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落实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2024-02-20杨大明

检察风云 2024年4期
关键词:仲裁员执业粤港澳

近日,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治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上海在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海正全方位落实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一些细化方案能够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效仿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推出上海地区的执业考试,吸引全球优秀律师人才来沪执业。

要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优秀的律师人才是重要基石。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是值得上海借鉴的成功范例。2020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办法》,其中规定在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这九市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期3年。考试合格的人员,经广东省律师协会集中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即可向广东省司法厅申请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资格,由广东省司法厅颁发律师执业证书(粤港澳大湾区),可办理适用内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务。

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态势,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法律市场。而且,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离不开更加多元开放的法律市场。因此,上海市可以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执业考试的成功经验,为持有其他法域律师执照的律师开设上海地区执业资格考试,允许符合条件的其他法域律师参加考试,并拥有在上海执业的资格。

给全球各地的律师来上海执业的机会,将进一步实现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交流与融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对普通法及大陆法都熟悉的人才。同时,引进一批具有更宽阔国际视野的国外律师,将进一步为上海引入更多的跨境法律业务,推动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吸引境外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

国际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是决定一地仲裁行业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因素。上海在培养本土国际仲裁人才的同时,也应考虑广泛吸纳境外人才来上海从事仲裁业务。这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得本地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名单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增强本地仲裁机构对国际客户的吸引力。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一方面可将更多优秀的境外专业士纳入仲裁员名册,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对外交流宣传的机会,向更多境外仲裁行业从业人士宣传上海仲裁行业的发展机遇,吸引合适的人员前来担任仲裁员。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开放日活动

为了吸引国际知名仲裁员参与审理上海本地仲裁机构管理的案件,上海仲裁机构应为仲裁员提供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费用。

上海仲裁机构可以通过提升案件的从价费用标准,或者鼓励当事人与仲裁员适用国际惯例中按小时收费的制度,激发更多在国际上受认可的外籍仲裁员在审理由上海仲裁机构管理的案件时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中国籍仲裁员在审理仲裁案件时,与仲裁庭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以及听取意见的积极性。

三是鼓勵更多外国律所在上海设立联营律师事务所。

2014 年 11 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中外律师事务所互派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实施办法》《上海自贸试验区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的实施办法》正式落地。这两个“实施办法”将派驻法律顾问和联营的措施,从港澳地区律师事务所扩大到外国律师事务所,使得中外律所可以就某一项具体的跨国法律事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跨境法律服务。

2023 年 3 月,深圳前海开启中外律所联营试点工作。同时,前海成为广东省唯一可以开展粤港澳合作联营和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双试点”的区域。前海在这方面的发展正迎头赶上。

中国律所与外国律所合作,可以更精准地寻求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经贸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客户的需求也愈来愈有挑战性。中外律所虽然在管理、人员架构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异,但“联营所”可以更好地实现中西结合过程中的过渡与衔接,推动了中外律所在跨境业务上的深入合作,能够让中国企业和跨国企业获得更优的法律咨询服务,为上海成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增添驱动力。因此,上海应适当放宽中外律所申请联营试点的条件,推出更多外国律所成立“联营所”的鼓励性政策,从而吸引更多联营办公室在上海设立,为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作好铺垫。

一是鼓励“外所”以公益的形式面向社会提供法律培训。

培养上海地区的涉外法律人才,应从校园做起。法学生是未来法律行业的建设者。若可以由经验丰富的涉外法律执业者亲身传授实践经验,必能大幅提升法学生对于涉外法律执业的认知,并激发他们的热情。上海应鼓励各大律所进入校园,以公益的形式向广大法学生传授涉外实务经验。这样的交流不应只局限于法律理论知识的单方面输出。更重要的是,富有经验的实践者能够进入校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与法学生交流自己在办理涉外业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获得的经验。这些课程可以让法学生在校园中积累一定的实务经验,强化他们对涉外法律业务的认知。

二是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以及与企业的交流。

除了通过授课的方式向法学生传授实践知识之外,上海的仲裁机构也可以与一些有涉外业务的律所联合举办活动,如模拟法庭,为校园里的法学生提供实操平台。各大律所可以积极开设奖学金或提供实践机会,与各大法学院开展合作,通过国际职业发展和借调计划,为希望从事国际化法律业务的本地人才提供实践机会。此外,各大仲裁机构还可以与律所联合开展实践性的课程培训。这一类培训课程的受众人群不应仅局限于在校法学生,还可以拓宽到社会面,向企业以及从业者开放,成为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这一类实践性课程的主题不仅限于核心的法律科目(如合同法、证据法以及仲裁法等),也可以结合时事,扩大广度,例如聚焦数据安全、企业合规和投资并购等领域。

上海需要加强对“争议解决”方面的硬件的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创新。上海各大仲裁机构的地理位置比较分散,不利于交流融合。在这方面,上海可以借鉴香港和深圳前海的经验。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那里是香港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带。2013年至2020年,《全球仲裁评论》(GlobalArbitrationReview)每年都将它评为“位置最佳、最物超所值、工作人员最佳以及信用科技服务最佳”机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成功,得益于其优良的地理位置、硬件设施,以及对信息科技的吸纳。

2022年初,深圳国际仲裁院入驻前海深港合作区。中国国际仲裁大厦正式落地前海,全面升级了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与国际接轨,优化了世界各地的当事人、仲裁员的体验。同时,深圳国际仲裁院通过合作引入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仲裁机构,拓展国际仲裁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调解机构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上海也须实施上述举措,尽量将仲裁机构集中在一起,加强各方的交流与融合。目前位于黄浦区的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位于静安区的上海仲裁委员会,以及位于自贸试验区的其他近年来入驻的境外争议解决机构,位置比较分散。建议借鉴香港和深圳前海的成功经验,在靠近中央商业区以及可方便到达交通枢纽的位置,提供专门为仲裁、调解、法律教育等机构建立或修缮的独立大楼或公共空间,吸引知名机构入驻,从而形成集群效应,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良性竞争。

(杨大明: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仲裁员执业粤港澳
仲裁裁决如何作出?
紧急仲裁员制度效力问题探究
编读往来
国际仲裁中紧急仲裁员程序研究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