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变迁、现实问题与行动路径*

2024-02-21何超萍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4年1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职业

虞 凯,何超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 312088)

2021年,在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职教本科的舆论风波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程相对缓慢。2023年全国多地陆续官宣出台《“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或公布高等学校设置事项公示名单,截至2023年2月,全国共有17所高职院校经批准纳入为“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名单,其中11所相当实力的“双高”学校将升格承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意味着升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进入了提速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内部需要和外部需求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未形成成熟理论和统一认识。所以厘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及政策变迁,研究其发展路径,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重塑社会共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变迁

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关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职业教育相关文件,职业教育改革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2014年首次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启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探索。2019年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2014—2022年近13个有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从出台的政策沿革中追踪溯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演变大致可以分为探索发展、试点实施、稳步推进三个阶段。

(一)探索发展阶段(2014—2018年)

早期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是对办学模式的探索实践,2008年,河北、广东等省份开始尝试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之后,江苏、山东、浙江等产业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进行了中职与本科院校、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接轨,开展联合培养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这种早期“雏形”的实践探索处于新生萌发状态,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办学的困惑。

职业教育经过示范校建设的推动,办学水平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基础条件持续完善。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本科职业教育”;同年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再次提到:“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由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层次结构和建设路径上写入了政策文件。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到:“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也提出:“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这为后续高水平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开创了发展空间。

(二)试点实施阶段(2019—2021年)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改革方案》正式部署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教育部前后两批批准晋升21所高职为本科高等学校,试点主体多为民办高职院校。同年,教育部提出:“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试办职教本科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正式启动,奏响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此阶段,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导向。2021年教育部再次出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标准(试行)》等多个文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设置、专业设置及目录、学位授予等工作进行了详尽解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迈出更大步伐。

(三)稳步推进阶段(2022年至今)

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22年高职(专科)院校共1489所,其中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多数为民办高校,公办高校仅10所。同年,职业教育迎来了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与普通本科毕业生享有同样的升学就业机会,这说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正“开花结果”,有了良好的开端。按照“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要求。“十四五”期间,一大批的优质高职院校正力争升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将稳步推进。

自202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10所“职业技术大学”,之后未有新增获批。其原因之一在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话题引起了社会热议。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全国多地正加快推进转设进度,但鉴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转设后学生学籍学历、负面舆论等多种原因,转设工作受阻暂停;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施行,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进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2014年首次提出至今,尚不足十年,试点学校办学时间较短,缺乏相对成熟的试点经验借鉴,如何胜任本科层次教育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在办学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实践阻力,如:师资结构、专业(群)结构等问题。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和定位认识不清

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作为新生事物,学术界中对其内涵及类型定位存在着争议。多数试点学校在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和定位的认识上仍旧困惑模糊,主要表现在教学类型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对于“何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与普通职业院校区别”等问题并无详细论述[2],致使学校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难以精准把握。鉴于我国职业教育学历长时间止于专科阶段,缺乏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特点及办学目标上的深入研究,导致部分升格高职院校受到办学惯性影响,难以摆脱以往的办学理念。因此,试点学校要厘清本科职业教育等相关概念,明确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和属性,防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普通本科横向的类型拓展、高职教育简单的纵向提升两个错误轨迹[3]。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尚未明确

对于由何种类型院校来承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施主体也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之一。2019年之前,多个省份已经开始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采用了“4+0”(4年均在高职)、“3+2”(3年高职2年本科)、“2+3+2”(2年中职3年高职2年本科)等多种模式[4],但这种零星式试点实践效果周期较短,其发展不成规模。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模式主要有合办、转型、升格或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等三种模式。第一,“合办”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这种贯通分段培养有利于解决学生升学成才通道问题,但实质上是在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学术或工程教育[5],容易与普通本科同质化发展;第二,“转型”即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培养。从教育类型讲应用型本科院校属于普通教育类型,难以步入职业教育轨道[6],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施主体;第三,“升格或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即高职专科学校升格或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获批试点院校多为民办高职院校,其办学质量落后于公办“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对于民办高职升格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来讲是个艰巨考验。高职学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是“双赢”局面,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合并转设暂停,而公办高职升格的大门依旧“森严”。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专业师资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备条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标准(试行)》文件中对于师资队伍提出了明确的数量、比例等要求,通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专栏》及学院网站等途径,对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数据整理,发现: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如表1所示,以山西某职业大学为例,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大多数专业为零,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二是“双师型”教师占比及生师比未能到达要求。如表2所示,在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高,如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双师型教师占比33.92%,与公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占比92.35%差距过大。另按照师生比不高于1∶18来看,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师生比为1∶21.21,全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师生比为1∶19.38,显然未达到教育部师资要求;三是专任教师数严重不足。国内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88.52万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仅2.56万人,与普通本科学校教师126.97万人、高职(专科)学校教师57.02万人之间相比存在严重缺口,亟需补充。可见,目前试点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水平还难以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

表1 部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情况

表2 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情况

(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偏小

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数据,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760所(不含成人高校),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9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9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占高等职业教育学校2.15%,当年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加3.49万人,增长84%,占全国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1.4%左右。可以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从整个在校生数看,以2021年为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的0.74%,说明现试点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稳步推进过程中办学体量依旧较小。到2025年,按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目标,也就意味着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55.67万人,平均每年至少扩招12.88万人[7],任务艰巨。从目前试点院校分布看,还有11个省份未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参与数偏低,致使此类学生规模不大,试点效果难以体现,试点影响力也难以真正发挥。

(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开设缺乏整体布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中指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积极稳妥设置高职本科专业”。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349个专业,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专业,共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其中高职本科专业247个,调整幅度达260%。从试点的32所学校专业设置看,高职本科19个专业大类中至少有18个专业大类已开展试点,90个高职本科专业类中已开展试点的专业类有38个,占职业本科专业类总数的42.22%[8]。从招生专业数量看,计算机类最多,其次语言类,再次机械设计制造类和艺术设计类,共计21个专业。如15所学校开设大数据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管理专业;14所学校开设软件工程技术专业;12所开设学校电子商务和建筑工程专业;可见部分专业开设出现了“扎堆化”现象,开设的专业过于集中在部分专业类和专业上面。以山西某职业大学为例,该校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指出:“专业(群)建设与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发展对接不紧密,整体建设水平相对不高”。这说明学校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缺乏专业设置的整体布局及调研论证。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路径

国家已经从制度层面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通过几年的试点探索和实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稳步推进,走向科学规范化。但面临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何实现特色发展,除外部环境外,重点在于学校主体向内突破,锚定坚守职业教育特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示范引领,支持高职院校作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共1521所,招生人数546.61万,连续四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解决当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层次的上移。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了多元化运作模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鉴于办学主体的办学基因、特点和属性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其主体地位,即“谁来办”的问题。在稳步发展的总基调下,由“示范”“双高”等高职院校独立升格培养本科层次人才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其原因在于:

1.整体内涵的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0所;2015年,293所高职院校进入优质和培育高职院校建设行列;2019年,197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这些高职院校在建设期内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承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储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9]。

2.原有政策将发生改变

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避免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国家之前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强调“专科层次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致使从“十二五”开始至今政策尚未“松绑”。一方面,目前32所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其数量规模上远远不能满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说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扩容体量;另一方面,2021年教育部提出:“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从中释放出支持优质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信号,原有的政策限制将发生改变。

(二)类型坚守,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类型化探索是高职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的基本逻辑主线[10],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源发以来,在相关概念区别上仍旧存在模糊和疑惑,致使在实际的理解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混乱。为此,须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什么,找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才能更好地办学实践。

1.把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设置都有明确的条件和要求,但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界定上尚未有统一的说法,需要进一步科学界定。现阶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要从统一认识入手,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区别:一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很明确其类型是职业教育范畴,应用型本科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缺乏职业教育基因;二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应用型本科则以学科逻辑技术应用为导向且属于普通教育类型,所以两者在特质上存在差异。相比高等职业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理论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层次、就业面向等多方面更为“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所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产业,对接产业中的高端领域,体现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等性”的必然[11],其职业类型是以技术技能型职业为主,以技术创新技能迭代为功能定位。

2.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更宽的广度和更深的深度,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具有应用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是要在培养定位上坚持技术技能人才不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定位应该体现在理论基础、复合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等三个方面,以培养高素质知识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旨归[12];二是要在培养规格上瞄准岗位或岗位群能力的层次上移。通过开展本区域产业调研,校企双方共同来分析确定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素质、知识能力要求[1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术含量岗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院校要把握其内涵,聚焦专业和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的发展能力,保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防止办学定位方向上的偏移。基于类型定位,其人才培养应坚持实用导向、特色发展、德技并修三个方向[14]。

(三)夯实基础,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院校需要结合办学定位,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整体规划布局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紧贴产业办学,提升专业同产业的契合度

从32所本科层次试点院校专业设置看,其专业布局基本涵盖了制造业、交通运输、新兴产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较好地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实践过程中,部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的融合深度不够,所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脱节。为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一是要保持专业建设的生命力。要在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原则,面向产业高端紧缺人才,专业设置进一步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避免陷入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同质化竞争;二是要找准服务面向的产业链。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围绕产业发展科学布局专业,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诉求,对专业相关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和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三是要合理组建专业群。按照每个专业群1个核心专业、3个左右群内专业的结构组建专业群,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打造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高水平专业群。

2.遵循职业本位,加快推进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建设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有研究者对14所开设本科职业教育院校进行调研,发现“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学科学术化现象”,未充分对接职业标准及生产过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15]。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以“职业本位”为理念,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工作岗位和内容为逻辑起点,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一是要走出课程组建的逻辑误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除了体现层次要求外,还要反映职业能力标准,不能以学科知识本位组建课程,而是要树立职业本位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二是要构建基于岗位实践的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结合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将专业培养目标细分到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不同层次的项目模块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吸收行业产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3.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中对于人才培养明确指出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要求。面向人才紧缺技术岗位,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颁布《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提出了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任务。所以校企合作也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和重要标识。一是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建立与行业企业间的合作战略关系,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着力于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以推进实体化项目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二是要搭建育人平台。推进校企合作双育人模式,共同开展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全过程,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育人氛围;三是要引企入教。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形成多方协同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四)内培外引,强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建设上,除了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外,还需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加大师资队伍引进力度、培养力度和结构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加大师资队伍引进力度

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和技术能手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实行学术人才与产业人才并举,承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制定《柔性引进人才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知名专家、行业骨干等渠道柔性引进一批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校内选拔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实施“教师名师培养工程”“博士培养工程”“技术能手工匠大师培育工程”,形成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优秀教师团队。

2.加大教师教育培养力度

研制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新教师入职、骨干教师任职、专业(群)带头人选拔标准、兼职教师选聘标准,实施“双师”素质提质工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校企人才互聘互用机制,为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与企业共同开发等方式,打造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好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平台,提高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运用新型课堂教学方法,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3.加大结构化团队建设

围绕企业项目和教学项目进行分工合作的模块化教学,成立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课程设计、项目研发、平台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能力;面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服务能力,担当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