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如何持久可持续?

2024-02-20邱德峰杨贤艺黄娅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双创意大利

邱德峰 杨贤艺 黄娅

摘 要:双创教育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意大利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意大利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实践及经验进行分析,发现意大利在创业型大学、国际化发展、学位创新改革以及专业集群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形成了以高校自治与国家评估的双向规导,知识合作—混合实验室的先锋发展,高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势共赢,社会包容—“第三使命”职能的有效拓展的教育体系,可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意大利;双创教育;创业型大学;第三使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10061

How C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 Sustainabl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Italy

Qiu Defeng1, Yang Xianyi2, Huang Ya2

(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School of Art Education,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 and Engineering,Chongqing 402560,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China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This study focuses on exploring Italy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iming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typical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Itali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study found that Italy has actively explore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egree innovation reform, and professional clustering,and has formed valuable experiences such as "bidirectional guidance of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national evaluation, pioneering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cooperation-innovation labs, advantage-sharing of region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ecosystems,and effective expansion of social inclusion-third mission.These experienc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pir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Ital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The Third Miss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0 引言

堅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作为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了理论探索和实践转型并向发展的关键期,面临着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意大利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国之一,其政府一直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健康科学与农业食品等传统优势领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应对了校企知识交流与合作、创新潜能挖掘和平台数字转型的挑战,凸显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与国际化并生的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及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1 意大利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实践

与我国相似,意大利也拥有密集的大学网络,且在规模与地理位置上都存在鲜明的异质性,而这一特点为意大利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注入了重要内驱动力,与地区发展相协调。意大利并非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但近年来其高等教育系统在技术转让等社会服务方面始终保持较强的活力,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工程、化学、医学和生物学4门学科的迅猛发展,使意大利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在国民受教育水平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的情况下,相关科学成果产出名列前茅。其中,创业型大学革新理念、国际化发展战略、学位创新改革与专业集群化理念都起着关键作用。

1.1 创业型大学理念革新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第三使命”的产物,两者紧密相连。“第三使命”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与企业、公共组织和社会进行“知识交流”,这是创业型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1]。同时,创业型大学是大学“第三使命”在更高阶段的表现形式,其创业行动丰富了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内涵,实现了教学、科研、创业/社会服务的整合,通过转化科研成果直接为产业和社会服务,进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2]。Bronstein&Reihlen[3]在Etzkowitz等[4]建立的创业型大学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大学不同的制度特征,如治理和组织模式、人力资源、财政资源、基础设施、使命和战略、位置和生态系统等开发了4种不同类型的创业型大学。但事实上,创业型大学很难据此严格分类,大多数情况下,大学实际上不止属于一个类别,如意大利创业型大学的代表——博洛尼亚大学,其结合了技术—创业和商业—创业两方面属性。博洛尼亚大学设置了两个负责相关运作的独立部门,通过增加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协议数量,创建衍生公司从而提高从研究成果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大学初创企业发展的网络。具体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成立AlmaEClub俱乐部,AlmaEClub俱乐部主要是由博洛尼亚大学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博士生组成,以学术创业为中心,组织不同院系成员讨论和开展有关创业的具体项目;第二,设立AlmaLaBOr创客空间,在该创客空间中,学生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创建和测试创新产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培训和支持;第三,该大学和意大利工业家协会的地区分支机构——艾米利亚地区中心共同创建孵化器,为初创者提供成长条件。创业型大学并非孤立运作,而是与其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紧密相连,多元合作促进文化发展、经济和社会创新,加强高校与地区、国家和国际各级外部利益相关方联系,同时为学生创业提供各项服务。

1.2 国际化战略发展

意大利的国际化战略充分体现了“自下而上”的特点,大多数意大利学校的国际化政策侧重于国际博士生、双硕士学位、教师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通过开展客座教授或客座科学家等研究交流项目,促进地中海南部国家和撒丁岛地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国际化与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往往是相互促进的,例如博洛尼亚大学作为欧洲历史悠久、声誉较好的大学之一,其在国际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博洛尼亚大学与该地区的其他大学和不同利益相关方积极合作,其中包括与艾米利亚—罗马涅的其他大学联合开发硕士课程,该课程以本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集群(汽车部门和农业部门)为开发重点,采用全英文授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和创业价值,极大地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巴里大学(University of Bari Aldo Moro)的国际化政策也具有较大影响力,其以教学国际化为基础,开发相关国际学位课程,吸引国际学生或海外研究人员前来攻读博士学位等。在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发展中,企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5],意大利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为国际学生提供了较为前沿的技术知识以及实践场域。另外,国际化战略还蕴含了国际服务精神,例如对当地难民狀况的持续关注与深度参与,其中巴里大学终身学习中心就是国际化战略的典型代表,该中心集合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团队,为移民和难民提供职业教育,通过认证正式和非正式环境中的职业能力(软技能)支持难民融入社区,促进移民和难民融入劳动力市场,该中心也被欧洲大学协会认证为高校知识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实践机构。

1.3 学位创新性改革

在意大利,由于生产部门对高水平技能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政府及高等院校在学位认证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例如在培养工业博士方面,意大利高校制定了基于为博士生提供研究机会和就业经验实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博士生学术研究方面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上,意大利高校推出了PHD Italents项目,该项目由意大利工业研究部资助,项目分为3个阶段:确定供需匹配、管理和监测、组织跨领域活动,旨在开发具有高度创新性和较大影响力的项目[6]。为了吸收优质人才加入到该项目,项目公司鼓励博士生到合作公司的相关部门开展研究活动,项目公司为雇佣博士生的合作公司提供联合资助。该项目取得了较大的成功,2016年启动之初就收到超过600家企业的申请,且博士生获得学位后,大约1/3的公司向他们提供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都灵理工大学对学士学位也进行了创新,该校与高职院校合作推出新的大学学位,即参与合作的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与都灵理工大学提供的专业学士学位相结合,使得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仅需在都灵理工大学学习最后一年便可获得专业学士学位。学位的创新改革在提高就业率及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4 专业集群整合驱动

意大利中小型工业企业与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工业联合会建立了广泛且牢固的合作关系,大学以专业集群和研究实验室作为交流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或展开合作。高等教育机构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成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锚定因素。以托斯卡纳为例,托斯卡纳大区在生命科学的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2004年,该区利益相关方成立了托斯卡纳生命科学基金会,以促进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转化,旨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2011年,托斯卡纳大区创建了托斯卡纳生命科学集群和生命科学区域技术区,聚集生命科学方面相关研究并发展活动,促进知识和技术转移,实现区域发展。该集群包括大约190家企业,佛罗伦萨、比萨和锡耶纳等地的大学以及圣安娜、比萨和其他公共和私营研究组织等众多力量参与。专业集群成为驱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其背后所蕴含的整合理念在意大利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意大利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经验

2.1 高校自治与国家评估的双向规导

意大利具有较为成熟的高校自治组织网络,高校在国家监管框架下可自行决定其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在教育部及国家大学评估局(ANVUR)的实时指导监督下,各个大学得到了高效稳定的发展,例如意大利教育部推动的“三年战略规划”项目:每3年各所大学在参照教育部所提出的优先事项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及目标,战略目标最终是否达成则由教育部出台的相应指标决定。相较于其他欧盟国家,意大利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指标更为多元,考虑到了不同层面的需求。国家机构对学生职业生涯、学术人员的科学产出、相关行政人员、研究计划、研究质量、国际化、教学、高等教育预算、可持续性、知识交流和参与活动等指标进行综合数据收集,并形成数据库。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每所大学都可以监控和跟踪这些指标数据,以了解其在意大利高校中的定位,方便各大学将活动和成果与系统内的其他高校进行比较。

对于“知识交流与活动参与”和“第三使命”这两个核心内容的评估,意大利相关机构也进行了长期探索。特别是面对大学“第三使命”如何进行有效评估的难题,意大利国家大学评估局进行了有效尝试,并将其列入国家研究质量评估项目(VQR)组织进行审议:将“第三使命”定义为大学通过知识的转让与增值,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包容性来开发评估模型,确定标准化指标,以评估公共和社会产品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对指标进行集块化、操作化处理,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与企业互动的次数、初创企业学生数量、评价与外部利益攸关方的合作、参与创业教学活动等方面,还包括以外部评估者以定性方法为基础的评估策略,如自我评估、外部评估和循证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评估体系效果的发挥也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其提供保障。首先,高校“第三使命”相关成果为国家研究质量评估项目(VQR)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央政府对高校相关绩效及资助分配密切相关,同时“第三使命”作为高校发展的基本任务,也纳入“三年战略规划”,只有每学期末目标达成,才可获得相应资金资助。其次,个人激励和招聘制度的支持也有助于刺激高校机构内部的创新创业发展。例如,向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假期,为其创新想法付诸实践提供条件;或在学术人员从事创业工作时,对工作时间进行不同的兼并计算。巴里大学(University of Bari Aldo Moro)也出台相关规定,认为非公司学术人员所从事的创业工作与研究和教学职责并不冲突。除此之外,大学在招聘时也逐步将创业相关的技能和经验纳入考量范围。

2.2 知识合作——混合实验室的先锋发展

在意大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混合实验室(Contamination Lab)扮演了重要角色,意大利的混合实验室被看作是创业教育中心,中心通过制定相关的活动计划,以培养不同教育背景和水平学生的创业思维[7]。混合实验室为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或教师、组织和公司提供了非正式聚会场所,在此不同理念、想法之间可以产生交流碰撞,最终促进新的想法、项目和公司的诞生。混合实验室具有跨学科与中枢性的特点,其支持创业文化,加强了跨学科活动,并通过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而创建新的商业项目,在当地和全球的学生、研究人员和企业家之间搭建桥梁。也正是这些创新机构为学生与教师搭建了创业平台,并通过PBL、跨学科课程、实习、团队作业等方式来开展活动,体现了双创教育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与创造思维,提高双创教育吸引力。

2.3 高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势共赢

众所周知,意大利各地区经济、人口、公共设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北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密度最高,是中小企业聚集地,皮埃蒙特和艾米利亚—罗马涅(Piedmont and Emilia-Romagna)是重要的制造业地区,而南部地区类似出口型企业则较少,这对意大利大学及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催生了众多以高校作为动力源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大学作为区域网络的中心,肩负了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职能,例如卡利亚里大学在撒丁岛地区与该地区政府、商界、风险资本和社会代理人之间建立了关系网络,并形成强有力的联系。利益相关方通过采取积极举措改善撒丁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表现,特别是帮助农村地区在通信技术、农业食品、旅游和文化遗产领域等方面创建了企业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激活了当地产业发展活力。不同于单纯以专业集群为渠道的知识合作,区域生态系统虽然是地方性的,但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专业领域,他们可以依托地方平台建立更广泛的利益网络,并向不同社区提供专门化服务。例如规模较小的高校成立联盟,彼此之间分享服务与协同,开展活动,形成一种共同的双创文化,该制度既提升了学校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形态,在提高当地相关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高校创新创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为学生明晰就业规划、培养就业能力提供了支持。

2.4 社会包容——“第三使命”职能的有效拓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第三使命”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创业型大学中,不同于以往的社会服务,“第三使命”的内涵更具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8]。意大利高校也据此扩大了“第三使命”的参与范围,更贴近于Goddard[9]和Dinges等[10]开发的“公民大学”模型。上文所提及的“第三使命”评估模式也是基于将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这一内涵所开发的,在该模式中,不仅评估传统的“第三使命”指导下的创新创业活动,还纳入了公共卫生、文化活动、文明遗产和终身学习等领域新形式的知识合作内容。“第三使命”评估模式的演变推动了大学广泛的文化及社会参与,增强了对其自身文化角色和社会使命的认识。意大利多所大学根据联合国发布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组织参与“第三使命”活动,例如帮助解决老龄化、可持续能源生产、智能移动解决方案等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大学提供了一个协调纽带,促进了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以及相关战略信息在高校内外部循环流动。不少大学与博物馆、剧院、歌剧院、考古遗址和其他文化机构發展合作,如巴勒莫大学与该地区的博物馆等文化遗产机构密切联系,他们每年都在大学所在城市选择一座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来举办新学年的开幕式,以使大学更靠近城市和人民。此外,社会包容也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例如大学可以向包括难民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依据市场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与公民认知。除此之外,大学应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社会及文化活动,并向社区开放知识交流的渠道。大学“社会包容”职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高校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而意大利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实践经验。

3 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3.1 推动区域化体系与国际化理念的双效并进

国际创业经验是促进创新要素累积的重要一环[11],关系到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参照一定的国际经验,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知识转化的平台和背景。区域化体系与国际理念的交叉融合相辅相成,区域化体系以专业集群及地方文化为依托,采取区域共建的方式构建,高校发挥了动力源与知识中枢的作用,通过创设相关委员会,形成多中心的立体管理模式。在运行思路上,高校可根据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形成特有的专业集群作为聚焦点,广泛纳入各类社会部门,推动形色各异的创新创业互动,形成共同的文化合力,推动当地经济文化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代表更为开放的系统,需要运用国际化视角加以审视。双创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全球化时代下的必经之路,从学术视角出发,需要在全球化场域中进行实践经验的交流;从学生培养视角出发,学生在创业就业时所彰显的国际化意识已成为成功的关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来看,国际社会对全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也为双创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因地而制、开放互通将有效带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制度体系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提供依据与方向。

3.2 拓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共建的渠道

双创教育需要加强多方合作,打造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12],学生、教师、企业、政府作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参与主体,需要一个有力的枢纽来统筹机构、政策、人员、场地、经费等,而创新创业学院的设立无疑是一个良好举措。创新创业学院的设立逐步明确了系统的管理机制与教学体系,在多元主体之间建立了知识通道,打开了高校大门,引导人才、知识与社会的双向流动。创新创业学院的有效运作,需要开拓课外或校外实践活动新形式,完善师生评价与激励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创新创业学院的外部边缘,形成与之配套的实践创新基地或创业能力中心。参考意大利优势专业创新实验室的组织模式,建构开阔自由的创业场域,能够有效拉动与政府、企业、商会等利益攸关方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学要走出学校的有限空间,纳入更宽泛的社会生产场域之中,包括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各课程教学平台之间的屏障[7],敦促大学在制定和更新培养方案时定期征求外部相关部门、创业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意见,课程设计也应基于利益攸关方的合作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横向合作能力。借鉴意大利创新大学联盟的优秀案例,充分发挥我国同地区多高校的特点,实现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运行、高校内部跨学科流动、高校外部专门性联合的目标,从而促进创业创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拓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共建渠道。

3.3 坚持双创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长效指引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而创新无疑是双创教育改革的核心。作为双创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高校“第三使命”职能内涵的不断扩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双创教育的长久实施起到领引作用。 联合国于1992年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经济支柱、环境支柱、社会支柱3个支柱的变革发展,并于2015年正式确定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2015—2030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整体和谐治理需要多主体进行合作。其中,高校作为社会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边界不断融合与消解,高校正在逐渐迈出校园的藩篱,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新的合作形式,实现政府话语、企业话语、学校话语和社会话语的统一与衔接[13],这也使高校承担起文化推递者与社会变革者的角色,因此,双创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序整合,既符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又契合国内国际内外循环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高校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并借鉴国外高校参与可持续共创活动模式经验,推进具体目标渐进实现,焕发深化双创教育改革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李纪珍,高旭东.大学的第三使命: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J].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31-2139.

[2]张应强,姜远谋.创业型大学兴起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教育研究,2021,42(4):103-117.

[3]BRONSTEIN J, REIHLEN M.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rchetypes:a meta-synthesis of case study literature[J].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28(4):245-262.

[4]ETZKOWITZ H,RANGA M,BENNER M,et al.Pathwaysto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towards a global convergence[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08,35(9):681-695.

[5]胡玲,杨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2018年我国1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数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64-75.

[6]ITALENTS.PROGETTO[EB/OL].(2022-05-16)[2023-12-11].https://www.phd-italents.it/attivita/.

[7]SECUNDO G, MELE G, SANSONE G, et 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entres in universities: evidence and insights from Italian“Contamination Lab” ca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20, 26(6): 1311-1333.

[8]解水青,秦惠民.创业型大学对大学“第三使命”的影响——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9):30-36,47.

[9]GODDARD J.Re-inventing the civic university[EB/OL]. (2022-05-16)[2023-12-31].https://www.nesta.org.uk/report/re-inventing-the-civic-university/.

[10]DINGES M,ZAHRADNIK G,WEPNER B,et al.Wirkungsanalyse 2015 des sterreichischen kompetenzzentrenprogramms COMET[EB/OL].(2022-12-01)[2023-12-17].https://repository.fteval.at/id/eprint/273/1/2015_COMET_Wirkungsanalyse.pdf.

[11]潘宏亮.國际创业经验、创新要素累积与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J].科研管理,2020,41(3):43-51.

[12]李成龙,叶磊.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16(6):67-69.

[13]靳晓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1):99-106.

(责任编辑:张双钰)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双创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双新双创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