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建设背景下 教学创新的“四化”实践与探索
2024-02-19孙梦阳冯兰慧王倩倩
孙梦阳 冯兰慧 王倩倩
摘 要:教学创新是高等教育建设一流课程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金课”建设背景,坚持“两性一度”原则,提出了“课程主题聚焦化、育德育智互动化、产教融合立体化、创新成果显性化”的“四化”创新思路。并以“旅游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创新为例,围绕“痛点”问题,从学生需求、行业需求、首都需求以及专业发展四个角度出发,对以往课程教学进行了改进与优化,使课程创新效果不断助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金课;四化;教学创新;旅游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2-0072-03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打造“金课”[1]。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将金课归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2]。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考核提高学习的挑战度[3-4]。因此,教学创新是高等教育建设一流课程的必经之路。
“旅游营销策划”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营销策划理论与方法发现、分析并解决旅游行业实际的策划需求的能力。北京联合大学的“旅游营销策划”课程,在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背景下,近年来不断对课程进行持续建设与改进,认真分析与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坚持“两性一度”的原则,提出了教学创新的“四化”思路,即课程主题聚焦化、育德育智互动化、产教融合立体化、创新成果显性化,构建了一套“旅游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一、传统课程教学“痛点”问题分析与创新思路
(一)传统课程教学“痛点”问题分析
第一,缺乏对行业需求以及学科研究热点的持续关注与回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传递为主,忽视了对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持续高度关注,也忽视了对学科研究热点的追踪与呈现,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行业实际建立密切关联,很难充分“学以致用”。
第二,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策略。培养具备高阶能力的人才是目前我国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5],而传统课程中往往未能搭建有效的“桥梁”连接传递知识与能力达成,也未能将高阶思维能力引导贯穿教学活动全程直至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开启。同时,在培养学生对市场新问题和新现象的综合判断上仍然存在着策略上的不足。
第三,学生难以内化与践行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命题,学校课程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的重任[6]。在金课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也应结合“两性一度”原则进行创新升华,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成体系且略显生硬等问题,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在学习之后容易遗忘,不容易内化,更不容易进行实践,从而造成了课程思政未能落到实处。
第四,难以充分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认知视角,而课堂中师生间交流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充分兼顾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传统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也不够丰富,导致教师无法突破时空障碍,也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予学生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这就造成了难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创新思路:“四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直击传统课程教学“痛点”问题,本文提出了“课程主题聚焦化、育德育智互动化、产教融合立体化、创新成果显性化”的“四化”创新思路。
第一,“课程主题聚焦化”,也就是以精心设计的课程主题为核心和引领,聚焦“行业前沿”,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趋势和学术热点问题,提升课程任务的挑战度与高阶性。第二,“育德育智互动化”,即明确课程方案的知识清单、高阶能力、思政元素,围绕课程主题实现“育德”与“育智”的全程互动与浸入,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和情感不断提升与内化。第三,“产教融合立体化”,即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研究、智力输出、资源共享等为学生提供真题真做、展现企业实景、对接真实客户,全面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职业使命感和学习内驱力。第四,“创新成果显性化”,即课程团队依据课程工作的流程和业务内容,搭建课程创新成果输出团队,实现输出倒逼输入、团队带动个人、实践内化理论和成果服务社会。
二、“旅游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创新措施
“旅游营销策划”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北京联合大学线下一流课程。该课程是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与拓展,旨在提高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的专项能力,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重任。因此,本文以“旅游营销策划”课程为例,结合“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立足北京、服务行业”的课程建设目标,从学生需求、行业需求、首都需求以及专业发展角度出发,通过构建“13422”课程建设的创新目标与举措、生成课程思政与高阶能力融合路径,重塑多元学习空间与赋能个性化学习,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及持续改进多元化和综合化评价体系这五个方面的创新措施,不断破解传统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首都旅游教育的发展。
(一)形成“13422”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旅游行业和首都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变化,在此背景下,尝试形成“13422”课程建设的创新措施(图1),围绕一目标、三面向、四举措、两对接、两平台为中心,持续改进课程建设。“一目标”,即始终以人才培养作为教学创新的核心目标;“三面向”,即面向首都、面向行业、面向全国的三维度的发展与建设需求;“四举措”,即采用PBL教学法、教育与教学持续改革、教学内容和环节重构、产教深度融合的四项举措;“两对接”,即将企业业务链与课程知识链两项对接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两平台”,即依托“旅游教育创新实验室”和“旅游消费者研究院”两平台,开展课程改革与创新、社会服务和成果推广。该项创新措施在课程建设中将不断关注政策变化,注重顶层设计,使课程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
(二)生成课程思政与高阶能力融合路径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融合的全程化与互动化,在关注行业需求以及学科研究热点的同时,教学创新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以“两性一度”原则,重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得“践行价值塑造”和“培养高阶思维”贯穿于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能力和情感不断提升与内化。并通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效果检验这三个维度,从而生成“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与高阶思维培养的融合互动路径与模式(图2),实现“育德育智互动化”。
课程以旅游营销策划主题为带头和核心,甄选最新的行业热点,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续提升高阶思维能力,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同时,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充分体现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和高阶能力的相互融合与彼此促进。
(三)重塑多元学习空间与赋能个性化学习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高校教育教学已从经验主义转变为数据主义,不断探索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信息化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教学活动全时空化、课程学习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信息化以及产学协同数字化,以打造适应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平台。
具体来说:(1)教学活动全时空化,充分把握数字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契合学生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偏好,建立课程群分享机制,实施微学习与微培训,将课堂延伸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行业社会等;(2)课程学习评价数字化,先后采用移动教学软件开展随机分组、校内外教师评分、生生互评等教学环节工作;(3)教学资源库信息化,运用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企业微信群等交互学习与交流平台,建立新的学习认知结构,为学生提供不同需求的自主式学习资料库;(4)产学协同数字化,依托维智科技和百度指数等大数据公司所采集的数据为课程提供最新的数据支持,最大限度地开展并不断拓展“同步+异步”学习空间,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互动,缩短学校与企业、学生与教师开展互动探究式学习的时空距离。总之,课程将通过信息技术驱动教学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
为了实现教学与改革成果的推广与共享,课程团队将不断联合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第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聘请业界资深专家组建教学团队,共同推进课程建设、教学活动与成果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第二,在教学活动与场景创新方面,教学活动场景应向校内实践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企业等多元化拓展;第三,教学成果转化和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方面,应与各大企业搭建并探索产教协同育人及合作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和新机制,通过与企业和机构的全面合作,不断打通课程团队教学成果服务行业、成果显性化的“最后一公里”。总之,为了实现教学与改革成果的推广与共享,应探索真实任务的设计与驱动校外企业导师全程参与课程建设等多项策略,并通过毕业论文、参与学科竞赛或到企业实习、就业,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感、胜任感和专业自信。
(五)构建多元化和综合化评价体系
现代教学观强调实施“多元交互”的课程评价[7],构建科学的综合化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创新成效的重要依据之一。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进行灵活调整,而“旅游营销策划”课程评价将布鲁姆教学目标六个层次与金课“两性一度”的原则进行融合,其维度包括三个方面:过程性考核(占比40%)、终结性考核(占比60%)和高阶考核(采用加分制),形成了“全过程+专业理论+社会实践+高阶能力体现”的考核方式,不仅充分关注到市场调研的科学性、作业汇报的应用性、策划方案的高阶性和创新性,而且也以附加分的考核方式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课前互动积极性、综合素质与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增量情况。
与传统课程评价体系相比,该评价体系涉及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学生等多元化主体,将课程知识性评价转变为能力性和价值性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关注、引导与认可。有利于实现课程考核评价的多元化与综合化目标,从而更好地突出情感教育、品德养成、职业素养与专业学习的全方位关注。
三、“旅游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成效
(一)学生综合能力与课程成绩显著提升
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助性顯著提升,绝大多数学生以该课程为契机,坚定了职业选择,提升了参与学科竞赛的意愿并主动联系校外企业导师寻求课外实践的机会。课程的总评成绩也不断提高,以旅游实验班为例,近五年成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学生对本课程创新建设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在课程的意见反馈中表示“内容丰富多样”“内容环环相扣”“接触业内最新发展”等内容。
学生不仅夯实了专业基础,还提升了创新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学生将本课程论文提交亚太旅游研究生论坛,并由四位同学在泰国和韩国论坛年会宣读论文,优秀论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旅游营销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学生论文集》。同时,有学生以本课程主题为基础,申报北京市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共完成并通过验收十一项创业计划书,实现了利用课程知识进行成果转化。
(二)课程团队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积极采用“四化”创新的教学思路,课程团队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团队积极参加教学比赛,获得了2020年课程思政一等奖和2022年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时,课程团队的教研成果丰硕,包括校企合作出版一部专著,一部云教材,发表一篇教研论文,共同承担一项纵向科研项目,六项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录制一门慕课。近三年来,课程团队完成并发布五份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受到包括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不仅为后续学科与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本文针对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科与行业热点持续关注不足,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策略不足,课程思政难以内化与实践以及关注个性化学习需求不足等“痛点”问题,提出了“课程主题聚焦化、育德育智互动化、产教融合立体化、创新成果显性化”的“四化”创新思路。并以“旅游营销策划”课程为例,通过五个方面的创新措施,使课程创新成效不断助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最后,从学生综合能力与课程成绩显著提升以及课程团队取得丰硕成果两方面,验证了“四化”创新思路的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EB/OL].(2018-08-27)[2022-12-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2]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EB/OL].(2019-10-30)[2022-12-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4] 熊庆旭.教学创新的基础、特点和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1(8).
[5] 孙梦阳,王倩倩,蔡琪鑫.高阶能力导向的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旅游营销策划”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8).
[6] 蔡满园.“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金课的创意理性及实践路向[J].外语电化教学,2022(1).
[7] 李欣,张威.“多元交互”在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框架及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