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2024-02-19扈智慧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其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所以其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更加合理。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财管体制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其财务管理方式对其发展尤为重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行政费用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经费中主要支出内容的反映,这就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财务费用控制的必要性,而在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中所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具有较大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预算进行管理时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财务体制进行调整,并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做相应调整,以达到有效提升资金运用能力的目标。下面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探究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有效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1 新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新特点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提出,要构建财政、预算“双体系”,即政府会计是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体系构成。预算会计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是目前各级政府会计制度的目标。“双体系”的推行使我国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具体体现在财务制度的适用范围、财务内容、财务人员的要求上。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原则方面采用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系统、双基础的做法,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政府会计记账时同时被采用。权责发生制也被称为应收应付制,具体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按照已经实现的收入进行收入的确认,相应的按照已经实现的费用进行费用的确认,在确认时并不考虑款项是否到账,只考虑是否应由本期负担,作为衡量的依据来进行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确认。收付实现制也被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它主要是以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或付出作为衡量的依据,通过记录当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当期实际付出的费用作为记账的依据,在确认时以款项是否到账为依据,并不考虑是否应由本期负担。这兩者在处理收入和费用时在原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预算会计满足了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需求,财务会计则能很好地在服务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作用,比如资金核算、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等。
1.1 适用范围得以扩大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特别是财务管理体系,都是以某一行业、某一部门为对象,其应用领域较窄,通常是一种产业、一种系统模式。而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它的普遍性和应用范围更广,体现在各个单位的会计制度上,该体制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为事业单位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同时也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审批、标准、监督提供了便利[1]。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存货和在建工程以及其他支出等科目都是采用数字方式来计算和核算,所以为了保证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需要强化财务管理系统对各类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1.2 财务内容更加完善
过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多是以会计为主,核算方法单一,内容简单,要求较低,因此其财务报表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使得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新形势下,对财务内容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核算方法、核算项目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对核算项目的具体、细化、方法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更加突出了会计核算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设置各种监督机制,并且有效完善现有的财务监督机制,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够有效确保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能得到监督,才能有效杜绝财政资金被套用、挪用情况的发生,同时基于已有的资源实现科学合理决策,使财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能,进而更好地促进整个单位财务目标的
实现[2]。
1.3 财务人员专业要求提高
在新经济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特征也体现在对会计专业的严格要求上。随着我国财务管理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务管理体系改革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通过选配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比较优秀的财务人员,定期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因此,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在财务制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另外,在预算编制上采用动态模型编制控制措施,一方面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控制成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对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的控制使单位达到预算管理目标和要求,为单位战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以及进行合理配置决策等。
2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较为粗旷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会计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适应不同财务分配模式下的单位内部核算需求;二是预算分解方案具有任意性,影响预算的管理与评价;三是财务专项经费管理不到位,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四是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财务项目经费在调拨之前,由于审核、论证工作不够,很容易导致项目与经费的脱节;五是对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指标过于粗糙,缺少切实可行的问责机制,不利于专项资金的规范合理使用,同时也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2 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长期以来,各部门都习惯了按基数递增的方式进行预算,对预算的深层次概念了解相对较少,大部分财务部门在编制和实施上还比较粗糙,缺少财务意识,因此在财务管理体系上的建设比较薄弱。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可操作性,对财务管理体系的界定也比较含糊,有关部门的行政人员大多一头雾水。与财务体制改革相比,单位管理体系的健全相对滞后,需要更新和改进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以满足我国财务体制改革的需求。
2.3 预算管理的参与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体制改革的参与程度较低,对财务部门的信息都呈现一定的滞后性,使得财务管理信息难以为决策提供建议。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不断地优化财务资金,并通过持续改善收支目标的方式切实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然而,由于各部门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这一体系还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4 预算的严肃性、约束力有待加强
在实际执行时,一些预算单位对经费的使用存在控制不力、超支浪费、项目之间相互挪用等问题;部分预算单位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存在对基础和项目支出认识不明确的问题;一些预算单位在使用专项经费时未树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财务观念。一些预算单位在使用项目资金时未严格按照年初预算计划执行,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是不
利的。
2.5 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
目前,财务部门的参与程度比较低,所以其只能根据目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而不能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导致财务分析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很难准确地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这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经营决策[3]。
2.6 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财政部门为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开展全过程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单位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对成本构成和测算依据进行充分论证,其目的在于细化项目支出预算,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单位部门预算项目成本效益分析不细化、不彻底,流于形式。
3 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对策
3.1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是建立在“三不改变”的基础上,即不改变与行政单位有关的财务体制、理财体制、会计主体等方面的关系,这一体系的具体做法就是对资金集中进行结算。由于行政单位自身没有设置出纳员的岗位,所有资金都是由会计人员在会计中心进行结算,预算外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财务部门来支付,因此预算外的资金会被转移到财务部门的帐户上,而其他的开支只能通过银行的帐户支付。会计工作要集中进行,各单位会计的相关文件均由会计中心统一管理,按年装订。同时还需要按照有关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有关会计凭证、报表、账册等进行立卷、存档,便于查帐、稽核及其管理,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情况、档案资料进行保密处理。此外,还需要对各部门的开支审计实行相应的制度,所有的行政单位申报的文件都需要包含单位的公章,并且要保证所有的领导签名和盖章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有关的凭证稽查制度,所有的行政单位原始凭证必须是真实合法的,并且要注明其特定的使用目的[4]。
3.2 认真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要切实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要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单位内部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其次,必须加强财务支出预算工作,全面规范财务流程。财务流程的有效实施能够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效率和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效。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计划时,应结合实际需求,积极与上级单位沟通、交流,以保证制定出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做好相关研究,制定出相应指标,充分发挥财务绩效与预算绩效的相互协调作用。对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重大项目,可以结合具体规划及相关实践来开展相应管理工作。最后,还需要充分发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职能,积极引入先进人才和技术,为单位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模式实现对财务资金的有效管理,积极构建以财务核算职能为基础、以资金使用效率为重点、以监督考核为核心的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由此更好地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水平[5]。
3.3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下,为了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积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财务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的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考核方面形成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体系,不仅要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全面量化考核,还要对单位财务绩效进行全面考核。例如,通过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发现财务资金分配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结合具体的管理实践进行整改,通过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同时,也要加强财务预算审核绩效评估工作,根据预算管理原则对资金分配、使用以及绩效进行监督,由此更好地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得以开展。
3.4 加强内部的控制与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必须明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同时,还应当明确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并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相应改进,以达到促进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与工作效率提高等目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关键,具体而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控制经费支出的规模和标准,如对出差、招待费用实行限额管理,大力推进对公务用车进行财务补助的改革,有效地遏制公车资源的浪费;二是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其职责、职业道德的认识,逐步构建适应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监控制度,以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三是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对会计制度的监督,以此保证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增强其自身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够遵守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财务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良好作用。
3.5 加强财务分析工作的应用
财务分析是对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是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的过程。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信息分析、财务管理信息综合分析。在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中,主要目的是为制定财务预算执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提高财务分析工作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应用计算机软件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确保能够准确了解单位经营活动,并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预算编制方法的运用,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使预算编制方法更加科学,并能有效发挥预算对本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的指导作用,确保财务预算执行数据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参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自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加大财务政策的研究力度,不断健全财务制度,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姚素媛.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防范策略探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1):176-177.
[2]王自荣.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9(3):220-221.
[3]石燕. 改革新财务体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J]. 财经界,2014(29):210.
[4]吴争青.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J]. 会计师,2013(22):70-71.
[5]吴松子. 试析改革新财务体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J]. 现代商业,2013(9):231-232.
[作者简介]扈智慧,女,山东东营人,东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会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