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策略研究

2024-02-21刘洁雷宁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游戏材料环境创设幼儿园

刘洁 雷宁

作者简介:刘洁,大连市中山区东港第一幼儿园高级教师。雷宁,辽宁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决策咨询专项课题“儿童本位视域下幼儿园游戏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21ZXB013。

摘要:幼儿园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是承载教育意图、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课题组将游戏环境和材料投放作为课程支撑,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属性与功能,厘清目前部分幼儿园存在人为限制环境材料属性、欠缺交互过渡空间设计等阻碍幼儿在环境和材料的支持下获得游戏经验的问题,提出了空间属性支持策略和课程属性支持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材料;投放策略

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游戏环境的暗示功能和游戏材料的引导作用是幼儿能力发展以及经验储备的关键媒介,也是决定幼儿游戏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支持幼儿发展、构建幼儿园支持性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策略,既是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需要,也是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发展必然。本课题组从“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相关理论依据入手,梳理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的核心概念,分析当下幼儿园在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阐明本研究的意义,推动幼儿发展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

一、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的关系与核心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广义环境的角度对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的概念进行了总体概括,提出幼儿园里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物的要素,也包括人的要素。游戏环境包含环境、材料以及与环境互动的人。

本研究所指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是指为幼儿游戏提供的开放性环境和材料。所有能支持幼儿发展的环境、材料和人都应是开放性的。支持策略的研究从空间、课程两种属性维度进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开放性环境和两种支持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为幼儿园提供多元思考、实践角度以及指导策略。

二、当下幼儿园在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环境创设成人视角

1.环境概念理解不清,缺乏关联性设计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往往把“环境”理解为单一维度的物理环境,而对环境空间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未充分地考虑,这就导致其在进行环境空间定位时存在单一指向、单一功能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空间设计与空间定位的人为割裂(空间和内容不能融为一体)、空间设计缺乏对人性和心理的考量(反人性设计)等问题。

2.空间封闭独立,缺乏共享性暗示

不重視环境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在联系,对环境空间定位的属性单一而固定,游戏空间主体之间缺乏有机整合和联系,没有设计带有暗示性的“过渡空间”等问题,都会导致游戏环境处于封闭状态,不能实现各主体空间之间的功能共享,更阻碍了幼儿对于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双向或多场域交流,从而人为地遏制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性、合作性、创新性和持续性等高水平游戏行为的发生。

3.无“动线”考量,缺乏人性化设计

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没有从人体力学、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角度思考幼儿对环境的需求,导致每个游戏空间设计得局促、无拓展性,幼儿在游戏空间中行动受限,人为地增加了安全隐患和游戏难度,不利于幼儿进行高水平的游戏探索。

(二)材料投放功能受限

1.材料的属性功能被人为限制

从单一角度出发设计材料功能,会导致每个游戏区域的玩法固定、材料固定,不能为幼儿提供探究和持续挑战的空间与机会。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对游戏材料、课程等内涵、功能及相互关系的理解。环境、材料本身就是课程内容的物化呈现,创设环境时开发材料的出发点是要通过隐藏在其中的教育价值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支持幼儿发展需要。因此,幼儿园和教师要从发展性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在设计游戏和投放材料之前先考虑清楚其对应的教育功能,通过材料中蕴含的本体属性和课程属性的隐性功能实现课程价值。

2.材料投放目的“高指向性”

游戏材料除了自身的本体功能之外,还有与课程高度相关的内隐价值功能、表达表现功能。幼儿是基于材料的自然属性和多样性功能来进行游戏选择的,正是这种显性+隐性的属性拓展了游戏内容,提升了游戏价值。而在实践过程中,材料自身的本体功能通常是部分教师投放材料的唯一选择标准,教师会将每种材料人为地定义为唯一的使用对象和使用功能,这种成人视角下对材料的暗示,不仅忽略了材料背后内隐的目标价值和功能,也限制了幼儿对材料功能的想象力,其不能支持幼儿对材料共享性的选择和使用,更无法支持幼儿创造性组合游戏材料。

三、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空间属性支持策略

空间环境本身具有教育属性,这些教育属性要共同支持幼儿全面持续发展。因此,每个环境和空间除了指向功能之外,还要从理念、共享和无障碍三个角度出发,为幼儿多元学习和发展提供开放性选择的可能。

1.共享性支持策略

共享理念对于环境创设的意义在于环境的开放和共享,它不仅是指空间、场地的共享和使用,更大意义在于连接不同环境中多种功能和多元需求下的空间、场地,带动游戏过程中主体空间和非主体空间的空间联动与功能联动,为丰富和拓展幼儿深度学习、探究提供机会和可能性。

一是理念共享。空间环境是与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课程理念、文化底蕴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环境空间创设的内核,幼儿园的空间环境也必然能投射出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因此,环境创设应承担“以儿童为中心”、支持幼儿自由探索教育理念和发展理念的物化功能。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空间时应共享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准备可以自由活动的环境,达成理念与环境的互为彰显。

二是空间共享。在游戏空间的设计上,幼儿园要顺应幼儿的能力发展方式,厘清幼儿认知能力与空间的相关性,既强调每个空间区域的独特发展点,又凸显空间与空间功能的关联和辅助,让游戏空间的存在以共享和整合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教育在复杂的空间因素互动中自动发生。同时,创设通透性的游戏环境空间,尽可能促进多个游戏空间的物理性连通,扩大游戏空间的开放性,为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区域环境进行整合性游戏提供空间支持,这是激发幼儿与空间环境交流互动的关键要素。

三是功能共享。幼儿园里每一处环境空间都有其专属功能,依据课程目标创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既定的确定性发展空间,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幼儿发展提供了偶然性和可能性发展空间。因此,幼儿园应注重环境创设的功能共享,既有预期目标又有开放性目标,给幼儿带来全面发展的学习机会。

2.无障碍支持策略

幼儿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既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又要支持幼儿无障碍地自主发展。一是无障碍动线设计。动线设计是满足幼儿行为心理对空间的需要,合理的动线设计有利于帮助幼儿与环境建立正向互动关系。无障碍动线设计是依据幼儿游戏需求用动态的环境随机组合方式暗示、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是隐性的游戏规则和物化的游戏目标。二是无障碍掌控感设计。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无障碍掌控感来自游戏环境和材料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游戏规则满足幼儿的操作需求,又得益于自然结构性投放策略的直接作用和经验系统化投放策略的间接作用。

(二)课程属性支持策略

材料就是“无痕的课程”,在课程中向幼儿发出“无声的邀请”,其既有自带的自然属性功能,又蕴含了课程目標下独特的课程属性功能。特别是后者,为幼儿在课程中的主动学习提供了针对性支架。本课题组从材料在课程中的支架性和开放性功能入手,研究材料投放的策略。

1.支架性投放策略

支架性投放策略的核心是主题目标,重点是分析材料中外显和隐藏的学习目标,为幼儿游戏提供基础性材料。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材料是让环境具有教育意义并能对接课程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考虑在课程目标下有哪些材料可以直接或间接为幼儿提供学习支持;二是考虑每种材料可能会带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三是考虑材料之间可能会出现的组合方式有哪些;四是考虑每种材料投放的方式和时机。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师预期的引发学习支架的假设,支持幼儿自主经历感悟、探究、获得、应用的学习循环,使幼儿实现真正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

2.开放性投放策略

开放性投放策略的核心是无边界,重点是分析材料的目标想象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材料既有指向循序渐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阶梯、有规则性的预设支架功能,又有无边界地支持幼儿自由多变的创造性游戏的功能。幼儿在觉察和识别材料与现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认知能力发展中,除了需要依靠教师直接告知,更需要其在实践中感知、体验、理解和自我建构经验。因此,开放性的投放策略会增加幼儿与多元材料的互动机会,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和经验。开放性材料包括拓展性材料和创意性材料:拓展性材料是对基础性材料的丰富和拓展,解决的是材料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创意性材料是与游戏相关度不高甚至不相关的材料,解决的是材料投放广度的问题。拓展性材料和创意性材料的结合应用,保证了开放性材料投入的层次、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雷宁,肖文.幼小衔接:科学做好身心准备[J].辽宁教育,2021(18).

[2]罗英智.“安吉游戏”的实践样态与推广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2022(4).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游戏材料环境创设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在区域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游戏环境,随心舞动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关注区域活动的层次性,让环境材料推进游戏发展
简析环境创设与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