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干散货作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2-19韩志永牟洪涛
【摘" 要】对于大型干散货装卸港口而言,干散货作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论文以日照港为例,深入研究分析干散货作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这对打造本质安全型港口及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港口安全;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69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11-0085-03
1 港口干散货作业安全管理现状
日照港是国内知名的大宗干散货装卸港口,主要装卸铁矿石、煤炭、镍矿、铝矾土等货物。2023年山东港口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2亿吨,同比增长4.1%;集装箱吞吐量626万标箱,同比增长7.9%。在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干散货作业中,依然存在诸多潜在安全风险,如船舶作业过程中人员坠舱、人员吸入有毒气体窒息、因挖井留山导致货物坍塌掩埋机械人员等;库场作业过程中货垛坍塌掩埋人员、机械作业导致人身伤害;皮带机运输过程或者维修过程中导致人身伤害等。近几年,日照港发生了诸如人员坠舱、货垛坍塌掩埋人员、皮带机维修造成人员死亡等安全生产事故,总体上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2 港口干散货作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安全制度体系建设不到位
一是安全制度不健全。日照港及涉及干散货作业的二级单位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进程中,进度不统一,未全部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部分制度未能根据国家最新法律法规进行更新。二是安委会、安全总监、安环室、安全监控中心、队级安全管理“五位一体”的管控制度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决策、管理、监督、操作4个层面联动性不强,未形成合力。三是安全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以填鸭式教育为主,宣读文件多,而针对干散货作业的事故案例培训以及应急演练实操培训少,培训效果不佳。四是安全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人情干扰、寻求平衡等因素,安全考核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与预期有偏差。
2.2 现场安全管理不严密
一是针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干散货现场作业,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完全按照规定要求,组织落实月度、季节性、节前以及各项专业性安全检查,或只落实了对少数项目的检查;二是针对干散货现场作业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处理不及时,未做到闭环管理;三是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干散货作业前,工艺和关键安全控制措施未通过专题会、班前会、确认表等方式传达到相关作业人员,致使相关人员对安全工艺及措施掌握不足;四是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干散货作业现场,负责人、指挥人员及其他有关管理人员长时间不在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现场秩序不够井然有序。
2.3 本质安全建设力度不足
一是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干散货作业设备或工属具存在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情况,安全装置缺失或失效,部分设备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便“带病”使用;二是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干散货作业方面,信息化建设滞后,对港口的固机设备、流动机械、皮带流程等的远程控制无人化改造力度不够,物联网、AI、预警系统等技防手段应用不足。
2.4 安全管理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日照港集团职能管理人员日常事务繁忙,针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干散货作业安全监督检查多,业务帮扶指导少;二是安全总监设立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在上下协调、全面统筹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公司站队长、班组长层级在开展安全工作时,较多依赖过往经验,针对大宗干散货作业的安全管理知识结构需要优化升级。
2.5 劳务队伍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日照港劳务工人员约10 000人,占全部职工的半数左右,基本是一线操作岗位,这个群体对港口作业至关重要。但是,该群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流动性强,导致该群体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相对较差。同时,劳务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教育培训的规范度不高。
2.6 班组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班组,但集团内部班组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均衡。部分班组在“基层、基础、基本功”三基管理上下功夫不够,5S、积分制、“一口清”管理流于形式,未能结合实际工作落地执行。
3 港口干散货作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一是加强“五位一体”管控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公司安委会的安全决策职能,充分发挥安全总监的作用,健全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加强对开放式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压实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带班值班制度,督导值班人员履职尽责。强化夜间调度会在抓安全、保生产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全面系统地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梳理适用法律法规清单,定期进行有效性识别,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三是推进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开展站队安全达标创建活动,有效落实“三项”安全教育培训措施,组织开展“安全讲堂”、配工前“岗前测试”、交接班作业前“安全提醒”;夯实岗位安全“基本功”,对岗位“一口清”适时修订;持续修订完善《员工违章处理办法》,营造严管重罚的安全管理氛围。四是精准研判风险,强化事前预防。坚持风险研判工作机制,通过专题培训、“一口清”学习、岗前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员学习宣贯风险防控知识,并持续完善《风险研判及管控措施汇编》。重点推动防控措施落实到一线班组,充分发挥班组长、班组骨干的作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部署风险防控措施。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分析安全形势,研判各单位和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强化管控措施落实。根据生产实际和季节特点,印发阶段性安全风险预警,强化恶劣天气的应急防范工作。健全完善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带队开展一次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突出高风险领域、高风险场所、高风险作业,对照判定标准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确保一季度前全面完成自查工作。对新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限时整改、动态清零。坚持将“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视为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对于自查查不出或查出后拒不整改等导致重大隐患长期存在的情况,要按照事故对待,查清问题并严肃责任追究。严格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制度。
3.2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一是加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对风险点的动态辨识,严格落实“二级”以上风险点包保责任制。借助开放式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活动。二是推进HSSE体系建设。以HSSE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和标准化管理的“三标”管理活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属地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针对人员坠落、碰撞坍塌、中毒窒息等各类安全风险,开展专项研究和攻关,强化下舱作业、临边作业、筒仓清仓等作业的风险防控措施。对码头、堆场等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网格化”管理,明确区域责任人。三是紧盯新增设备设施、新投产流程、远控无人化工艺、新货种等,严抓“四新”管控。大力运用重点作业视频监管、技防系统,强化落实人机分离、机动人停等安全管控措施,试点建设无人化堆场、码头。四是加强作业安全管控。高质量召开工前会,重点安排部署安全工作和风险防控措施,使作业人员明白当班次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作业前充分开展风险辨识,作业中加强装卸生产过程管理,实现全流程作业安全。扎实开展冬春火灾防控“百日攻坚”行动,针对粮食筒仓、皮带流程等火灾高危区域,全面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依法依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施检测、电气设施检测等工作。完善高层建筑、人密场所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疏散和灭火演练,强化消防自动灭火系统的运维和使用,严格消防控制室人员持证上岗。联合应急救援中心定期开展点对点帮扶和指导,集中整治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人员技能不足、设备操作不熟练等突出问题。针对港区换电站、充电点等电气火灾防控重点部位,以及新能源车搬捣运输、“新三样”装卸等作业过程,开展火灾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科学有效防控措施,严控火灾风险。
3.3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结合智慧港口建设,推进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工程,提高设备自动化或远程化操作所占比例,逐步实现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或堆场作业自动化。通过智慧港口建设,引入无人闸口、无人集卡、港区维修机器人、自动化堆高设备等智能化设备或者系统,替代危险区域作业人员的工作,从而提升港区安全水平。二是全面推广重点大型港机设备在线监测、实时监测,对设备运行状况、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动态预警、前置管理。以监控设备、RFID设备、GPS系统、传感器、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组成港区的风险识别系统,提高港区巡检的频次,提升港区安全管理水平。延展安全监控平台使用,通过数据分析形成风险提示,以便于决策人员重点治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开放式安全监管平台功能,建设风险研判、生产计划导入、重大危险源管控模块,开发消防、交通、应急救援等模块。完善问题隐患分析功能,及时补充完善风险清单。对接现有信息接口,进一步整合信息、大数据集成汇总,丰富完善安全监管平台功能。全面投用安全履职、现场管理、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模块,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闭环系统,实现集团级集约化管控。四是完善视频监控“一张网”,在GIS地图上精准标注监控点位,方便作业现场快速定位、精准检查。开展监控摄像头迭代升级工程,逐步更新为高清或者带AI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实现安全违章自动抓拍、人工核实确认,加快推进智慧监控进程,确保实现作业活动全程监控无盲区。探索建立开放式视频监控模式,赋予安全管理专家查阅权限,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专家+视频监控的作用。五是全面应用特殊作业智隼系统,完善特殊作业规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着手解决特殊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地问题,并实现二级单位全覆盖,集团公司后台统一控制。
3.4 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管理监督水平
高素质安全管理队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大对集团职能管理人员及安全总监的安全培训力度,实现安全理论持续迭代,提高安全决策及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对站队长及班组长的培养力度,打造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既掌握安全专业知识,又具备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提升安全管理实战能力;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交流,充分激发其工作热情;四是加强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应急救援队伍五年工作规划和重点工作清单,持续开展专兼职应急队伍技术安全大比武活动,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5 加强劳务队伍管理,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
一是修订完善业务发包、出租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明确“入门关”“过程关”“清退关”等环节的管理职责及要求。二是全面排查相关方单位资质、人员年龄、合同签订、教育培训等情况,坚决杜绝招工“零门槛”、上岗“零培训”的现象。三是落实相关方单位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建立“黑名单”制度,杜绝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单位进港从事相关作业。四是规范安全管理协议的签订,提高协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一步厘清安全责任。五是组织开展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管理专项检查,持续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加大发包单位连带追责力度。六是把提高劳务员工队伍的安全素养和综合素质作为保障港口安全生产的战略举措来抓。加大对一线劳务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安全技能大提升”工程,将培训效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并择优选取优秀农民工转正,全面激发劳务工工作积极性。同时,督导劳务公司加强安全管理,定期对其进行安全专项考核,推行优胜劣汰机制,对不能满足港口安全管理需要的劳务公司进行清退。
3.6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一是坚持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推进本质安全型班组建设。全面推行5S精益现场管理,营造生产现场、设备设施、办公候工区域安全环境。二是实施全员安全积分制考核,对违章人员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章成本,同时奖励按章操作人员,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管理氛围。三是提炼岗位操作“一口清”,方便员工记忆,塑造员工按章操作习惯,持续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四是贯彻“一地出事故,全港受警示”的理念,持续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反思警醒事故原因,提升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五是全面辨识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违章行为,完善习惯性违章行为目录,针对性地开展习惯性违章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坚持“违章就是事故”,严肃追究违章行为的责任,丰富现场监管手段,严查重罚,下大力气纠治“习惯性违章”顽疾。六是把班组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生产现场,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实现闭环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3.7 培育港口特色安全文化,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一是吸收借鉴行业内外的先进理念,丰富和拓展港口特色安全文化,推动共建内涵统一、系统完善、特色鲜明的安全文化体系,全力打造安全文化品牌。二是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防灾减灾日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漫画、微课、微电影等优秀作品评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宣传氛围。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向职工倡导“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安全性就是生活质量”“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等企业安全观,增强职工自我保护、防患未然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舆论环境。
4 结语
港口安全管理是港口企业管理的永恒课题,是企业管控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日照港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从安全制度、现场管理、本质安全、安全管理队伍、劳务队伍管理、班组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培育7个方面针对性地制定了改进对策,对于促进日照港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同类型港口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华友明.我国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集装箱化,2017,28(07):7-11.
【2】郑淳.剖析隐患事故全面提升港口安全管理水平[J].知识经济,2019(36):49+51.
【3】梁文.港口安全管理的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12):101-103.
【4】马德智.论港口企业劳务派遣工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水运,2015(11):70.
【5】曹洋.基层站队的安全管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6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输气分公司,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