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类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4-02-21杨晨晨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公体体育锻炼问卷

杨晨晨(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驻济高校公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健身类APP 的使用情况和健身类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健身类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根据所要研究的健身类APP、体育锻炼行为的有关问题,在中国知网CNKI 中将“健身类APP”、“体育锻炼行为”、“大学生”等作为主题进行检索,将所需相关文献进行下载和阅读。类型主要包括学位论文、专著、期刊论文。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了现有的文献以及借鉴国内外成熟完善的量表后,确定了调查问卷,通过网上自填问卷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主要分析两个维度:健身类APP使用情况、体育锻炼行为。

①问卷设计

本文将问卷调查法作为本研究所需要数据的主要工具,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以及查阅资料并参考他人的问卷,对问卷进行多次修改,最后遵循问卷设计原则、根据研究内容最终完成问卷。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基本情况、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健身类APP 使用情况和意见共13 道题目进行调查。

第六条 危改房地基为软弱土、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胀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应做地基处理,达到地基设计承载力要求。

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文主要以驻济高校公体类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驻济高校中随机抽取3-4 所学校,向其学校公体学生随机发放问卷。问卷采用线上发放的方式,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健身类APP 使用情况和体育锻炼的参与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 份,回收问卷163 份,其中有效问卷121 份。回收率90%,有效率74.3%

(3)访谈法。

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通过采访驻济高校公体学生,询问其健身类APP 的使用情况以及对所使用的健身类APP 的满意度等问题。

(4)数理统计法。

经过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建立Excel 表格,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驻济高校公体学生健身类APP 使用情况

(1)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健身类APP 的使用比例。

从表1 中可以看出,使用健身类APP 参与体育锻炼的公体学生有121 人,占比74.38%,不使用健身类APP 参与体育锻炼的公体学生有42 人,占比25.62%。由此可见,当前大部分的公体学生会使用健身类APP 来指导自己参与体育锻炼。

表1 健身类APP 在参与体育锻炼学生中的使用情况(N=163)

(2)健身类APP 每周使用频率的分析。

表2 参与锻炼的公体学生中,健身类APP 每周使用频率(N=121)

(3)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 的功能的分析。

由表3 可见,公体类大学生在使用健身类APP 的功能方面,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数据记录,占比达到了61.98%;其次是视频教学和健康检测,占比分别为51.24%和46.28%。其他功能使用情况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量身定制运动计划、健康饮食指导、社交功能、体育知识、支持可穿戴智能配件、运动商城、其他功能和赛事活动信息报道。其中赛事活动信息报道和其他功能占比均低于10%,说明健身类APP 在这些功能上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由此可见,公体学生在使用健身类APP 时,主要用来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以及学习运动锻炼技巧和方法,健身类APP 的健康监测和量身制定训练计划的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自身身体指标和锻炼目的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这一功能同样受到学生的青睐。以上调查结果数据信息显示:健身类APP 在公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并非直接主导,而是提供指导,主要扮演辅助角色。

表3 驻济高校公体学生对健身类APP 功能的使用情况

2.2、健身类APP 对驻济高校公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由表4、表5 可知,在调查的121 名对象中,每周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15 人,占比12.40%。偶尔(每周1-2 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有43 人,数量最多,占比35.54%;经常(每周3-4 次)和总是(每周5 次以上)的人数分别为40 和23,占比33.06%和19.01%。这说明,87.60%的公体学生是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而在健身类APP 每周使用次数调查中,偶尔使用(每周1-2 次)的人数比例最多,达37.19%;其次是基本不使用,人数比例达31.40%;经常使用(每周3-4 次)和总是使用(每周5次以上)的人数比例较少,只有22.31%和9.09%。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公体学生每周都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健身类APP的使用频率却不高,这也反映出健身类APP 只是对体育锻炼起辅助作用,对于大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的作用不是很理想。

表4 健身类APP 每周使用次数(N=121)

表5 驻济高校公体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N=121)

(1)健身类APP 对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

由表6 可知,驻济高校公体学生使用健身类APP 进行体育锻炼最多的是跑步类运动,占比达67.77%,其次是球类和器械健身,占比均为30.58%,剩余其他项目按照排名依次是伸展类(26.45%)、快走(23.14%)、操舞类(19.83%)、其他(15.7%)和游泳(14.05%)。由此可见,跑步是公体类学生选择最多的锻炼方式,其原因是因为跑步类运动的便捷性,相对于瑜伽、器械类健身等方式,跑步无疑是最快捷有效的锻炼方式。健身类APP中对于跑步数据的记录和监测、锻炼计划的制定以及GPS 定位等功能较为完善,所以跑步类运动是许多公体学生的首要选择。选择球类、器械健身的人数比例也都达到了30.58%,二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热门的锻炼方式,健身类APP 可以对此类运动提供科学的技术动作的指导以及健身、训练计划的制定,也有利于促进公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伸展类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和操舞类运动与前者同理,健身类APP 能对其进行技术动作的指导和锻炼计划的制定,但这类运动的门槛较高,且女性参与者占据大多数,所以选择这类锻炼方式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少。快走这种锻炼方式和跑步类似,但强度要小于跑步,适合身体素质较弱的人群选择,所以选择快走的人数比例也较低。选择游泳的人数比例是最低的,其原因是因为游泳对于场地的要求太高,而且受到季节的影响,目前的大部分电子产品的防水功能还没有特别完善,导致无法在水中使用健身类APP,因此游泳属于比较冷门的锻炼方式。由此可见,公体大学生在使用健身类APP 指导自己进行锻炼时,选择的锻炼方式大都是热门的,便于记录和简单高效的,所以,除了学生个体原因,健身类APP 功能的完善性也会对学生的锻炼方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表6 驻济高校公体学生锻炼方式的选择

(2)健身类APP 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目的的影响。

由表7 可知,驻济高校公体学生使用健身类APP 的目的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监督和督促锻炼、监测运动数据、提高体育技能、减肥、增强体质、学习体育知识、获取健康营养食谱、结交体育好友、获取赛事信息和其他。从数据比例前3 名来看,驻济高校公体学生还是十分注重自身体育技能的提高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自新冠疫情以来,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身体素质总体下降,为了更科学地进行锻炼,大学生需要对其进行督促和指导,所以他们使用健身类APP 最多的目的就是督促锻炼、监测自身的运动数据来提高体育技能;其次,公体学生使用健身类APP 的目的是为了减肥、增强体质还有学习体育知识。当今,肥胖被看作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节奏改变,很容易体重上升,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没有肥胖烦恼的学生,也会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而且高校每年都会有体质健康测试,体育课上学习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是有限的,因此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健身类APP 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指导锻炼;最后,除了“其他”选项之外,“结交体育好友”和“获取体育赛事信息”占比最低,这说明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需求不高,同时也反映出健身类APP 在从这两个方面有所不足,虽然大部分健身类APP 都有交流社区和赛事论坛,但其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表7 公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3)健身类APP 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长的影响。

由表8 可以看出,公体学生每次使用健身类APP 时长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1h 以内、1-2h、2h 以上。其中85 名学生每次使用健身类APP 的时长在1 小时,占比70.25%。科学研究表明,普通人每次锻炼的时长在30-60min 为宜,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能运用健身类APP 进行科学的锻炼。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每次使用健身类APP1-2h(23.14%)甚至2h 以上(6.61%),这也反映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锻炼计划,所以使用健身类APP 的时间也有所差别。

表8 公体学生每次使用健身类APP 时长(N=121)

2.3、驻济高校公体学生对所使用的健身类APP 的满意度

(1)目前所使用的健身类APP 的不足之处的分析。

通过表9 可以看出,目前健身类APP 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同质化严重,占比38.02%,APP 开发者在内容、手段等要素上相互模仿,导致APP 逐渐趋同,缺乏创新,以至于难以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其次是内容不细致和无法离线使用,占比35.54%,在提供锻炼的指导和计划的指定上,有些健身类APP无法提供较为细致的内容,这也侧面反映出它的专业规范性不足(12.4%);无法离线使用是关注比较多的问题,在户外锻炼时,可能因为手机或者设备信号无法在线使用,就会导致数据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降低用户体验。提供准确性不够这个问题占比达到了32.23%,尤其体现在GPS 定位上,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确导致数据记录不准确甚至缺失等问题;同时,由于使用定位功能的时候需要联网支持,这同样也会导致流量消耗过大(23.14%)的问题。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指导同样也是反应比较多的问题,占比(26.45%),究其原因,健身类APP 中的健身动作、训练计划等大部分比较标准化,而不同的用户的身体机能又有所差异,不可能完全按照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来进行锻炼,因此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指导也是健身类APP 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9 目前健身类APP 存在的不足

(2)驻济高校公体学生对目前所使用的健身类APP 的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通过表10 可知,通过随机采访,在询问所调查的对象中,对所使用健身类APP 持较满意及以上态度的人数共有有89 人,占比73.56%,说明大学生对健身类APP 的满意度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但是仍有15 人(12.40%)对目前所使用的APP 持较不满意及以下态度,有17 人觉得目前使用的健身类APP 一般。这也恰好对应前文健身类APP 存在的一些问题,某些功能的不完善达不到用户的需求,使用户的体验较差,导致用户的不满。

表10 对目前使用的健身类APP 是否满意(N=121)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驻济高校公体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70%以上的学生会选择使用健身类APP 来辅助指导自己进行锻炼,但使用健身类APP 的频率不是很高,在功能选择上主要使用健身类APP 的辅助性功能;

(2)通过调查研究,大部分的学生都有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每周使用健身类APP 的频率偏中等。因此得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多时出于内心的自发行为,健身类APP 对于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并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总体呈中等水平;

(3)大学生对于所使用的健身类APP 的满意度总体呈中上水平,但健身类APP 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如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化指导等需要去解决。

3.2、建议

此外,尽管健身类APP 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们可以提供许多便利和激励,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为了规范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以下是本文的一些建议。

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健身类APP 应该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用户的个人情况定制,包括身体状况、目标和时间安排等。这样可以确保用户能够进行合适的锻炼,避免过度或不足。引导正确的运动姿势:APP 应该引导用户采取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特别是对于重要的力量训练和复杂的动作。这样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并确保锻炼效果最大化。激发锻炼兴趣和动力:通过加入社交功能、设置目标、奖励系统等,APP 可以激发用户的锻炼兴趣和动力。鼓励用户与他人分享成果,参与挑战活动,建立支持系统,以保持锻炼的连续性和积极性。教育用户关于健康的理念:APP 可以用来传递正确的健康理念,教育用户关于全面健康的重要性,强调锻炼仅仅是一个方面,与均衡饮食、足够休息和良好心理健康同等重要。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尽管健身类APP 有助于指导锻炼,但大学生也应该学会平衡使用,并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过度依赖APP 可能削弱自主性和主动性,并可能导致难以自主地进行锻炼。加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健身类APP 通常涉及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因此,APP 开发者应该加强隐私保护措施,确保用户的个人数据安全,并明确告知用户数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

给APP 开发商的建议:对于开发商而言,不断地听取用户意见来更新自己的产品才是最为重要的,要根据用户特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符合用户个性的产品,解决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科学地指导,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给高校的建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注重大学生文化知识教授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高校领导应该定期开展体育健康教育讲座,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鼓励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 进行锻炼并对其进行监督,让学生自发的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总之,健身类APP 可以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为了规范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需要注意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引导正确的运动姿势、激发锻炼兴趣和动力、教育健康理念、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加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这样可以确保大学生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公体体育锻炼问卷
合作学习在高校公体体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普通高校武术公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问卷网
公体正用,体用一如
——朱熹的公正哲学及其三维建构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广西高校气排球和硬式排球公体课教学的价值比较分析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