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土楼:山作绿屏听雨眠

2024-02-21张立峰

科学24小时 2024年2期
关键词:土楼福建

张立峰

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曾吸引无数影迷前往福建土楼。影片中结构精致、风格独特的土楼,令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椿”的居所,外形为重心圆,复刻了现实中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承启楼的样貌;好友“湫”的家,则外形方正,出自永定的世泽楼,二者合起来寓意为“天圆地方”。

福建土楼的建造史长达千年,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乡的馥馨楼,它始建于唐代大历四年(769 年)。经过历代营建,上千座或圆或方或椭圆或弧形的土楼,如今依旧静静地坐落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平和与华安等地的山村间。

2008 年7 月6 日,福建土楼在第32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专家们认为: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与许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不同,福建土楼至今依然有人居住,将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蕴藉在客家人平实的日常生活中,是世界遗产中少见的“活”标本。

福建土楼多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由1 座方土楼、3 座圆土楼和1 座椭圆楼构成,整体布局酷似“奥运五环”点缀在青山梯田间,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土楼群”。在永定区湖坑镇有个500 余户的小山村,群山环抱,洪川溪穿村而过,30 多座土楼散落于溪水两岸。举目远望,青山隐隐,碧水迢迢,加上农田、水车和座座土楼,构成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土楼选址多依山傍水。依山而立,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土楼背后除了有山岭护卫,还要确保林木繁茂,从而能蓄积雨水,避免水土流失或山洪侵害。土楼周围河溪环绕,既可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也提供了充足的生活饮用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十分重视对“风水林”的保护,在福建永定民间就有句俗语:“若要穷,砍后龙;若要了,破水口”,体现了“风水林”对当地人的重要性。土楼地基高度与河溪水位线要高差适宜。土楼地基退后并高于周边河溪水位,可以避免被水淹的风险。但是,基址也不宜距离河溪过高、过远,以免取用生活饮用水不便。如永定区的荣盛楼,建于河溪后约10 米,高出水位线约2 米,从土楼大门步行到水边的时间不到1 分钟。可见,建楼者在选址时已经充分考虑地理、水文和气候等自然条件。

土楼密布的闽西南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每年会遭到数次台风侵袭,时常受到洪水和大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夯土筑成的土墙若被洪水长期浸泡,会有坍塌的风险。为此,很多土楼外墙基座都使用石料砌筑加以保护。

客家人将土楼地基的基坑称作“大脚坑”,地面以下的基础叫“大脚”,上面的叫“小脚”。“小脚”的砌筑材料大多是溪边或者河边常见的卵石,且小头朝外,层层垒叠后很难撬动,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防备敌人对墙基的破坏,又不惧洪水对墙基的浸泡。南靖县怀远楼的“小脚”基座的高度超过3 米,也超出当地历史上最高的洪水水位。在1982 年的“9·22”大洪水期间,怀远楼被洪水浸泡三个昼夜依然安然无恙。

土楼还设计了巧妙的排水系统来应对内涝。常见的做法是,在土楼外围屋檐口对应的地面设置明渠,有序排引屋檐落下的雨水和邻近山体溢出的山水。土楼内部设有天井,天井一般低于四周通廊地面的高度,避免雨水对廊内木构建筑的浸泡。天井本身中间高,四周低,靠近大门的地方又比别处更低,以便快速排出楼内积水。有着300 多年历史的承启楼,正是具有这样的排水系统才能在频发的台风中安然度过,避免内涝的发生。

土楼的屋顶像一柄巨大的“雨伞”,为土楼遮风挡雨。屋顶一般采用“人”字坡,出檐通常超过2 米。始建于清朝雍正十年(1732 年)的南靖县方形土楼和贵楼,瓦屋顶出檐竟长达3.3 米,九脊屋顶高低错落,不但显得格外壮观,还能有效应对风雨对土楼外墙的破坏。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年降雨量高达1600 毫米,加上常有台风侵扰,狂风裹挟暴雨时常危及土楼的安全。为了提高夯土墙的坚固度和抗水性,客家人采用了由黄土、石灰、河沙按照1:2:3 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三合土”夯筑土楼围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还会在三合土中加入红糖、蛋清和糯米汤水作为黏固剂。

有人曾将这些坚固的夯土块置于风雨环境下进行“侵蚀”模拟实验,结合当地气象观测数据,估算出土楼夯土墙的年均侵蚀深度仅为2 毫米。振福楼的墙体厚达1.5 米,据此推算,受风雨侵蚀的理论寿命可达700余年。如今,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土楼仅存寥寥几座,现存土楼楼龄多数为三四百年,这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土楼一般分为四层,底层是厨房,并蓄养牲口家禽;二楼存放粮食;三楼给孩子住;四楼才是大人们居住的空间。其中诸如生活设施、祭祀场所、议事场地等一应俱全,一座土楼就像一个小社会。

从功能上看,土楼不仅满足了聚族而居、安全防卫的需求,也具备冬暖夏凉、干湿适宜等居住优势。

在洪坑土楼群中,振成楼以富丽堂皇的装饰著称于世,被誉为“土楼王子”。这座楼的建筑格局、外形风貌、开间大小、生土厚墙、楼层高度等均符合传统圆土楼的典型特征,极具代表性。

经过气象要素的长期现场对比观测,不论四季更迭,还是晴雨变换,振成楼内的温度、湿度都比现代砖楼要平稳得多,更加符合人们对温度、湿度等居住环境的要求。在夏季,当砖楼内出现大于或等于35℃的高温时,振成楼内的日最高温度几乎稳定在31.8℃以下,凉夏效应十分明显;当冬季冷空气侵袭时,振成楼内的温度却高于砖楼,室外降温幅度越大、降温越剧烈,其对比保暖效果越明显。

振成楼之所以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与它厚实的夯土墙有密切的关系。在质地上,未经煅烧的生土墙体,热容量较大,而煅烧的砖墙虽然坚硬,热容量却变小了。振成楼墙体底部厚1.35 米,顶部也厚达0.9 米,与0.24米厚的砖墙相比,前者约是后者的4 倍。这些因素导致土楼墙体的导热量或热损失都相对较小,缓慢的室内外热量交换使得室温变化趋于平缓。

由于土性温和、存在夯土间隙等因素,当外部环境潮湿时,土墙可以吸湿;而天气干燥时,土墙又能释放出水分。因此,相对而言土楼中的空气总是干湿适中,适宜居住的。有时候,由于热力、动力等气象条件配合,在土楼内会形成回旋的气流涌向上空,这些气流还可以搅动、带走楼内浑浊的空气,使得室内空气更为清新。

土楼虽被大山所包围,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夏长无酷暑,冬短不严寒。依山傍水而居的客家人,巧妙地利用了山水之间狭小的平地和随处可见的生土、木材和卵石等材料,打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楼建筑群。这些富有美感且实用的土楼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又与自然环境融合无间,体现出中国人独有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观。

猜你喜欢

土楼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福建医改新在哪?
游福建的永定土楼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