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发展的内在逻辑 与提升路径
2024-02-19袁卫
【摘" 要】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深受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在科技人力资本框架下,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的成长提升需综合施策。科技人力资本通过提升专业素养、激发创新能力、积累社会资本等途径,深刻影响着从业人才的发展;从业人才的成长又反作用于科技人力资本,推动其优化升级与内涵丰富。论文提出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发展的提升路径可从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优化、实践与项目锻炼的加强、科技资源与平台的整合,以及社会文化与政策环境的营造4方面展开。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本;新的社会组织;人才
【中图分类号】F124;F249.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11-0047-03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结构与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作为驱动社会组织前行的核心动能,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深受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从科技人力资本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其成长的内在机理,不仅有助于我们精准把握此类人才群体的成长脉络,更为推动社会组织的稳健前行与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导向。
科技人力资本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1],在科技人力资本框架下,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的成长提升需综合施策。通过优化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强实践与项目锻炼、构建激励与保障机制、整合科技资源与平台以及营造社会文化与政策环境等多路径,全面提升从业人才的科技人力资本,进而提升社会组织的整体效能,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这不仅有助于社会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亦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社会组织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角色日益关键。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作为推动此类组织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成长水平直接关联着组织的效能表现。从科技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从业人才的成长路径,对于提升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服务质量及扩大社会影响力具有深远且重要意义。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科技人力资本的内涵剖析
人力资本理论将人力视为一种具备经济价值的资本,强调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等途径提升人的生产潜能与收益水平。舒尔茨等先驱的研究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揭示了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科技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与拓展,聚焦于科技知识、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等关键要素,体现了个体在科技领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科技知识储备方面,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知识体系,是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应对数字化办公、项目管理等复杂任务的基础。在科技技能掌握方面,如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网络运营等,这些技能对于提升社会组织的信息处理、资源整合能力至关重要。在创新能力培育方面,作为科技人力资本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社会组织持续创新服务模式、项目策划的关键,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与竞争优势。
科技人力资本蕴含着广泛而深入的科学知识,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范畴。在社会组织中,这些知识为从业人才提供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坚实基础。例如,具备环境科学知识的人才,能够更有效地策划并执行环保项目,运用相关技术监测环境指标,制定科学环保策略。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亦是关键要素。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组织从业人才需具备整合不同学科科技知识的能力。例如,在社区发展项目中,结合社会学、信息技术和工程学知识,构建智能化社区服务体系,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有效应用。技术操作技能是构成科技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组织从业人才而言,熟练掌握数据分析软件、项目管理工具等技能,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例如,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精确分析服务对象需求,为项目策划提供科学依据。创新能力同样不可或缺,这包括提出创新项目构思、创新服务模式等能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文化传承项目,创新性地展现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传播效果。科技人力资本强调将科技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创新成果。在社会组织中,从业人才需将科技成果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如应用区块链技术于公益捐赠管理,提升捐赠透明度与资金管理效率。
2.2 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
现代社会组织展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等新特质,与政府、企业等主体形成紧密互动,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公益服务、行业治理、社会倡导等多个领域。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涵盖在各类新兴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等工作的人员,他们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如社会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共同推动社会组织的特定职能履行与整体发展。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的特点与需求方面,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来自管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这种多元化背景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视角,但亦需整合不同专业知识,以发挥人才的协同效应。随着社会组织业务的不断拓展,从业人才对科技的需
求日益迫切。他们需借助科技知识与技能提升组织运营
效率、拓展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影响力。例如,在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时,利用信息技术快速调配资源、开展线上服务等。
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新的社会组织从业者群体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内核与素质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其推动社会组织进步与革新的坚实基础。他们具有卓越的专业技能与深厚的学识积淀,这主要源于其接受的全面教育体系与专业培训经历,以及所获取的多样化专业资质认证,能够为社会组织供给高效、精准的治理与服务。同时,他们高度重视服务导向与社会责任,致力于增进社会福祉与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组织内部运作的效能提升,更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需求与问题,通过提供公益性质的服务与援助,积极践行其社会担当。此外,该群体还展现出鲜明的年轻化与多元化趋势,成员普遍年轻且教育背景优越,收入水平较高,来自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与专业领域,为组织注入了丰富的资源与鲜活的创新动力。他们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创新思维,能够敏锐地捕捉社会与组织的变迁趋势,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见解与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组织竞争力的跃升与社会创新的推进。并且,他们通常持有高水平的职业资格,如执业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税务师、法律执业者等,严格恪守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专业服务。总的来说,新的社会组织从业者凭借其专业性、服务导向、年轻化、多元化、发展潜力与创新性以及高标准的职业资格等核心特质,已成为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不可或缺的关键驱动力量。
3 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发展的内在逻辑
3.1 科技人力资本对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
3.1.1 专业素养的塑造与提升
科技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层次人才拥有卓越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2]。在科技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需不断汲取新知,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精准把握服务对象需求,提升服务效能。在线学习平台、行业论坛等成为知识更新的重要渠道。熟练掌握项目管理软件、社交媒体运营等科技技能,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技能培训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技能提升的关键路径。
3.1.2 创新能力的激发与推动
创新能力强的从业人才更易在组织中脱颖而出,通过提出新颖项目创意、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赢得职业声誉与晋升机会。从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社会组织持续创新的源泉,通过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与公信力。
3.1.3 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拓展
具备科技人力资本的从业人才更易融入科技相关的社交网络,与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联系,拓展人脉资源,为组织获取更多资源与支持。通过社会资本积累,从业人才能够为社会组织争取技术支持、资金赞助等关键资源,助力组织发展。
3.2 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成长对科技人力资本的反馈机制
3.2.1 人才需求驱动科技人力资本的优化升级
科技人力资本配置存量及配置结构、科技企业孵化器、贸易开放、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力投入等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影响[3]。随着社会组织业务的拓展,从业人才对科技人力资本的需求不断变化,反馈至教育与培训体系,推动其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供给结构。从业人才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科技人力资本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促进科技知识与技能的迭代升级。
3.2.2 创新实践丰富科技人力资本的内涵与价值
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的创新实践成果,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丰富了科技人力资本的应用案例。从业人才在知识扩散与共享过程中,传播了科技知识与创新理念,促进了整个社会组织行业科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3.2.3 外部环境对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成长的影响
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如人才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了社会组织的人才成本,提高了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科技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关注新兴科技领域,鼓励从业人才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推动社会组织与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压力促使社会组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要求从业人才具备更高的科技人力资本,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公众对科技服务需求的增加,如数字化公益服务、智能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从业人才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科技人力资本结构。
4 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新的社会组织从业人才发展的提升路径
4.1 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优化
近年来,高等教育因其在提供科技人力资本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渐成为一项“高政治性”议题[4]。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方面,在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上,增设社会组织与科技融合的课程内容。例如,在社会学专业中引入“社会组织中的科技应用”课程,使学生掌握科技手段在社会服务、社区建设中的应用方法。构建跨学科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如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选修社会学、管理学课程,为进入社会组织工作奠定跨学科知识基础。加强高校与社会组织的实习合作,建立长期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社会组织环境中实践,了解运作流程与科技需求,同时为社会组织选拔优秀人才提供途径。此外,社会组织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开展科技知识与技能培训。例如,对项目管理岗位人才进行高级项目管理软件培训,对宣传岗位人才进行新媒体技术、数字营销等培训。鼓励从业人才参与外部培训与进修,提供资金支持或时间安排上的便利。例如,支持人才参加人工智能在社会组织服务中的应用培训,拓宽科技视野与应用能力。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整合科技知识与技能培训资源,方便从业人才随时随地学习,平台内容涵盖视频教程、在线测试、案例分析等。
4.2 实践与项目锻炼的加强
社会组织应积极推动内部项目,为从业人才提供实践机会。例如,设立小型创新项目基金,鼓励人才提出并实施创新项目,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会员服务创新项目,锻炼科技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日常项目运作中,赋予人才更多自主权与决策权,使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技手段优化项目。例如,在扶贫项目中,允许项目负责人采用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等科技手段,提高扶贫效果。加强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互补。例如,教育类社会组织与信息技术类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在线教育项目,双方人才在项目中相互学习,提升科技应用与协作能力。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例如,社会组织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智慧养老项目,人才可接触最前沿的科技理念与技术应用,拓宽科技人力资本。
4.3 科技资源与平台的整合
社会组织应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内部科技设备、软件工具、科技文献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例如,大型社会组织内部各部门闲置科技设备进行统一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社会组织间的科技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社会组织联盟或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社会组织间的科技资源共享。例如,小型社会组织共享大型社会组织的高端科技设备或专业软件使用权限。
搭建社会组织科技交流平台,包括线上论坛、社群及线下交流活动,促进人才交流科技知识、分享科技应用经验、探讨创新项目。例如,建立社会组织科技人才微信群,每日分享科技资讯与应用案例。构建社会组织科技服务平台,整合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资源,为人才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支持、项目对接等服务。例如,建立社会组织与科技企业对接平台,促进人才与科技企业技术专家的直接沟通,获取技术解决方案。
4.4 社会文化与政策环境的营造
弘扬创新文化,通过媒体宣传、文化活动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从业人才勇于创新。例如,举办社会组织创新大赛,宣传报道优秀创新项目,提高社会对创新的关注度。倡导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提升社会对科技在社会组织服务中重要性的认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科技应用与创新工作。例如,开展科技服务社会的公益讲座,宣传科技改善社会民生的案例。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社会组织引进科技人才给予补贴,对科技应用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例如,对采用新技术开展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资金补贴。制定相关法规与标准,规范社会组织在科技应用中的行为,保障人才权益。例如,制定社会组织科技项目管理的相关法规,明确项目申报、实施、评估等流程,保障人才在项目中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沈亚男,张华,张文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学报,2024,5(04):30-45.
【2】吴周玥,周小虎,王侨,等.贡献导向下理工类青年长江学者项目的政策有效性评估——基于211高校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科技论坛,2024(09):21-31.
【3】郑夏雪,李文梅,陈铖.福建省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评价研究[J].海峡科学,2024(03):152-159.
【4】李立国,李均,徐岚,等.教育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笔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4):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