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实践辨思
2024-02-21彭美贵
彭美贵
摘 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之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渗透功能、引领价值和导向作用,亟需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应然与必然,深入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实践路径,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实践机理;铸魂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3-0089-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力量”[1],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2]这些重要论述为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是指将核心价值观内蕴的价值立场、观点和方法等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精神理念、价值遵循及实践要求,像一根价值理念红线一样,有机融通贯穿于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信仰培育实践当中,进而从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及宽领域发挥独特价值引领及规范效应的功能。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积极构筑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师信仰培育之路,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渗透功能、引领价值和导向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举措和应有之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应然与必然
如今,应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和相互激荡的严峻局面,积极构筑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之路,既是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又是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必然要求,同时还生动彰显为坚决捍卫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的根本保证。
(一)切实维护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抵御源自国际范围的意识形态风险挑战,日益凸显其紧迫性。同时,伴随国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在高校领域,接受多元文化思潮,并且不时遭受部分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的青年学生,包括部分青年思政课教师,其思想动态与行为发展易受潜藏危险因素或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因素影响。
为应对从未间歇、手段更加隐蔽的国内外意识形态风险和挑战,各高校亟需采取果断措施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勉励青年务必“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强调“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3]。立足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前沿阵地,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更是责无旁贷。由此,应充分体认:对于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双重挑战和风险,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使命在肩,理应冲锋在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大力发挥思想引领和风向导航效应,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引领功能与导向价值,为强化和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二)深入推进高校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和实践
探索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
高校铸魂育人的战略工程”[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样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国内学界已经持续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无疑至关重要,对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戮力同心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且深远。由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关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理论研究依然需要进一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得到切实加强。
深入开展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其现实性上,与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密不可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任何企图否定其作用的思想和言行都是错误、且乏远见的,因而无法成立的。由此可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并发挥核心价值观对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思想引领和价值示范效应,的确是一项亟须深入推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一方面,有助于挖掘理论研究的历史纵深,拓宽横向研究视野,从而使理论研究在深化和细化方面下功夫,为彰显鲜明时代性和大众化特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前和今后每个追求中国梦的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自觉遵循并深入践行,帮助他们切实将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在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导向,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
(三)坚决捍卫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
“思政课是塑造信仰的课程,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信仰”[5]。当前,尤其在应对“两个大局”情境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只有确保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湛,才能在铸魂育人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和热血。在防范青年思政课教师受国内外不良思潮的侵蚀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其正确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机制,反映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伟大实践,赓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治理念,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6],勉励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6]。立足新时代,积极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这是对新时代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指示精神的积极回应,也是彰显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倾向,以及切实增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执行力的重要途径[1]。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有助于强化价值导向的自觉遵循。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个体的价值引领和示范功能。社会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价值观,价值观总是通过个体的具体体会涵咏、亲身践履才得以传承。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针对国家和社会,而且也针对个体层面提出了价值诉求与行为准则,指出了个体价值选择的可能方向和应然归旨。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增进价值共识、汇聚信仰力量、发挥情感认同及促进理性反省,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厚植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根基,并进一步在全社会广泛影响带动其他青年群体积极发挥价值引领和思想导向功能,从而以效应外溢方式增强其在信仰培育领域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更加扎实有效,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7],推进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更加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
(一)从宏观理念深刻领悟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
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实践规范
要达成信仰培育目标,除了要多维度开展并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方式方法,还必须立足新时代,进一步从宏观理念明晰阐释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实践规范。
一是坚守政治理想信念。由于职业身份的特殊性,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必须“深刻理解‘政治要强’的内在依据、科学内涵,不断筑牢政治信仰、淬炼政治定力、涵养政治担当[8]”。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在实际工作层面是从属于意识形态工作范畴的,而“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 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做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9]”。因此,在涉及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问题上,高校应进一步引导教师坚守政治信仰,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永葆政治底色。
二是聚焦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要进一步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引向深入,特别是要针对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基本要求、实践指向、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等,结合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聚焦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这个实质性问题上来,为思考分析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实践作准备。
三是熔铸信念与价值“合金体”。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客观上必须自觉强化自身核心价值和坚定信仰的内在融合,培育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成为信念坚定不动摇、核心价值坚守无偏差的理论先锋。为此,必须促进核心价值观三层面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与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相应层次的逐步融入,从国家到社会到个体,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维构建和生成发展,真正厘清融入信仰培育主題,考量融入信仰培育各方面与各环节,突破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不仅从理念上,而且从操作层面整体推进,力求同频共振,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引导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为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倡导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
信仰培育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必须着眼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大格局根本任务,为信仰培育打开广阔视野和足够空间,同时,鉴于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是一项具体而微的工作,因此必须从小处着眼。为此,务必在落细、落小及落实三个维度上下功夫。
其一,要落“细”。所谓“细”,即要求着眼于细微教学、细微科研、细微作业等环节进行考核和推进融入,分析思考和分析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的三重维度。要在细节方面全力领悟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核心理念和要点,使融入信仰培育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细节性方面和环节相匹配相融通。尤其是针对解决融入培育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务必重视开展深入细致调研,抓好“融入培育”核心要义,积极挖掘震撼青年思政课教师心灵的丰厚信仰素材,开展入心教育,细致入微彰显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的智慧和力量。
其二,要落“小”。所谓“小”,即要求小切口、小众化、小频段。坚持在学思践悟中生动贴切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一线教师,深受高校青年大学生或团队的喜爱与尊重,为此,更要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小细节、小环节入手,激励他们善于且乐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到自身信仰培育实践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强对党政方针的理论学习,促进良好德行使得自身信仰培育提升到新的境界和层次水平。
其三,要落“实”。所谓“实”,即要求做实事,出实招,谋实效。为此,立足新时代际遇,缜密探索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要做到实处。教育引导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通过扎实努力、奋发有为,在信仰培育问题上自觉自省,针对信仰培育遇到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关注思考,为提升实效而不懈努力。
(三)鼓励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和非思政课教师
加强对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交流
朋辈交流互鉴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沟通促进成长,为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和非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互学互鉴,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一是提倡自我反省的态度。认真查找和纠正自身在信仰培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在精神层面和物质条件保障方面,对存在问题或偏差开展深刻反省,防范消极影响融入信仰培育,进而提升信仰培育实效。
二是采取交流互鉴方式。以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方式,搭建院校、院系之间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主题的学术沙龙、联谊交友等活动;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以及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及互鉴交流,引导思政和非思政课青年教师充分展现各自特点与优势,展现魅力和个性,增进共识,提升境界。
三是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这是指构建朋辈交流团队,结成伙伴关系,发挥组织和机制效应,加强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宣传的良性效应发挥与影响,合理吸收各种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特别是主动围绕信仰培育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探讨,有助于群体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
教师信仰培育的反馈方式和长效机制
持续巩固强化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成效,还需认真探索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多维反馈方式和机制。所谓反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信息、反映等)返回”[10],反馈机制则是指信息、反映等的返回机制。积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之路,使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能够行稳致远,必须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在反馈机制的建立及完善中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守正创新。
首先,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持续加大正向反馈的评价力度。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且长远的,而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并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汲取力量支撑。由此,应加大针对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正向反馈评价力度,教育引导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充分认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激励他们自觉守初心、担使命。
其次,通过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凸显正向反馈效应。推进“双轮驱动”,一方面,思政课程在促进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思政课程本身富含核心价值观和信仰培育的精神养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自觉体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坚持不懈运用于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中。另一方面,应重视从宏观层面上深刻领悟课程思政在促進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信仰培育的重要作用,如应充分体认课程思政的启智润心、以德育人的价值及效应等。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实践进程中,为实现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的顺利推进,特别需要打造双向沟通和反馈桥梁,如建立跨年级学术共同体等,合力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和载体,合力促进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为信念坚定不动摇、核心价值坚守无偏差的精英分子和理论先锋。
最后,激励构建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的长效机制。为加强效果评估和周期考核,亟须主动“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1]。其一,将思想考核与业务考核有机结合,思想考核重在考核是否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12];业务考核重在考核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在考核评价时高度重视将红与专两个方面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其二,激励青年思政课教师坚持不懈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信仰培育的重要引领文化因子来看待;其三,建立健全长效联动机制,防止抓而不紧、抓而不常、抓而不实,坚持不懈巩固和强化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确保持续切实提升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培育的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9.
[3] 新华社.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5).
[4] 骆郁廷.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20).
[5] 沈壮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6).
[6]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60.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8] 王树荫.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3).
[9] 姜辉.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上下功夫[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9).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 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60.
[11] 冯建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内涵、理路 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 社,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