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智能家居产品消费者接受度与市场机会研究
2024-02-19李科宇周俪黄诚硕黄伟豪
【摘" 要】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智能家居领域发展。论文通过问卷调查、街头访问和网络数据挖掘,对福建省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者接受度与市场潜力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智能家居产品因其舒适便捷受消费者青睐,市场接受度高且前景广阔。但消费者接受度和需求因年龄、性别、职业和收入而异。鉴于此,智能家居企业应积极调整营销策略,灵活制定产品方向,以精准对接并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家居;市场机会;接受度;福建
【中图分类号】F426;F27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11-0040-04
1 智能家居产品营销现状
智能家居,即智慧家居,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照明、空调、安防系统、家用电器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控制、自动调节和智能化管理的家居环境[1]。近年来,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协会CSHIA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6 516亿元增长至7 157亿元,同比增长约9.8%;预计2024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 84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 000亿元[2]。随着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和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查显示,2023年表示“使用过”智能家居的受访者占比从2022年的68.4%提高到83.4%。目前,线上销售已成为智能家居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同时,线下体验店、专卖店等也是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总之,智能家居产品营销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竞争格局多元化、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销售渠道与营销策略不断创新的特点。
2 福建智能家居产品消费者接受度与市场机会调查
2.1 调查设计
2.1.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全面分析了福建省智能家居市场,旨在深入了解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认知、需求和接受度。调查内容包括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优势的看法、实际需求、购买意愿、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以及市场接受度和满意度。此外,还探讨了市场扩张潜力、竞争趋势和政策支持,为企业市场策略提供支持。本次调查了264位消费者,回收问卷后,剔除了填写时间过短或信息不完整或信息不一致的问卷19份,最终保留了24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2.8%。
2.1.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聚焦福建省智能家居消费者及潜在群体。
2.1.3 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采用滚雪球抽样策略,先精心挑选了24名符合研究标准的初始样本,涵盖了智能家居的实际用户、潜在买家及行业专家。随后,由每位初始样本推荐11位具有相似特征的消费者参与,从而扩大了样本范围。此外,综合运用了词频分析、回归分析、可视化工具及ANOVA分析等多种方法,为福建智能家居产品的销售提供参考。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被调查者中,女性占比64.1%,显示出女性在智能家居产品购买决策中的较高参与度。年龄分布广泛,20~29岁的年轻人群占比最高(36.7%),同时40~49岁和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也占据了相当比例。月收入方面,大多数受访者的月收入集中在2 001~5 000元区间,其次是5 001~10 000元区间。已婚受访者占据了大多数(65.3%),表明在组建家庭后,消费者对于提升家居生活品质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学历层次则涵盖了各个级别,中学和大学学历的受访者占比较高。
2.2.2 被调查者认知情况分析
①智能家居的认知程度。分析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者对智能家居的认知程度不一。其中,约10.2%的人表示完全没接触过智能家居,23.3%的人仅听说过智能家居,37.6%的人听说过且有一定了解,而28.9%的人已经接触过或正在使用智能家居(见图1)。
②智能家居的了解途径。关于了解智能家居的途径,30.0%的人通过电视或自媒体平台获取信息,25.5%的人通过朋友推荐了解,20.9%的人通过商场或装修公司了解,12.7%的人通过产品官网了解,而仅有10.9%的人通过报纸杂志了解(见图2)。
③智能家居面临的挑战。被调查者认为智能家居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发展不足(24.9%)、消费者认知不足(25.7%)、安全性问题考虑(22.0%)以及价格过高(24.5%)。仅有2.9%的人提到了其他挑战(见图3),这印证了张露心和曹阳[3]以及林珊珊等[4]的研究,即高昂的安装与维护费用是阻碍智能家居在普通家庭中广泛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随着智能家居普及与物联网扩展性、互操作性伴生多重安全问题。
④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对于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技术创新(21.2%)、跨界融合(24.5%)、个性化定制(24.1%)和普及化(30.2%)将是未来的主要方向(见图4)。
2.2.3 智能家居产品购买意愿分析
①智能家居配置意愿。多数消费者对智能家居配置有较高意愿,且愿意根据预算提升家居智能化程度。其中,超过半数受访者愿为智能控制、安全功能(如防盗、报警)投入,而近半数则进一步追求全面智能体验,包括灯光、窗帘调控及高端智能设施如智能门锁、背景音乐等,反映消费者对智能家居安全性与功能全面性的双重期待。这与王家宝等[5]的研究结论一致。
②智能家居意向价位。大部分受访者(近85%)倾向于在两万元以下投资智能家居配置,其中两万元以内各价格区间选择相近,表明消费者更偏好以较低成本获得智能家居产品(见图5)。
③可能的购买原因。体验过或受亲友影响体验智能家居的受访者购买意愿更高,占比35.6%,视频平台推荐也成重要购买诱因,凸显实际体验对提升智能家居接受度的重要性。
④购买时注重的因素。受访者最看重智能家居的产品性能(31.6%),其次是服务和外观,而价格因素最不被重视(17.4%),凸显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实用性的高度关注(见图6)。
2.2.4 现有智能家居产品功能认知分析
现有智能家居产品功能认知响应情况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受访者对智能家居产品功能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防盗、报警、监控”功能认知度最高,达到75.5%,显示出消费者对此功能的高度重视。其次是“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功能,认知度为59.6%,反映出对室内环境改善的关注。“电动窗帘及电动窗户”功能的认知度为53.5%,显示了对居住便捷性提升的需求。而“整体智能灯光调控”和“家电智能控制”功能的认知度较低,分别为37.1%和34.3%,说明这些功能需要更多的市场推广和用户教育。“背景音乐/管家提醒”功能认知度最低,仅为21.5%,可能还未成为主流关注点。这表明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推广应针对不同功能实施差异化策略。
2.2.5 影响智能家居配置意向的因素分析
①性别
从调查中了解到,女性对智能家居兴趣更高(57.59%很感兴趣),而男性多持观望态度(44.19%有兴趣但暂无打算)。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对新技术态度更开放,男性则偏审慎,更关注实用与便利。
通过对性别与智能家居配置意向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φ系数和Cramer's V系数均为0.170,列联系数等于0.167,接近0,且3个系数的显著性水平等于0.03,这表明性别与智能家居配置意向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弱。结合交叉分析表,可以得出智能家居配置意向受到性别的影响,且性别当中女性对于智能家居的接受程度要显著高于男性。
②年龄
在福建省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者需求调查中,不同年龄段的购买意愿有所差异。20~29岁人群的购买需求最高,占56.81%,其次是30~39岁人群,占53.85%,19岁以下人群占52.17%。随着年龄的增长,40~49岁和50岁以上人群的购买需求比例分别降至46.8%和44.68%。这可能与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观念和收入水平差异有关。为验证年龄与智能家居需求的相关性,进行了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相关统计量由SPSS软件提供,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不同年龄的消费者有购买智能家居需求的人数占比都较为均匀,年龄与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不太相关。
③月收入
不同收入群体对智能家居的购买意愿如下:无收入和月收入2 000元及以下有78.57%和62.50%愿意购买,显示基础功能如家电智能控制的吸引力。月收入2 001~5 000元购买意愿最高,达94.74%,表明收入增加时,人们更愿意投资于智能化提升生活品质。月收入5 001~10 000元购买意愿为66.67%,关注多样化应用和服务。月收入10 000元以上购买意愿高达90.91%,偏好高级功能和定制服务。可见,购买意愿随收入增长而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最敏感,高端市场潜力大。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验证了月收入与智能家居需求的相关性,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皮尔逊卡方值为44.689,其中p值接近0lt;0.05,表明月收入对智能家居配置意愿的影响有差异,月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愿意花费较高的价格配置更全面的家居装置。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福建智能家居产品消费者接受度与市场机会的研究,提出以下5个方面的结论:
一是福建地区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年轻、高教育水平群体认知较深,能详述多种设备功能;而中老年及低教育水平者则相对浅显,甚至存在误解。
二是福建多数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兴趣浓厚,尤其看重其便利性、安全性和节能环保。年轻消费者及中等收入以上家庭购买意愿强,愿意为智能家居支付溢价。
三是尽管在福建市场智能家居渐受认可,装修时尝试者较多,但因价格、兼容与安全问题仍在观望,需行业共力解决以促进普及。
四是超半数受访者看好智能家居前景,市场潜力大。厂商需强化品牌、质量与服务,以技术创新满足多样需求。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福建应构建多元化宣传网络,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传统与新兴媒介,精准定位消费群体,通过生态圈推广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采用创意广告、社交媒体互动、体验活动等方式,直观展示智能家居的便捷性和生活理念,提升市场认知度。
二是深入市场调研,捕捉消费者需求,依托大数据和AI技术,为产品设计和功能优化提供依据。持续升级智能家居产品,强化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卓越体验,巩固市场竞争力。
三是推动行业合作,制定智能家居标准,确保设备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打破品牌壁垒,促进生态繁荣。提升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提升用户满意度。
四是应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研发具有前瞻性的智能家居产品,引领市场潮流,并拓展至智慧社区、智慧办公等新领域,同时加强跨行业合作,共促智能家居产业蓬勃发展。特别针对中高端等细分市场,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智能家居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6]。
智能家居作为智慧生活发展的必经之路,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预示着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家居必将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安全、健康、舒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阮星,蔡闯华.一个基于ZigBee协议的智能照明应用实例的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8-40.
【2】CSHIA Research.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EB/OL].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99562,2021-03-29/2024-09-12.
【3】张露心,曹阳.物联网背景下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前景——基于消费者行为调查的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1(07):6-8.
【4】林珊珊,姜正涛,李辉强.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问题分析[J].保密科学技术,2021(02):40-45.
【5】王家宝,王全丽,厉杰.智能家居产品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消费者个体特质角度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9):123-126.
【6】闫朝臣,杨舟,王家乐,等.物联网背景下智能家居市场行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展经济,2022(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