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世界校园”APP 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2024-02-21陈基成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9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期跑步高校学生

陈基成(海南医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99)

前言

“运动世界校园”APP 是为高校学生设计的运动健康管理软件,可以为学生群体提供一站化服务,高效率完成签到考勤、体质测试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身体素质。“运动世界校园”APP 作为一款校企合作软件,已经得到许多高校的认可,成为众多高校向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服务的工具,有必要开展“运动世界校园”APP 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影响的相关研究。

1、“运动世界校园”APP 在高校中的应用价值

1.1、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

高校引入“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可以根据学期,向学生提供有关校园跑的运动跑目标,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与运动跑数据,进行实时监督。运动跑最后的数据,可以作为学生期末体育学科成绩的参考指标使用。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跑步选项中,拥有根据高校预设的路线跑步的顺序跑、根据朋友约定固定终点的约定终点跑、设定时间与距离的随机跑,共计三种跑步模式。学生在完成高校提供的运动跑目标过程中,根据自己个人喜好,设定跑步时间、里程,逐步调整跑步的配速、步频等数据,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步达到高校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目标。

1.2、辅助高校开展体质测试

在体质测试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运动世界校园”APP,设置二维码,参与体质测试的学生扫描二维码后,即可根据测试项目顺序,逐项完成体质测试。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直接在“运动世界校园”APP 内录入学生的体育测试数据,学生可以在结束体育测试后,直接确认个人成绩。在以往的体质测试中,需要大量的时间用于人员组织。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后,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减少体质测试的冗余程序,极大降低时间成本。而且,“运动世界校园”APP 实现无纸化数据记录,降低学生等待时间。“运动世界校园”APP 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在个人成绩的基础上,生成具有可视化特性的多维化报表,方便学生后续开展高水平的体育锻炼。

2、“运动世界校园”APP 在高校中的研究范围

高校在引入“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一般会将其作为体育课程的辅助工具使用。本文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6 所高校,为学生提供100km 的校园跑学期目标,并将学期目标作为20%体育学科期末考核标准使用。如果没有完成校园跑学期目标,需要重修本学期的体育成绩。考虑到大三、大四高校学生存在升学、就业压力,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频率与质量方面偏差,难以转化成用于分析的数据。大一、大二高校学生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可以投入到各类体育锻炼活动中。而且,大一、大二高校学生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大多数学生会在高校周边进行活动,数据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综合以上信息后,本文仅分析大一、大二高校学生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使用情况,研究“运动世界校园”APP 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具体影响。

3、“运动世界校园”APP 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影响的相关研究

为降低“运动世界校园”APP 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难度,提高分析精度,本文从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项目、锻炼组织形式这五类指标展开相关研究。

3.1、锻炼频率

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会对学生个体体育锻炼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从体育锻炼频率角度,评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质量。考虑到现在大多数高校学生拥有多种娱乐方式,在体育锻炼方面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本文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基础上,结合体育课程的成绩指标,以督促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操场,在闲暇时间开展体育锻炼。通过调取“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后台数据,可以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对比数据整理为表1内容。

表1 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频率(总人数800)

通过分析表1 内容,可以发现在本文研究的高校中,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从未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有明显下降;每周锻炼1-2 次与锻炼不确定次数的学生人数也有一定的下降;每周锻炼3-4 次与5-6 次的学生人数则有明显提升;每周锻炼超过7 次的学生人数,则有稳定增加。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确认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对于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频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P <0.001,可以证明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前后,高校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频率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3.2、锻炼时间

高校体育课程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对于培养终身锻炼意识的具有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拥有与运动技能相匹配的科学锻炼方法,掌握健康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在毕业之后的求学与工作中,也要做到坚持运动。这两项内容就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为此,本章节将从体育锻炼时间角度,分析“运动世界校园”APP 应用前后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体育锻炼时间以表2 形式进行体现。

表2 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时间(总人数800)

通过分析表2,可以发现在没有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前,大多数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小于30min,每周锻炼时间在30-60min 之间的学生不足20%。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小于30min 的人数有明显下降,超过40%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达到30-60min。每周锻炼时间超过60min 的学生数量,也有明显提升。P <0.001,可以证明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前后,高校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根据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校规定的100km 校园跑学期目标执行初期。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学期目标,被动参与体育锻炼。虽然执行效果一般,但是学期目标与体育学科成绩相关,学生有一定的动力达成学期目标;第二阶段,感受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明显变化。这个阶段,学生已经认识到以校园跑为代表的体育锻炼,对于自身身体状态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始从原本的被动锻炼转变成主动锻炼,将体育锻炼转化成一种娱乐方式,并逐步养成定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3.3、锻炼强度

在体育锻炼中,需要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获得预期的锻炼效果。这意味着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要注意每周的锻炼频率与锻炼时间,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锻炼强度进行适当调整。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Hollmann·Wildor 曾提出,运动强度需要符合个人的心率条件,即180-实际年龄数,保证每天完成10min 的持续锻炼,或是每周进行3 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锻炼时间保持在30min左右,获得最佳的体育锻炼效果。在本文中,共设置五档强度,其中,无明显感觉与微微发热可以归纳到小运动强度;微微出汗与中等出汗可以归纳到中等运动强度;大汗淋漓可以归纳到大运动强度,体育锻炼强度以表3 形式进行体现。

表3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强度(总人数800)

通过分析表3,可以发现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无明显感觉的人数出现大幅度降低;微微发热与微微出汗的人数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中等出汗人数则有明显提升,大汗淋漓的人数则突破10%。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确认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后,有更多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达到中等运动强度标准。

P <0.001,可以证明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前后,高校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强度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没有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前,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强度表现出明显不足,造成实际体育锻炼效果偏差;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后,许多学生为达成高校规定的100km 校园跑学期目标,会自觉提升体育锻炼强度,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遏制部分学生半途而废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实践中,许多学生也会根据跑步时间、里程,调整当前运动状态,逐步优化跑步的配速、步频等指标,实现体育锻炼强度的螺旋式上升。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高、耐力较强的学生,则会以追求大汗淋漓作为体育锻炼强度指标,在消耗脂肪、塑造身体外形等方面,拥有更为明显的效果。虽然大汗淋漓的体育锻炼强度的确对身体健康有一定优势,但是不同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运动耐力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不建议学生展开如此激烈的体育运动,可以考虑在跑步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瑜伽、健身的锻炼项目,也可以达到类似减脂、塑形效果。

3.4、锻炼项目

通过“运动世界校园”APP,向学生设置100km 的校园跑学期目标,其目的是通过运动方便、无过多场地要求的跑步运动,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障体质健康。而且,在体育锻炼当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体育锻炼强度。在“运动世界校园”APP 中,除设置跑步锻炼项目外,还有瑜伽、骑行等锻炼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以表4 形式进行体现。

表4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总人数800)

通过分析表4,可以发现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前,高校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主要是跑步、球类;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跑步,球类参与人数减少,健身、瑜伽类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有一定程度的提升。P <0.001,可以证明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前后,高校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项目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选择跑步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主要原因是高校向学生设置100km 的校园跑学期目标,将校园跑成绩与体育学科的期末成绩进行绑定,以强制督促的方式,引导学生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明学生将跑步作为首选的体育锻炼项目,以完成课程任务的心态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为学生培养长久的体育锻炼习惯,感受体育锻炼对身心带来的积极影响。

3.5、锻炼组织形式

如果高校内部拥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氛围,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到体育锻炼中,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分析高校的体育锻炼氛围实际情况。如果是学生个人锻炼,无法形成更为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通常情况下难以达到长久坚持体育锻炼的效果,降低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正面影响。如果是3 人及以上的体育锻炼团体,成员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形成较为稳定的体育锻炼气氛。学生可以通过这种体育锻炼团体,与其他人进行深入交流,进而达到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满足感,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以表5 形式进行体现。

表5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总人数800)

通过分析表5,可以发现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前,大多数学生以个人或朋友小团体形式进行锻炼。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许多学生开始进行结伴锻炼。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专业的指导下,开展更科学的体育锻炼,也有一部分学生参与高校组织的集体运动。P <0.001,可以证明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前后,高校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许多学生放弃以前的个人锻炼模式,选择通过“运动世界校园”APP内置功能,与其他人进行组队,以结伴锻炼的方式共同进步。而且,高校通过“运动世界校园”APP,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大规模体育锻炼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团体锻炼的机会,对于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有较大帮助,是提升学生群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在后续的追踪式调查中,发现研究的高校学生,和其他没有大面积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高校学生,组建成跨校的小型锻炼组织,会在每周的双休日组织体育锻炼。从短期看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学生通过这种小型锻炼组织的方式,与本校与其他高校获得联系,扩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的规模;从长期看来,“运动世界校园”APP 会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高校—“运动世界校园”APP—学生的三者循环,构建更完善的体育锻炼生态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内容,可以确认高校在引入“运动世界校园”APP后,通过100km 的校园跑学期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行为习惯影响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学生的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借助“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内置功能,学生拥有更多的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方案,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坚持长时间的体育锻炼,顺利达成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标。除本文研究的6 所高校外,在研究过程中同步观察在同一时间引入“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异地高校。这些异地高校并没有将100km 的校园跑学期目标与体育课程分数进行绑定,对于高校学生的强约束性偏低。但是在应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后,许多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小型团体,以老带新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锻炼中。在最后的数据统计中,基本表现出和本文数据分析类型的内容,可以认为“运动世界校园”APP 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能够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体育锻炼对身体与生活的意义,对于塑造学生终身锻炼习惯有较大帮助。

4、结语

“运动世界校园”APP 可以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塑造全社会化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高校可以通过引入“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方式,向学生群体提供更完善的体育锻炼内容,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健康体育锻炼理念传输到社会各个领域,引导社会的体育锻炼新风尚。希望更多高校管理人员可以认识到“运动世界校园”APP 的应用价值,为我国达成全民体育锻炼目标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学期跑步高校学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带表跑步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