此外,还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括天文、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规划个人学习计划。可以组织“学生规划”主题班会,建立学业专业资料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建立成长规划实践基地,邀请优秀的教育学者或优秀校友开展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三是应积极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成立不同学科、专业类型的社团,或进行商务精英角色体验、场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实践应用能力。
3.3 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应用
为更好地建设智慧校园,应强化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应用。
一是要建设智慧师资队伍。学校应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支在思维观念、专业水平和学术造诣上都具备一定领先地位的智慧教师队伍。智慧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探究,并可以通过持续优化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
二是要强化对先进教师优秀精神品质的肯定。为强化政治引导以及教师团队的正确政治理念,应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先进典型,开展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活动,对于一些工作时间长、表现良好、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应授予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作为师德典型激励其他教师积极发展、努力奋斗。
三是要依托教育云空间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依托教育云空间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学习电子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借助教育空间云平台,教师可以分享、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及时下最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先进技术,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强化个人专业素质。
四是要充实研修内容。收集全国、省级课程改革的经验,通过校园网站或教育平台进行分享、交流。通过开展讲座、主题论坛和“智慧课堂”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智慧师资队伍建设。在重点培养年轻教师的基础上,通过校内讲师团、离退休名师和校外专家的三面联动,不断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5]。组织知名高校参观学习,参与学术交流与观摩活动,并组织各层次的教师到高校进修,返校后再以培训人员的身份继续学习,参与培训。
五是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管理数字平台。编制“教业发展档案”,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行汇总,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动态了解,并对相关档案文件进行电子化管理。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教研讨论交流,进行教学反思,明确个人教学发展方向等。健全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团队建设的阶段性考核和奖励制度;健全成果交换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为教师交流、考察、成果转化等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4 电子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建立智慧校园学生管理模型时,可以从学业管理、轨迹管理、心理管理和校情管理四个方面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校园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构建“智慧校园”,可以使学生在更加富有良好学习氛围的校园环境内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数据能够针对学生的测试成绩、出勤以及学习时间等信息,展开总结、分析,从而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预测报告,并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依据,给予一定的学习指导[6]。此外,大数据可以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识别和预警,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
其次,还应注意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管理与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种种困难,这些困难极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构建智慧校园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上网记录、实践活动、学习时长等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从而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及时检测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干预,使其尽快康复。
再次,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运动速度等信息,掌握学生的实时情况,进而全面、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
最后,校情管理就是对学校和学生群体的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来说,智慧校园是一种重要资源,能清晰反映学校当前的教学和管理情况,并将其以状态数据的形式实时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引导。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等先进网络技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教学风气,完善智慧校园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教育信息化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初中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有充分认识,并响应“双减”政策要求,整合各种信息资源,采取有效手段,使电子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完善智慧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彭军.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探究[J].电子乐园,2019(22):31.
[2]鄢晓婷.试论智慧校园中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0):102-103.
[3]徐锦宁,刘佐,啊银,等.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70-71.
[4]孟繁可.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智慧校园之我见[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2016:191-195.
[5]李雷辰.電子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251.
[6]谢世芳.智慧校园中电子信息公告牌建设的优化方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6):258-259.
作者简介:朱瑞霞,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