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流程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24-02-20姚志华

黑龙江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示踪剂规范化流程

宁 静,陈 辉,姚志华

1.河南省肿瘤医院PET-CT室,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肿瘤医院静脉置管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PET-CT 是目前最先进的高科技无创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广泛,该检测方法结合了PET 与CT 双重功能,可以显示机体组织病变局部的解剖结构、功能以及代谢方面的相关信息,在临床神经系统、冠心病、各种肿瘤疾病的临床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2]。但是PET-CT 检查过程中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且对患者有严格的要求,而接受检测的患者普遍有较为严重的疾病,检测过程中难免伴有焦虑、怀疑、恐惧等情绪,依从性不佳,或拍摄图片质量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疾病的临床诊断,也无法有效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与分期,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影响整体设备资源的利用率[3-4]。为此,对行PET-CT 检查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能够确保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各项操作有章可循,保证检查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5]。为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2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 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诊断标准:参照《非小细胞肺癌》[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具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消瘦等临床症状,临床分期为Ⅰ~Ⅲ期,以往无其他抗肿瘤治疗史等。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异常、视听力障碍或出现抑郁,无法配合检测;患者依从性较低,无法配合完成研究等。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PET-CT 检查,且检查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原工作流程操作,采用传统登记、候检方式,且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检测期间给予观察组患者规范化流程管理。(1)检查流程的规范化:在登记环节使用重新设计的、统一的登记表对患者的进行逐项登记建档,需注意患者特殊信息的完善,如是否进行放化疗治疗,血糖控制情况、有无钡餐检查史等,同时各检查岗位电脑终端共享信息;候检过程中减少等待时间,实行分时段预约,患者按预约时间来进行检查,同时使检查科室空间增大,有利于工作人员保质保量开展工作,同时保证检测工作的连续性;健康教育环节要将教育内容规范化,做阶段式健康教育,每个固定岗位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规范教育内容;操作过程中将一些串联步骤改变为平行步骤,可以按照脑部图像、全身图像、体部图像的顺序,逐步对患者进行检查采集图像资料,使流程更加紧凑有序,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异常事件处理流程的规范化,当患者在PET-CT 检查过程中有危及生命的症状时要加强观察和进行及时的抢救工作,同时明确异常事件类型(示踪剂严重外渗影响扫描图像、报告发放错误等由于医疗干预而非患者自身疾病造成损害的事件),使医护工作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加有条不紊地准确处理。(2)检查环境的规范化:PET-CT 检查中示踪剂注射后,体内及其排泄物均具有一定辐射性,可将检查区域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并需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功能分区,使患者工作流程呈单向运行,避免患者往返,降低被污染的风险。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将检查流程图、检查须知制作成宣传图。在操作间、前台及休息室安装视频通话系统等设施。(3)检查各个岗位的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行明确划分,界定各环节间的衔接点,避免重复或遗漏。

1.3 观察指标

(1)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图像合格率(如果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无阶梯伪影,或阶梯伪影比较轻,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确认)、等待时间(预约时间至注射示踪剂所需时间)、检查时间(从安排患者注射示踪剂至检查结束)、检查前准备(做好禁食、禁滴药物、 避免剧烈运动等)完好率、检查时准备(注射示踪剂后按要求饮水、 休息,上机前按要求做好上机准备)完好率。(2)情绪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7]、抑郁自评量表(SDS)[8],按4 级评分评定,总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3)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满意度,总分为100 分,8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为A 级;60~79 分表示基本满意,为B 级;0~59 分表示不满意,为C级。总满意率=(A级+B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测指标评估情况

观察组患者图像合格率为89.29%,与对照组的80.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准备完好率为92.86%,检查时准备完好率为89.2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79%、80.36%,同时观察组患者检测的等待时间和检查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测指标评估情况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评分情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SAS、SDS 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56)观察组(n=56)t值P值SAS干预前48.49±10.57 48.44±11.61 0.024 0.981干预后45.63±3.92 35.69±5.29 11.298<0.001 SDS干预前55.43±7.73 55.46±8.26 0.020 0.984干预后50.12±4.62 41.39±6.24 8.414<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例(%)

3 讨论

PET-CT 检查在目前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广泛,其具有无创性,且可获得全身的图像,属于一项较为领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效的客观资料和依据[9]。但是PET-CT 检查技术检测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检测过程中患者注射的示踪剂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患者及家属通常对检测过程不熟悉,加之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对疾病和检测充满了不确定性,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常常影响检测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检测的影像图片质量,延误疾病的诊断[10-11]。

目前,常规的PET-CT 检查流程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调研分析原检测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工作流程各环节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例如传统的登记方式,存在较多登记错误的信息,各项工作的衔接点存在重复或遗漏,传统待诊排队方式,患者需要长时间等待,检查的进度慢,效率低;部分人员对岗位职责不熟悉,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盲目和随意性;对于存在特殊情况或疾病的患者关注不够,没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患者对检测过程满意度不高,存在医疗隐患。因此本研究对常规检测流程进行了规范化的流程管理。阮彩琴[12]研究显示,完善规范消化内镜的运行管理流程提高了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是一项预防与控制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吴翠芬[13]研究显示,外周静脉输注胺碘酮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而通过制定流程图,使操作流程达到标准化可以有效预防该药物引发的静脉炎。

运用规范化的流程管理,使PET-CT检查流程标准化,使检查流程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电脑终端共享信息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捷,避免了各个环节交接错误的可能。对患者的护理更加人性化,在检查的过程中给予心理辅导,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优质护理的体现[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图像合格率为89.29%高于与对照组的80.36%;检查前准备完好率为92.86%,检查时准备完好率为89.2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79%、80.36%,同时观察组患者检测的等待时间和检查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 检查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检查等待和检查时间,提升诊疗效率,并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因此提升。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SAS、SDS 量表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使得阶段式健康教育及时解决患者检查流程各阶段的疑问,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程度明显上升,医患关系更为良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风险;同时规范化流程的应用,使工作流程严谨、有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整个工作能更加符合以质量、患者、竞争和速度为特征的现代医院经营模式[16-17]。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 检查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检查等待和检查时间,提升诊疗效率,并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示踪剂规范化流程
分层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南海东部深水油田水平井产出剖面 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应用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井间示踪剂监测在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