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研究

2024-02-21邹婷婷

中国军转民 2024年2期
关键词:党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融通机制。“党建+”是指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党的领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机融合。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融通机制,分析党组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研究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机制

一、“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的意义

“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融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将党的理论和政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其次,这种融通机制可以促进高校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党组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融通机制,可以增强党组织在思政教育中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员教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的关系

现阶段有关“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问题现状,要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如将“党建+教研活动”融合起来,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坚强阵地;将“党建+科学研究”融合起来,打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坚强阵地;将“党建+教学改革”融合起来,打造高校人才培养坚强阵地。新时代下要开辟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在二者息息相关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深度融合、形成合力的育人最佳路径。[1]

三、“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的现实困境

(一)党建工作开展时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建工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学生思想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学生随大流现象较为明显,不重视思政课,思政课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2]一些高校党建和思政教学融合工作不够,对思政教学工作不重视,只强调专业课的发展,致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智能脱离其他学科单独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二)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的融合缺乏常态化,平台协调性差

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的融合缺乏常态化,平台协调性差,导致两者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机的互动机制。这限制了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教学的协同效应,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素质的提升。因此,建立起常态化的融通机制,加强平台的协调性,对于党建和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党组织应该合理利用网络的发展优势开展工作。然而,学校在建立教育平台不够完善,导致各个平台之间没有互动性和协调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党建与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动力不强

在当前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以理论为主的问题,讲授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更多情况下关注的都是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以及法治意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国家和中共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理所应当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习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任务不全面,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良好发挥育才功能。

四、开拓“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创新路径

(一)创新“党建+教研活动”工作模式,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坚强阵地

为了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我们可以创新“党建+教研活动”工作模式,以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坚强阵地。在这一工作模式下,党组织与教研团队密切合作,通过共同研究、讨论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党组织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引领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教学中。教研团队则通过实践探索、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密切的合作機制将有效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党组织和教师团队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平台,培养了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助力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4]

(二)创新“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打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坚强阵地

为了打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坚强阵地,我们可以创新“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党建工作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的开展。首先,党组织可以组织专题研究和学术讨论活动,建立学术交流平台,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促进学术思想碰撞和交流,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其次,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党刊、党报等宣传媒体,加强理论宣传工作,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传播给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党组织还可以组织理论宣讲团队,走进校园和社区,向师生和社会群众普及党的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创新“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党组织的领导和引领作用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应用,推动理论研究成果为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服务。[5]

(三)创新“党建+教学改革”工作模式,打造高校人才培养坚强阵地

为了打造高校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我们可以创新“党建+教学改革”工作模式。首先,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教师团队进行课程思政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将党的理论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其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周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经常性地为高质量教学把脉,实现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课件。在此基础上,“‘思政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教学体系——精心指导学生开展红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每年组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工作,蹲点调研并指导基层社区开展工作,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课外,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有料、更鲜活、更接地气。[6]

(四)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室和党建文化长廊,以“党建+”模式推动思政教育教学融通工作全覆盖,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为了全面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工作,我们可以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室和党建文化长廊,运用“党建+”模式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党建工作室和党建文化长廊的创建将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工作的全覆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7]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和探索“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我们可以看到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政治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实现高校教育质量稳健提升。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王军辉.理想信仰教育下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协同创新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A2):200-201.

[2]崔士祥.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3-4.

[3]龚建东.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5):318-319.

[4]付晓琳,张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研究—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2022,(01):156.

[5]任鹏,赵海男.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课建设的深度融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5):112.

[6]马天天.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9):38.

[7]周嘉鸿“大思政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

(作者简介:邹婷婷,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党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