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辅助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2024-02-20魏方圆范智博仝甲钊

黑龙江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硝苯地平菌群炎性

魏方圆,范智博,仝甲钊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现阶段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具有明显的非特异性,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且反复性强,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1-2]。伴随着UC病情的发展,患者多出现肠道溃烂、溃疡等病变,进而发展为肠穿孔、肠道出血等症状,影响患者生命健康。UC 同样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具有负面作用,且产生极差的预后效果[3]。现阶段针对治疗UC 患者,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类药物作为其药物治疗的首选,虽能获得一定疗效,但无法获得较为良好的预后效果,致使患者病情反复[4]。本研究旨在探索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SCCBs)辅助治疗对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 例U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3 例。参照组男31 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28+6.13)岁;平均病程(5.36±1.32)年;病情轻度24 例,中度19 例;病变部位为直肠25 例,乙状结肠10 例,降结肠8 例。试验组男30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55.73+8.45)岁;平均病程(5.51±1.19)年;病情轻度26 例,中度17 例;病变部位为直肠22 例,乙状结肠11 例,降结肠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与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中关于UC 的相关症状描述,患者均存在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及腹泻等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具有里急后重的表现。(2)结合患者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患者存在明显呈息肉样的充血黏膜,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6]。(3)结合患者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患者具有结肠袋消失表现,且肠壁呈不规则形态,肠内形成假息肉,肠腔细且僵直[7]。

1.2.2 纳入标准 年龄≥18 岁;均确诊为UC;临床资料、既往病史清晰;具有自主交流能力;对本研究所应用的治疗方法无异议;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

1.2.3 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的肝肾衰竭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具有精神类疾病,对于本研究所应用的治疗方法不予配合,治疗依从性及沟通能力差,病历资料不全。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为其维持基本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呼吸机辅助,保证患者的基础营养。

1.3.1 参照组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指导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生产, 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5 g/s),在患者急性发作期间,剂量为4 s/次,4 次/d;在患者维持治疗期间,剂量为2 s/次,3 次/d。持续治疗1个月。

1.3.2 试验组 试验组予以SCCBs 辅助治疗,即指导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52,规格20 mg/s)剂量为1 s/次,2次/d。持续治疗1个月。

1.4 评价指标

1.4.1 血清炎性因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8](ELISA)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 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测定,即在400 倍镜下,选取5 个不重叠视野,使用Image-Pro Plus 6.0 测定视野中IL-6、IL-8、CRP 及TNF-α 的累计光密度值,以5 次的平均值作为其相对表达水平,记录并对比其数值。

1.4.2 肠道菌群 在患者治疗前后对其进行新鲜粪便采集,采集量为0.5 g,并将其10 倍连续稀释,以滴注法接种于培养基内;对培养基内具有代表性的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进行观察,将每克粪便湿重所含菌群菌落形成单位(CFU)的对数值予以计算并对比。

1.4.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 在患者治疗后对其进行外周静脉血采集,采集量为5 mL,以亚硝酸盐法[9]对其中的SOD及MDA水平予以检测并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CRP 及TNF-α 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s)

组别参照组(n=43)试验组(n=43)t值P值IL-6(ng/L)治疗前148.64±15.67 149.53±16.48 0.358 0.153治疗后48.10±4.85 28.64±3.49 6.735 0.002 IL-8(ng/L)治疗前46.49±4.87 46.87±4.80 0.864 0.854治疗后30.58±3.46 10.36±2.58 8.374 0.001 CRP(mg/L)治疗前42.68±4.53 43.16±4.36 0.842 0.517治疗后32.43±4.57 11.38±3.46 7.518 0.013 TNF-α(ng/L)治疗前53.44±5.69 54.80±5.87 1.387 0.759治疗后26.48±3.69 16.68±3.24 6.840 0.02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s)IgCFU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s)IgCFU

组别乳酸菌肠球菌参照组(n=43)试验组(n=43)t值P值治疗前5.63±0.93 5.68±0.85 1.364 0.086治疗后6.65±0.85 7.36±0.91 9.612 0.002治疗前7.12±0.69 7.09±0.73 0.934 0.367治疗后7.35±0.82 7.67±0.94 9.381 0.004双歧杆菌治疗前5.95±0.94 6.04±0.87 0.862 0.089治疗后6.49±1.17 7.53±1.36 6.187 0.013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MDA水平情况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OD 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MDA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MDA水平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MDA水平情况(±s)

组别参照组(n=43)试验组(n=43)t值P值SOD(U/mL)1.28±0.15 1.46±0.23 7.549 0.001 MDA(mmol/L)6.51±0.57 5.89±0.62 9.835 0.011

3 讨论

UC 患者的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相应的全身支持治疗,即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类药物进行相应的电解质补充,由此即可获得一定的疗效。而常用的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其在缓解轻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为轻微,故被广泛应用[10]。但UC 患者在保持较长时间的肠内恶劣内环境后,其肠道菌群失衡,且炎性反应频发,对于患者疾病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维持炎性因子趋于正常水平,是治疗UC 患者的一大难题。

SCCBs 是常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药物,硝苯地平作为SCCBs 的典型药物之一,其最初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预防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亦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且硝苯地平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可长期服用[11],故将其作为辅助治疗UC 患者的药物纳入本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硝苯地平在调节UC 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方面产生了一定效果,大致与硝苯地平本质相关,即对于细胞外的Ca2+内流产生了抑制作用,进而抑制患者肠道平滑肌收缩,对患者的肠道长期痉挛表现予以缓解,由此减轻其腹痛、腹泻等症状。而硝苯地平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亦产生了间接作用,在硝苯地平对患者的肠道症状予以一定缓解后,其肠道菌群水平逐渐趋于正常。由此提示针对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水平亦是治疗UC患者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氧化/抗氧化平衡同样对UC 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硝苯地平所产生的间接作用致使患者的结肠缩短,继而恢复黏膜腺体及绒毛的排列,由此将机体新陈代谢的相关有害物质排出,表现为对氧化应激水平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SCCBs 辅助治疗应用于UC 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机体炎性反应,调节其肠道菌群,促进其结肠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硝苯地平菌群炎性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