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实践
2024-02-19王歆贾向前常伟
王歆 贾向前 常伟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理工科专业课程的任务定位应以课程为载体, 兼顾教书和育人,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教学合力,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文章总结“生物制品学”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举措与体会,从课程思政建设意义、特色优势、思政元素的选取、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生物制品学;课程思政;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2-0054-03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历来是党和国家极为重视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9月出席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22 年4 月25 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先后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全方位谋划,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1-4]。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党和国家加强顶层擘画,不同单位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政策安排和配套措施,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化推进。其中,《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5-7],各省级教育主管单位也都形成了相应的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探索。
生物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生物科技竞争也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8]。未来我国能否在生物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否将生物安全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问题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生物制品学”课程是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面向其他专业开设选修,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了解和学习生物制药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教材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方面作出了具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生物制品学”课程进行了思政元素
的深入挖掘、凝练、选择,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力求将其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一、“生物制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物制品的概念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因此,生物制品的内涵也与该部分的主体内容是一致的,即生物制品与生物技术药物基本相同[9]。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生物制品学”承载着面向
学生传授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制药最新发展趋势,提高生物制药专业从业者素质的任务。未来我国在生物技术高科技产业发展竞争中的具体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效果。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同时还关乎国民医疗健康,在社会效益层面也尤为重要。近年来,从国家到高校不同层级提出了很多对于专业或课程的明确教学要求,包括工程认证、双创融合、新理科、新工科建设、金课、顶石课程等。在各种教学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以及“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有了很好的发展态势,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学生的广泛接触和了解,笔者发现部分当代青年大学生常识性知识的储备不足。无论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对于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创造的各种优秀文明缺乏必要的了解,更谈不上热爱。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包括中小学相关教育的不到位,以及当今社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学生生活水准大幅提升,可以进行的活动多种多样,能够接受的信息急剧膨胀,限制了其对常识性知识的深入了解。正因如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確价值观,使其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综合高素质人才,在不断精进课程专业性授课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全方位进行,专门的思政课程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任重道远。
二、“生物制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生物制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优势
“生物制品学”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得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和授课优势。一方面,新冠病毒全球流行传播以来,提供了天然直观的教学实例素材以及课程思政元素。长期以来,“生物制品”学课程授课内容如病毒、细菌、疫苗、抗体等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属于“看不到,摸不着”的范畴,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和重视。新冠感染疫情以来,病毒感染性疾病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应的病毒疫苗相关内容的授课反馈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大量题材可以直接成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例如,疫情发生初期,我国政府投入研发的疫苗种类丰富,力争短期内有突破,否则疫苗领域同样会有“卡脖子”的问题。另一方面,“生物制品学”相较于其他同类型专业课程也具有课程思政资源的优势。生物技术制药实质为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上的应用,所以生物制品学可以兼顾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两条主线。生物技术被认为是下一次工业革命可能发生领域之一,医药产业与国民健康也息息相关,这些都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融为一体的具体实例[10]。基于以上原因,“生物制品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较为便利,但正因如此,如果没有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不能从课程整体认识问题以及加以实践解决问题,只是简单将思政元素罗列拼凑,反而会适得其反。在保持特色优势的前提下,认真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实施、反馈、改进等各个过程,“生物制品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取得较好
效果,给相关类似课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二)“生物制品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找到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潜在的最佳切入点。在此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对于有效思政元素的选择使用,必须要求思政内容是讲授的课程教学重点内容的组成部分,注意避免在教学内容以外,以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方式引申出其他思政内容。在一些课程思政教研学习活动中,笔者切实感受了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不适当的延伸引入问题,例如:讲解微生物次级代谢过程时将思政元素定位为引入的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若干内容。笔者认为此类课程思政内容与授课内容相距太远,学生会有严重思维跳脱的情况,非但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会影响课堂的教学秩序,消减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因为课程讲授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距离较远,需要很多不必要的外延,对课堂教学时间也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须做到授课内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无缝衔接,用最简短的引申过程完成思政教育的升华,学生在没有任何跳脱感觉的前提下完成 “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政效果。“生物制品学”课程经过反复甄别、凝练后确定了全部思政内容,包括生物制品概念来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我国药物分类不同于欧美的原因是我们有中医药;疫苗起源中我国宋代,“人痘”是最早的疫苗;新中国疫苗事业发展中顾方舟教授的卓越贡献;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严重不足,未来发展需要优秀人才共同努力等。以上所列举内容都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不必占据更多的时间专门介绍,其传递的意义学生都能有效理解,在教学时间上几乎没有损耗。在课程思政内容的选取上注意广泛性,应涉及家国情怀、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科学创新精神、职业操守、团队协作等不同层面,以保证进行非常全面的课程思政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也不能单一地以宣讲的方式开展,而应随着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多元化、多途径地进行。(1)案例式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讲授的同时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解释,例如讲授全新药物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特征时可以介绍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新药还非常有限,药品研发缺乏持续竞争力,需要共同艰苦奋斗的思政内容,可以采用实例说明方式,如电影《我不是药神》。这样的实例直观、简洁,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没有自主研发的药物我国广大患者的窘迫遭遇,教育效果明显。(2)引导启发式思政教育。课程建设有相应的学习平台,把包含思政元素的内容和问题传递到平台上,供学生先期了解和熟悉,让学生反馈体会和认识,课堂教学中针对反映出的主体情况加以“思政”教育是富有成效的举措。例如,爱德华·琴纳提出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的历史背景和贡献意义的相关内容。在琴纳进行系统性工作前,很长一段时期不断有人尝试类似方法,证明了方法安全有效,其贡献在于利用自身医学专业知识将既有经验进行升华和总结。这些内容如果都在课上介绍将占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课前充分了解、有所思考,再加以总结可使思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效果。(3)辨析式思政教育。在疫苗分类相关内容讲授时,长期以来国内疫苗主要分传统疫苗和现代疫苗两大类,灭活疫苗属于传统疫苗,mRNA疫苗则属于现代疫苗。可以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和讨论,从疫苗技术发展角度看这种分类方式是否已经陈旧过时而有必要修正。同时,提醒学生思考国内灭活新冠疫苗已经过时,保护效果不佳的言论与我们长期的疫苗相关教学是否有一定联系。由于授课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保持了同步,做到了二者的高效融合,使思政教育效果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課程考核评价中的思政教育
经过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生物制品学”成绩考核评价已经变得多元化、全方位,包括了实践环节、自主学习环节以及考试环节。在此基础之上,课程思政建设尝试把课程思政元素引入到评价考核环节。在学生微课的制作环节,要求除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重要内容之外,增加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在课程笔试试卷中也在尝试增加课程思政相关试题。此类试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其能够灵活应用。今后,思政内容的考核评价还将以多样化的形式逐渐增加,切实落实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
(四)课程思政教育的课外实践
所谓课外课程思政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包括课堂教学效果的延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的思政教育。任何课程的教学学时都是有限的,最佳教学效果需要教育行为的持续。为了方便课程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有效连接,例如微信群、自主学习平台等。无论在课程进行期间还是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微信、邮件等各种方式提出任何问题,教师积极给予解答。在此过程中,仍然坚持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授课的时间是三年级上学期,此时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准备考研,因而会有很多问题是关于考研和就业等重要抉择的。很多学生纠结考研专业选生物还是药学,这又回到了专业教育的层面,面对此类问题,教师不仅需要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提出合理建议,还需要积极宣导帮助学生作出发挥个人价值的最佳选择。
在“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吸引、鼓励、接纳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笔者曾先后指导很多学生科研团队进行实践活动,获得了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各类别相关竞赛奖项等成果。在这些活动进程中,要从选题、指导理念、过程管理、成果等诸多方面坚持思政教育理念不变,以保证学生在科研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的同时思政教育也能得到有效进行。
三、“生物制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效果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绝大多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是教学内容中既有的,以往教学过程中也有思政内容的体现,但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认知,基本是随机、不深入的。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进行,从一个统一的高度进行思政内容的挖掘、精炼整理和优化,使得课程整体生动性、贴近性有所提高,能够更多吸引学生,整体听课的认真程度比以往有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得到相应提高。同时,由于思政内容的深入唤起了学生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课后学生提出问题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其中既包括课程专业教学内容相关问题,也包括考研院校、专业选择等问题,说明课程调动起了学生对于个人阶段目标的思考,这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课程思政教育的完善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忱,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也得到了提升,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有显著提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形成了高效的融合统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科专业数量繁多,理工类专业课侧重逻辑和推理,教学内容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系等,而不同类别的理工科课程有其各自的教学特殊性,在课程思政建设上与人文类专业课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很难有统一的模式和途径。立德树人的育人本质是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现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馈和优化。课程思政的相关实践与研究正在大量地开展,不同类别课程应该因地制宜地探寻最适合的思政教育融入点及方式。总而言之,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高度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缺失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8(2).
[3]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3-02-15].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
[5] 教育部等八部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4).
[6] 海南省教育厅.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新教育,2020(19).
[7] 教育部等十部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J].中国火炬,2022(9).
[8] 高福.国家人勇担国家责,积极推动中国生物经济与生物产业发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2(11).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國药典(第三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62.
[10] 张骁,郭宇靖.洞见浪潮之尖 引领科技革命——来自未来 产业展望活动的观察[N].新华每日电讯,2022-1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