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高质量育人

2024-02-21严晓冬

文理导航 2024年4期
关键词:一体化高质量育人

严晓冬

【摘  要】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是指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通过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各个学科中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合作精神等品质,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本文从德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的价值,探讨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高质量育人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高质量;育人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行为水平。然而,在初中全学段德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促进初中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实现高质量育人势在必行。例如通过培养综合素质、促进跨学科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等方面,德育一体化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学生。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德育一体化的重视和实施,结合学科学习,注重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培养,营造一个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环境。同时,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其德育教育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德育一体化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一、德育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理念方面,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往往成为教育中的主导理念。由此导致学校和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德育教育往往被边缘化。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学科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师素养方面,部分教师在德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不足,缺乏全面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习与培训。还有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创新和适应性。

在课程设计方面,有些学校在德育教育课程设计上较为单一,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但缺乏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活动。需要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和学生实际结合,形成多元、富有参与性的德育教育。一些课程设计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缺乏与学生现实需求和兴趣相关的内容。德育教育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评价机制方面,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科成绩为依据,缺乏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全面评价。德育教育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的评价。评价侧重于标准化的指标和评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需要建立个性化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潜能,注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的价值

通过衔接德育一体化,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语文课堂上讲述优秀的文化故事,既能够传承文化,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科学课堂上进行环境保护的实验,既能够掌握科学原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德育一体化促进了跨学科学习的发展。德育目标贯穿于各个学科和领域,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和任务时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例如,在社会科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历史和地理知识,还能够了解社会发展背后的伦理和道德因素;在艺术学科中,学生不仅培养审美能力,还能夠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道德内涵。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衔接德育一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和问题的解决,培养创新思维;在实践性课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实践创新的精神。通过衔接德育一体化,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衔接德育一体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与学科学习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教育和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行为。通过衔接德育一体化,学生将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德育教育的融入使得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发展出更高层次的能力和素养。例如,通过衔接德育一体化,学生不仅在语文学科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学习到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观;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锻炼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的道德观念。

三、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高质量育人的策略

(一)关注全年段德育发展进阶

课程设计方面,设置德育目标和学生能力标准, 在课程设计中,明确德育的目标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这些能力标准应该贯穿于全年段,逐渐难度递增,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和道德品质。其次,引入德育主题课程,除了学科课程外,设计专门的德育主题课程,涵盖全年级的学生。通过课程的系统安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感、思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师发展方面,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德育理念、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素养,增强他们教育学生德育的能力和自信心。建立教师合作平台,创造教师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师专业交流平台。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

校园文化方面,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积极向上、注重道德和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德育素养。其次,建立德育荣誉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通过荣誉的激励和奖励,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发展德育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家校合作方面,明确家长的角色和责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明确家长在学生德育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育人目标,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定期举办家校共育活动,分享德育教育的经验和理念。通过家长参与德育活动,加深对孩子德育发展的了解,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关注成长关键期

1.起始年级

起始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新环境和新要求,需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适应训练课程,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适应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开展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毕业年级

毕业年级是学生即将离开初中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为进入高中做好准备,并面临升学考试和学业规划。在这个阶段,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和职业咨询的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组织职业体验活动和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需求和发展前景。加强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中学习做好铺垫。通过社团活动、实践课程等,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社会参与做好准备。

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高质量育人中,关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学生成长关键期,有助于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增强自信心,发展潜能,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同时,需要教育机构和教师注重个别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三)多途径与多主体的育人

1.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实现初中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的高质量育人,需要采取多途径与多主体的育人方式。首先,建立稳定的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长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道德行为和规范。通过家校共同制定的家庭作业、家庭讲座和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和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其次,依托社区资源,与社区开展紧密合作,鼓励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德育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搭建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再次,学校要统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校管理,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规范,完善德育教师队伍培养和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2.做好两个“阵地”,培育新时代的好少年

课堂阵地方面,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主题的课堂活动。通过典型案例、情境引导、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社团阵地方面,开设各类德育社团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发展综合素质。

3.开展多彩校园节日的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节日和主题,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例如,开展国旗下讲话、德育实践周、文明礼仪教育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公德,培养爱国爱校和服务社会的意识。还可以组织德育主题活动,通过竞赛、演讲、德育演出等形式,展现学生的道德风貌和优秀品质。例如,主办“道德模范”评选、社会责任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树立道德典范,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感受道德教育的力量。又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或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并深刻理解社会责任和公益意义。通过开展多彩校园节日的活动,学校可以创造一个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德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德育教育的兴趣。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全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高质量育人中,多途径与多主体的育人方式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做好课堂和社团两个“阵地”,以及开展多彩校园节日的活动,学校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和全面成长。同时,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发展,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推动德育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只有通过综合运用不同途径与主体,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實现初中全学段德育一体化高质量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俊欢,彭永彬.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德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2023,41(2):108-112.

猜你喜欢

一体化高质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