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02-19楼媛英
【摘" 要】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必然要求。论文提出,金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承载地,应基于国际贸易旺盛的市场需求及物流枢纽优势,通过超前筹划网络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培育做强物流龙头企业、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体系等举措,打造更高能级的物流枢纽。
【关键词】物流枢纽;国际贸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F259.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11-0134-03
1 引言
国家物流枢纽是在全国流通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作用的物流基础设施群和活动组织中心。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定位,为金华打造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必然要求,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金华义乌都市区被确定为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从全省及至长三角地区统筹发展角度分析,金华是东西互济、南北沟通、海陆联动的重要节点,区域优势明显。同时,金华全力推进“义新欧”“义甬舟”“跨境电商”三大物流通道的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长三角南翼新经济发展集聚地,为破解内陆开放世界性难题探出新路、作出示范。义乌是全国首批国际陆港城市、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浙江省“义甬舟”对外开放大通道的核心枢纽之一、“四港”联动发展的示范城市和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义乌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构建起强大的国际贸易网络,物流“洼地”效应优势明显。当前,金华充分运用“一带一路”合作发展背景,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更高能级的物流枢纽,对加快构建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2 金华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现实意义
2.1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区域地位来看,金华地处“浙江之心”,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2019年9月,金华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金华(义乌)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而物流枢纽中心的打造,能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发展动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于以生产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产业为发展重点的金华来说,更需要全面提升国际物流的互联互通水平,通过高端物流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链发展,依托科技创新赋能物流产业、整合物流资源、完善国家物流枢纽,从而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不断完善价值链,推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
2.2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可以重塑生产要素组织模式从而构筑流通战略支点,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金华义乌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商贸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物流业成为支撑市场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打造,能够发挥物流服务全国、物流价格成本“洼地”等效应,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物流供应链优化、物流组织模式创新等方面发力,构筑辐射全球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为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3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需求
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提升贸易投资的带动效应和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优势,有利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2020年,金义片区的义乌商城、义乌陆港和金义新区三大区块共35.99平方公里正式纳入浙江自贸试验区范围。金华可通过强化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三大支撑,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推进陆海资源要素统筹利用和高效衔接,加快构建南北畅通衔接、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有利于发挥内陆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3 金华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基础优势
3.1 商贸物流需求旺盛
市场需求成为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际贸易正在成为金华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同时,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跨境物流的发展。依托传统优势产业,金华大力推动“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累计培育10个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包括兰溪纺织、东阳箱包皮具、东阳渔具鱼线、义乌小商品、义乌饰品、永康五金、浦江绗缝家纺、婺城五金、金东电动园林工具和智能家居、武义电动工具和运动休闲用品等。尤其是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市场交易相当活跃。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交易具有庞大的物流服务市场需求,物流业成为支撑市场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市场经济的持续增长,为金华商贸物流的发展释放了持续增长的空间,商贸物流需求势必日益增长。
3.2 物流体系格局完善
自2012年6月义乌被亚太经合组织认定为国际陆港城市以来,金华开启了国际陆港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金华通过聚力优化国内物流枢纽网络、拓展国内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激活枢纽核心项目动能,推动了国际陆港物流枢纽建设。金华初步建成单体面积位居全国前列的物流枢纽项目公路港、联运港、物流港等物流集聚区,开通“义新欧”“义甬舟”“跨境电商”三大物流通道,建成金义、义乌两个综合保税区,实现快递业务量全国第一,“义新欧”中欧班列发运量位列长三角第一、全国第三,快递物流成本全国最低,物流网络通达世界。金华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的桥头堡城市,是全国唯一获批双国家物流枢纽的地级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的物资集散、中转分拨中心。金华已逐渐建立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公路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多种物流方式并存的格局。
3.3 物流开放能级跃升
金华国际陆港已形成“海陆空、铁邮网、义新欧、义甬舟”多位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基本实现“陆海统筹、双向开放”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国际陆港引领行动,将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作为推动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战略性抓手,物流开放能级不断提升。围绕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目标任务,持续提升浙江中欧班列运行质效,累计开通24条线路,辐射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长三角区域货源占比95.6%。2024年,中欧班列金华双平台全年累计开行2619列,发运货物超20.8万标箱,同比增长10%。金华坚持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发展,加快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2024年,全市共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76.6亿元,同比增速位列全省第六。2023年,全市共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83.7亿元,增长27.9%。金华积极推进金义“第六港区”建设,实现金华陆港与宁波舟山港的“五位一体”,挂牌设立集装箱箱管中心。2023年,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挂牌落地,集装箱海铁联运量32.1万标箱,增长5.2%,海铁联运量占宁波舟山港的1/5左右,居全省首位。
4 金华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短板问题
4.1 物流枢纽的组织辐射能力较弱
从整体分析,现有物流园区散乱分布,尚未形成辐射能力强的综合性物流枢纽。目前,金华南站、义乌西站两个综合货运枢纽要同时办理“义新欧”、海铁联运班列业务,已达平台服务能力极限,平台现有发运能力已无法满足班列发展需求。枢纽对义乌周边乃至浙中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够,港口业务规模效应还未形成,义乌港务、国际物流、铁路西站等单位联动不足,缺乏区域资源整合能力。此外,义乌的外贸结构以出口为导向,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够平衡,进口集装箱匹配率较低,进口箱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4.2 国际通道组织化、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
边境口岸通关时效差、班列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宁波舟山港关务、港务、船务等一些具体的便利化政策尚未完全延伸到义乌。基础设施比较分散,如义乌港、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邮件快件监管中心及部分进境商品指定口岸等设施不够集中。大通道的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因涉及跨部门、跨层级,投资大、用地多、选址复杂、建设难度大,“第六港区”的建设进度还需进一步加快。
4.3 物流发展方式粗放,服务能力不足
物流业发展模式往往与商贸市场发展模式相一致,为服务于传统商贸市场,实现商品贸易薄利多销的发展优势,与国际先进内陆枢纽相比,金华物流以家庭式、作坊式的组织模式起家,通过规模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打造物流成本“洼地”优势。为此,大多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总体规模较小。国际货运代理基本为“二代”,知名品牌的快递物流企业大多为分支型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缺少具有全链条组织的国际龙头企业,本地企业大多小、散、弱,且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服务的话语权不高,无法实现商贸物流链条的延伸与物流全流程的多式联运服务。
5 金华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路径
5.1 超前筹划网络空间布局
物流未来的发展将突出“双循环”“零换乘”“数字化”等特征。全球物流网络体系是金华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的核心载体,是物流枢纽要素高效流通的基础支撑,对商贸市场、制造产业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金华要超前布局全球物流通道网络、创新国际物流模式及优化国际物流服务,构筑高效运行、整体成本最低的全球小商品集散地,建成具备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金华要支撑商贸网络化变革、小商品加工产业高端化发展及生产要素全球化组织,实现全球商贸、加工制造与物流一体化创新发展,支撑“世界货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运作。针对商贸生产型企业面临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趋势,应加强全球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前端商贸需求捕捉力,搭建商贸交易中心与商贸生产组织中心,促进研发设计、产品交易结算、金融服务、品牌宣传、规则制定、物流组织等高价值产业环节留在本土。强化“数字枢纽”赋能未来,以物流数字生态为导向,全面打造海陆空全要素物流数据交互通道,谋划搭建“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实现“一窗办理、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全球直达”。
5.2 持续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走深走实,着力打造一流承载平台。拓展提升“义新欧”“义甬舟”“跨境电商”三大物流通道,推动金华向东依港出海畅达五洲、向西依陆出境联通欧亚,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金华要增强辐射中欧、中亚和西亚国家的能力。西向,持续推动“义新欧”班列提质增效,做强陆上开放大通道,加快布局国际陆港枢纽“一轴两核三区多平台”,加速推进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以及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华东国际联运港等牵引性项目建设。力争到2027年,建成亿吨级国际陆港,推动“义新欧”班列向贸易通道、开放通道、合作通道转变,建成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铁路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东向,深度融入“义甬舟”开放战略,畅通海上大通道,对接宁波舟山港,高质量建成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做强海铁联运班列。实施义乌机场改扩建工程,打造浙中地区中型国际机场,构建年旅客吞吐量千万级的4E级区域航空枢纽,密织国内国际货运航线,构建起通达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体系。
5.3 培育做强物流龙头企业
金华要深化实施物流行业扶持政策,持续推动物流业产值、税收、车辆“三增长”。加大总部型物流企业和优质企业招引力度,推动1~2个意向投资项目落地,建设1~2个区域总部基地、分拨转运中心。加强本土大型企业培育,建立“小升规”和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库。支持义乌陆港、华东国际联运港、浙江红狮、传化物流等物流企业发展,支持市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做大规模、做强实力。通过战略合作、联合运营等多种方式,联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金华货运中心、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天盟供应链等铁路公司和国有、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统筹标准,开展枢纽业务一体化运营。
5.4 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体系
金华要以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实现多平台的功能集成和信息互通,形成枢纽的平台支撑体系。做强国际陆港、金义综保区、航空口岸、义乌综保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5个开放平台的功能,完善陆海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海陆空多元立体、高效衔接、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全球揽货、中转分拨、进出口集拼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发展快递物流的体制机制,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探索由国企投资建设快递物流园区,完善以“快递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乡配送网络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物流配送装卸、停靠作业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公用型仓储设施。持续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充分发挥金华“铁公机”优势,继续保持全国价格“洼地”优势、快递业全国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姜超峰.从物流中心到物流园区再到物流枢纽[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20):50-51.
【2】潘会红,张子辰,刘成浩.我国物流枢纽布局的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4):1-4.
【3】倪文红.依托先进技术,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大力发展[J].中国储运,2021(12):168-169.
【4】冯洪德.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珠江水运,2022(22):37-39.
【5】李砚.临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23):18-20.
【6】李宏.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加速信息化和网络化[N].现代物流报,2019-09-25(A01).
【7】魏际刚.构建强大智能绿色的国家物流系统[N].中国交通报,2018-01-03(003).
【8】王燕美,寿康.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背景下义乌商贸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