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治疗中激光与中医药联合应用研究
2024-02-21徐迎涛
徐迎涛 张 晓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山东 烟台,264199;2.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财务处,山东 烟台,264199)
皮肤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临床上通常将发生在人体皮肤、黏膜与附属器等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而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是黑色素和黑素细胞异常所引发,主要包括雀斑、太田痣和褐青斑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患者面部,会导致患者局部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影响患者的外观仪表,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中医上认为湿热是引发皮肤病的病因之一,一般这种由湿热导致的皮肤病,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时,通常会采用中药内服或外洗的方法,内治以清热去火、祛风除湿、解毒化瘀为主,外用以清热祛风、祛湿止痒为主。目前,临床上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方法除了植皮和化学剥脱外,还包括手术切除等方式。而且,这些治疗手段都各有优缺点[2]。激光治疗作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常用治疗手段,不仅治疗时间短,还可以使皮肤组织内的黑色素在高热能下破裂,能够有效清除色素颗粒,促进胶原蛋白再生,修复局部皮肤。而且,激光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表层,可以使患者皮肤恢复至正常、健康的状态。中医范畴内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指面部褐色色素斑类皮肤病,其中以黄褐斑、雀斑等为主。中医上认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发病原因与肝、肾、脾存在密切关联,肾精亏虚,水亏则无法清火;情志失调造成化热;脾虚导致肌肤失养,进而产生雀斑或黄褐斑。因此,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关键在于滋阴补肾、疏肝理气、活血健脾、清热除湿。此次研究以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其采用激光联合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参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6.43±3.28)岁;病程2~19个月,平均病程(14.36±3.54)个月。研究组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6.78±3.22)岁;病程2~21个月,平均病程(14.81±3.42)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已通过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所纳入的对象均符合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有关颜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鉴别诊断的标准[3],患者无意识障碍;②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累及鼻部、前额、上唇;③所有患者都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④患者和家属已获悉研究详情,与院方签有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因其他疾病导致的色素沉着;②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③患有免疫系统疾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存在精神障碍疾病;⑥存在药物过敏反应;⑦缺乏临床完整资料的患者;⑧未接受研究或对研究不知情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激光治疗,治疗前可采用利多卡因乳膏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1.5 h后再将利多卡因乳膏清洗掉,并选择波长为1 064 nm的Nd-YAG激光治疗仪(生产企业:武汉汉诺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YMT-500-I)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可佩戴防护眼镜,紧闭双眼,用Q开关激光仪,在距离患者皮肤4~5 cm左右,进行2~3次反复平扫。治疗时可用右手握紧治疗头,在垂直于皮损部位进行均匀化平扫。对于色斑较深的部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激光平扫次数,以皮肤出现微微潮红的状态为宜。治疗结束后,可以对激光治疗的皮损部位进行冰敷,时间为20 min左右,以此减轻患者皮损部位的烧灼感。激光治疗可反复干预10次,每隔3周进行1次激光平扫治疗。
研究组采用激光治疗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激光治疗的治疗方法与参照组相同。中医药治疗具体内容为:(1)自拟中药方剂:炙甘草6 g;桃仁、川芎各10 g;香附、枳壳各12 g;白芍、生地黄各15 g;当归20 g;脾虚湿盛者可以加厚朴9 g、茯苓15 g、薏苡仁30 g;肝郁气滞型患者,可添加郁金和柴胡各10 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汤汁,1剂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休息,确保睡眠充足,忌食虾蟹、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并保持适当的运动。(2)耳穴压丸治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以患者的肺、面颊、卵巢和内分泌等为主穴,穴位处贴王不留行籽,每天可进行穴位揉搓,力度尽量要轻柔。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H、皮肤经水分丢失(TWEL)、角质层含水量、性激素水平、色素沉重面积、色素沉着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皮肤结痂时间、愈合时间与痂皮脱落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判断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在实施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
(1)可以在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次后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面部皮肤清洁,使其面部皮肤处于温湿度恒定的环境中3 min,用CM825、pH900和TM300对患者皮肤中的pH、TWEL指标与角质层含水量状况进行检测。
(2)性激素水平主要包括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o)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5 mL静脉血,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速度分离血清后,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P、LH、E2、FSH水平。
(3)可以在患者治疗前后对其色素沉着程度进行评分,①色素沉着完全消失记0分;②淡褐色或存在色素沉着变浅的情况记3分;③黄褐色记6分;④红褐色及深红色记9分。
(4)疗效评价标准[4]:①患者治疗后3个月,面部皮损部位,皮肤颜色轻微淡化,或无任何改变,皮损面积减少程度少于30%,即为无效;②患者治疗3个月后,面部皮损处皮肤颜色部分淡化,且皮损面积减少程度≧30%,<60%时,即为有效;③患者治疗3个月后,面部皮损部位皮肤颜色明显变淡,皮损面积减少程度≧60%,<90%时,即为显效;④患者治疗后3个月,面部皮损症状完全消退,或皮损面积减少程度超过90%,即为痊愈。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红斑、色素沉着、感染性脓疱。不良反应发生率=(红斑+色素沉着+感染性脓疱)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各组数据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前组间pH值、TEWL指标、角质层含水量,及两组患者治疗后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EWL指标比参照组低,角质层含水量则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 )
角质层含水量(AU)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参照组395.96±0.385.94±0.5322.94±6.4521.71±5.8231.41±11.3235.87±16.54研究组395.99±0.355.83±0.5423.02±6.4818.79±5.9431.46±11.2846.55±15.93 t 0.3630.9080.0552.1930.0202.904 P 0.7180.3670.9570.0310.9840.005组别例数pH TEWL(g/h·m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组间E2、LH、Pro、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比参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
FSH(n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参照组3921.54±3.1618.76±3.51253.18±33.47244.15±33.2121.48±2.9617.98±3.0418.67±2.7914.25±2.83研究组3920.87±3.2812.93±1.70251.89±33.68176.07±26.1321.54±2.9914.51±2.3519.16±2.7310.14±1.42 t 0.919 9.3350.170 10.0610.089 5.6400.784 8.106 P 0.361<0.0010.866<0.0010.929<0.0010.436<0.001组别例数LH(IU/L)E2(pmol/L)Pro(ng/m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色素沉着面积及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色素沉着面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色素沉着面积小于参照组,色素沉着评分也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色素沉着面积及评分比较 ()
色素沉着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参照组399.01±1.472.73±0.975.58±2.161.60±0.87研究组398.84±1.761.41±0.755.64±2.120.94±0.51 t 0.463 6.7230.124 4.087 P 0.645<0.0010.902<0.001组别例数色素沉着面积(cm2)
2.4 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皮肤的结痂时间、愈合时间与痂皮脱落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d)
表4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d)
组别例数皮肤结痂时间愈合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参照组394.56±2.4712.54±2.199.47±1.15研究组392.54±1.60 6.56±2.086.02±0.84 t 4.286 12.364 15.129 P<0.001<0.001<0.001
2.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对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作为皮肤病中的主要病症,其发病原因与黑色素密度增加、黑色素代谢异常有关,临床症状以皮肤色泽变黑为主。而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类型又包括雀斑、黄褐斑、瑞尔黑变病等。以黄褐斑为例,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主要为颜面部出现对称性褐色斑块,且边界清晰,无炎性反应。这类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大多和日晒、服用避孕药、内分泌失调等有关[5]。其中医发病机理则与肝、肾和脾有关,主要是水、肾精亏耗、气血运行受阻,造成面部肌肤失养,且内火燥结,进而形成黑斑。因此,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要以补肾健脾、疏肝行气、活血祛瘀、清热下火为治疗原则。而西医治疗主要为射频技术、皮秒激光、强脉冲光等光电技术,Nd:YAG激光治疗作为治疗黄褐斑、雀斑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有效措施,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效果良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激光联合中医药的方式对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实施治疗,不但能淡化患者的色斑,加快患者皮肤状态恢复正常,还可以保护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少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调QNd:YAG激光治疗的内光脉冲能量很高,且非常短,由此产生的冲击波也在超短时间内促使黑素颗粒爆破、粉碎,形成细小的黑素颗粒,再由吞噬细胞将其吞噬,最终去除患者面部的黑斑[7]。而且,调QNd:YAG激光治疗中的1 064 nm波长,可以直达皮肤真皮层,作用于黑素颗粒,具有显著的穿透效果,且能发挥良好的特异性吸收作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周围组织与表皮组织的损伤,在清除色素病灶的同时,还不会形成疤痕,从而满足患者的美观度要求。罗陈城等[8]在相关研究中表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在中医学上属于“黧黑斑”“面皯”等范畴,以络病学说为依据,分析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中医发病机理,主要为脏腑气血不合,导致络脉亏虚,局部脉络受阻,久而成斑。因此,遵循络病学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疏肝解郁、化痰除湿、活血祛瘀。而本次研究中采用的自拟中药方剂,内含川芎、桃仁、当归、白芍和香附、炙甘草等,川芎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调经理气的功效;当归可以活血调经、理气散瘀;香附能解郁理气;炙甘草可以健脾益胃;白芍能补血凉血;桃仁可以活血散瘀;诸药合用可以达到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的效果。而且,白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归对黑色素合成也有抑制作用,生地黄也可以对激素水平起到调节效果。
以本次研究为例,参照组采用单一的QNd:YAG激光治疗,研究组在采用激光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医药辅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一方面是因为QNd:YAG激光治疗是根据亚细胞选择性光热作用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能破坏黑素颗粒和黑素小体,但不会损伤细胞膜与细胞核的完整性,可以防止黑素细胞受损[9-10]。但是,QNd:YAG激光治疗照射皮肤会导致患者皮肤真皮和表皮被破坏,容易引发真皮浅层慢性炎性反应和表真皮损伤,进而导致内皮色素沉着[11]。而采用茯苓、白芷、白芍等中医药,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对络氨酸酶有抑制作用,能减轻皮肤色素沉着,起到美白皮肤的效果。其中,白芷作为免疫调节剂,不但能美白,还有抗炎的效果[12]。因此,中医药联合激光治疗,能改善患者体内黑色素代谢异常的现象,抑制其色素母细胞合成,降低络氨酸酶活性,改善患者皮肤色素沉着[13],消除黑色素沉着,提升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采用激光联合中医药治疗,不但可以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起到改善作用,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