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平台企业带动绿色协同转型研究
2024-02-19吴静
【摘" 要】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峻,企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重要主体,在应对生态挑战时也应承担重要责任。平台企业尽管其运营模式与传统制造业存在显著差异,但由于同时影响消费行为、物流运输等活动,依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国家政策鼓励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以提升企业效率并推动绿色转型。这一背景下,平台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减少环境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论文的核心探讨方向。论文通过研究发现京东通过构建数字化生态,以知识、技术和资金的输出等手段配置绿色资源,促使绿色协同转型的实现。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平台企业;绿色协同转型
【中图分类号】X322;F49"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nbsp;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11-0044-03
1 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制定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企业绿色转型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推动绿色发展与数字化发展深度融合,表明数字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增强。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催生下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通过连接多个主体,在绿色转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潜力。目前国内外已对制造业等传统企业绿色转型进行多个维度研究,但尚未对平台企业这一新型组织形式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平台企业情境将数字化与绿色转型研究进行了整合,弥补了现有数字化与绿色转型之间演变机理和演化情境讨论不足的问题,拓展和深化了对平台企业带动绿色协同转型作用机制的认识。
2 平台经济发展现状
2021年以来,平台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致发展形成了两大类平台:第一,消费互联网平台,主要面向生活消费领域开展信息聚合、交互与匹配等活动,通常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连接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各种形式的商品与服务,代表平台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滴滴出行等;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面向传统制造业、能源、交通、物流等行业,推动这些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代表平台包括华为鲲鹏平台、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西门子MindSphere等。
当前我国消费互联网平台领域已经进入成熟期,消费互联网平台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支付、社交平台、共享经济等多个子领域。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发展驶入快车道,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继续理性扩大,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应用潜力逐步释放,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3 案例公司简介
本文选取京东作为案例样本,主要基于典型性、与研究问题适配以及数据可获得性3点考虑。京东作为典型的平台企业,能够体现具有多边市场、强大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等基本特征。京东在数字化和绿色发展领域的突出表现,不仅形成了数智供应链这一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优化,而且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与研究问题高度契合。作为上市公司,京东数据资料的可得性较好,符合案例企业的选择要求。
京东集团(以下简称“京东”)成立于2004年,先后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技术驱动型电商和供应链企业。京东最早以电子产品零售起家,随后发展成为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京东的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商务、物流、健康服务、金融科技和云计算,形成了一个高度整合、协同发展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健康和新业务四大板块。
4 案例分析
4.1 构建数字化生态
作为平台企业,京东不仅仅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提升自身的运营,同时还通过开拓新的业务模式以构建起一个开放式的数字化生态,将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等多方主体纳入同一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协作。京东云2016年正式上线,不仅为京东自身的电商和物流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推动其他企业数字化升级。2018年京东又推出了“京东数字科技”品牌,进一步拓展其在金融、物流、广告、智能供应链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化业务。2021年,京东继续提升数字化生态的开放性和协同性,提出“数字经济+生态协同”的战略。
基于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理论和丰富的产业场景实践,其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实现了广泛的客户覆盖,已服务约 6 900个重点企业客户和超过260万中小企业客户,其中重点客户包括约5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超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截至2023年),为制造、能源、汽车、交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提供了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覆盖售前、售中、售后等企业采购全流程,以及商品寻源、合同签收、财务结算、履约交付等采购管理场景。
4.2 促进绿色协同化转型
京东绿色以知识输出、绿色技术输出和绿色资金输出等多维度的绿色资源配置行为来促进跨企业、跨行业的绿色协同化转型。京东通过整合上游供应商、生产商及物流网络,推动供应链全流程的绿色化,如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绿色标准,推动供应商采用环保材料和低碳生产技术。同时,京东积极推动绿色消费理念,通过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并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认证的产品,打造绿色消费生态。此外,京东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和生态化技术服务输出,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帮助更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4.2.1 数字化赋能绿色知识输出
京东分别向供应商和消费者进行绿色知识的输出。对于供应商,京东通过“京东招采供应商协同平台”对供应商进行数字化集中管理,不仅数字化采集供应商的环境认证等资质,还通过调查问卷对供应商进行生态环保表现的摸底,结合摸底的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评级,针对表现较差的供应商的协同招采部门将通过邮件推送和线上直播的形式对关键供应商进行培训,提升供应商环保认知水平。
对于消费者,京东主要通过引导和激励两种路径输出环保理念。引导绿色消费表现为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绿色商品和服务,2023年累计超过6 600万用户在京东平台上进行绿色消费,累计1.22亿个绿色订单。激励则通过推出“青绿计划”等绿色消费项目倡导用户使用环保、可持续的商品和服务。在“青绿计划”中,京东为消费者开设碳账户与低碳消费专区,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商品,将用户生活足迹数字化的同时提供碳能量作为消费积分激励。
4.2.2 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输出
京东还以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输出,以降低绿色技术应用门槛,帮助其他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京东在其新业务的探索中,通过京东云向外部企业输出数字解决方案,实现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节能、循环方向发展,从而助力高排放产业绿色转型。例如,京东在煤炭行业搭建数字化运销平台,推动煤炭运销模式绿色升级。
京东的子公司京东物流于2021年提出“解耦”战略,通过数字化能力将每一个业务模块化变成小模块、组件,接着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做出不同排列组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它沉淀固化成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后交付给客户,也是降低绿色技术应用门槛的体现。京东还通过对采购全流程研发数字化管理技术,包括电子合同、电子公章、电子发票等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更多企业以较低的门槛实现“无纸化”采购,减少资源的消耗。
4.2.3 数字化赋能绿色资金输出
平台企业通过资金支持绿色项目,能够推动绿色产业链中的各方企业协同发展。作为资金输出方,京东通过绿色融资项目为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和企业提供所需的资本,帮助他们推进绿色技术的研发、环保设施的升级及资源的高效利用。这种资金输出机制不仅加速了绿色转型进程,还通过资金的流动促进了绿色价值链的形成,使得绿色转型的成果得以在产业链中共享与协同。数字化技术通过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绿色资金能够精准、透明地流向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和企业。
京东于2021年12月发布绿色融资框架,为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专门的绿色贷款。同时,京东集团已与5名牵头包销行签订了一项为期5年的20亿美元的无抵押定期及循环贷款融资,这笔绿色贷款的资金将被京东用于融资或再融资其现有或新发起的绿色项目。京东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如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大数据分析等)管理绿色贷款等金融产品,确保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果透明可追溯,增强了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产品的信心。例如,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追踪每个环节的碳排放、能耗和其他环保指标,确保供应链中的所有数据透明可见,防止绿色资金被滥用或挪作他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3 数字化生态赋能绿色协同化转型的作用机制分析
京东首先通过环保理念输出进行绿色知识的传播,推动整个生态中的各个主体认同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台的治理机制、引导机制与激励机制向生态系统中的供应商、消费者等主体进行广泛传播,传递绿色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输出也是推动绿色协同化转型的关键行动之一,京东通过将数字化技术资源进行标准化并向生态中的其他企业进行输出,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地根据自身需求定制绿色转型方案。资金输出则通过绿色金融等手段,以数字化确保了资金流向真正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降低了生态圈内其他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资源门槛。
数字化生态的核心作用机制在于数字产业的生态化促进绿色资源(包括绿色知识、绿色技术以及绿色资金)的动态配置与生态协同,使得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能够实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这种跨企业、跨行业的协同提升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绿色转型。
5 绿色协同转型效果
数字化背景下,京东通过生态协同带动了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衡量转型效果,还需以量化的指标评估绿色协同转型的效果。京东从2020年开始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历年的温室气体情况,但由于2022年环境、社会数据统计口径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本文将2020年至2023年划分为两个阶段评估其变动趋势。
图1显示了京东2020年到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和排放密度的趋势,包含范围1、2、3的排放量和排放密度。范围1表示京东每年由于自有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直接排放量,范围2即由于购买的电力、热力等间接产生的排放量,范围3通常与供应链上下游活动相关,如物流运输、商品生产等。此外,京东规模仍处于扩张阶段,因此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即每单位收入对应的排放量)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在增长和扩展过程中可以平衡业务规模和排放量的变化。从2020年到2021年和2022年到2023年两个阶段来看,范围1和2的排放量和排放密度都呈下降趋势,表明京东在自有能源使用方面的排放控制得较好。而范围3的排放量在两个阶段都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23年大幅度增长,表明京东在供应链活动中产生了更多的间接排放,其供应商在碳排放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好。2023年范围3排放的上升也可能部分归因于京东正逐步提升对供应链碳排放的监控能力,纳入了更多供应链活动排放,增加了总排放量。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级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和风险管理,因此可反映企业在长期绿色发展中的成效。为了更加全面、立体地分析京东带动的绿色转型成效,本文选择阿里巴巴的ESG表现作为对比,因为京东和阿里巴巴是中国两大领先的电子商务和技术平台企业,比较他们的绿色转型可以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横向参考。表1展示了几家主要评级机构对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家企业的ESG评分结果,综合来看,京东在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上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社会和环境层面表现突出,ESG表现上普遍优于阿里巴巴,反映了其绿色转型效果积极。
6 结论与启示
我国平台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平台企业的绿色转型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此,连接多个参与者的平台企业如何带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共同实现绿色转型?厘清其实现路径对如何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东为研究对象得到以下结论:京东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将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纳入生态系统,再通过绿色知识、技术和资金输出等资源配置行为带领跨企业、跨产业的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系统中的多方主体协同绿色转型。
在京东推动绿色协同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以下启示:第一,数字化是平台企业推动绿色协同转型的核心引擎。大型平台企业可以开放合作、强强联合,共建绿色生态系统,探索整个系统的低碳可持续运营;中小型企业可以加入大型平台企业的战略联盟和生态系统中,借助其数字化力量推动自身绿色低碳转型。第二,创新是平台企业绿色转型的保障。绿色转型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技术创新应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优化资源利用等复杂问题,以管理创新优化内部流程,帮助企业更好地协调内外部资源,才能确保绿色发展的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祺,宁金辉.强制社会责任披露能否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04):69-77.
【2】毛蕴诗,王婕.基于利害相关者理论的绿色全产业链治理体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5(02):133-149.
【3】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管理世界,2020,36(06):135-152+250.
【4】高星,李麦收.数字经济赋能经济绿色发展:作用机制、现实制约与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23,499(0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