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不厌百回改 反复推敲成佳篇

2024-02-19陈丹宁

新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达选题老师

陈丹宁

如何写好教育叙事?我以自己撰写《三尺讲台,延续爱》(发表在《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23年第4期)一文的过程为例,谈谈我对写好一篇教育叙事的思考。

选题:拨开云雾见天日

不少教师在写作前都有这样的困惑:和孩子们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提笔却不知道该记录、挖掘、思考哪些事情。我也不例外,最初选题时,我也不知该从哪里入手。于是,我先罗列出自己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中和學生发生的故事,然后进行分类:有教育智慧,比如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化解了科任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有集体故事,比如通过开主题班会教育全体学生;有特殊生的故事,比如让多动症儿童融入班集体……

在众多的故事中,我选择了我与小源的故事。小源患有先天性视觉障碍,我对他颇为上心,帮他打印特制的三倍大字体的教科书,鼓励他参加诗词大赛,培养他的自信心。文章第一稿主要讲述我如何发挥小源记忆力强的优势,陪伴他参加诗词大赛的故事。在这一稿中,只有我对小源学业上的帮助,缺少了人文关怀,没有鲜明的亮点。

转折的契机发生在一节班会课上。那次班会课有一个环节是榜样示范,我给学生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想让学生从我的成长故事中获得力量。我小时候患有弱视,但是我没有放弃学习,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我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忽然联想到这篇教育叙事:小源患有先天性视觉障碍,我小时候眼睛也不好,可以将我和他联系在一起写作呀。

于是,我再次改稿,加入我小时候的经历,解释我为什么这么理解小源。这个时候的故事已经比最初要丰满一些了,在选题上也脱离了常见的特殊生转化案例,“传承教育美好”的主题初见雏形。

修改:千锤百炼始成金

改完这个版本后,我每天还是照常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一系列问题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每天接我上学、放学,给我辅导功课,为我放大板书,为什么我不把他对我的爱写下来?我如今对小源的爱不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我的老师吗?我的老师曾经为我放大板书,我如今为我的学生打印特制的三倍大字体的教科书;我的老师曾经陪我上体育课,我如今陪我的学生上体育课;我的老师曾经给予我无数次鼓励,我如今鼓励着我的学生……小源不就是曾经的我吗?

我茅塞顿开,再次调整文章结构,弱化小源参加诗词比赛的过程,强调我的老师对我的帮助,再到我对小源的帮助。这个时候,文中的主人公由两个人变成了三个人,从两代人变成了三代人,故事的立意也得到了升华,主题变为传承师爱。改到这里,我心想:这下终于不用改了。

我每天照常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读一读,但总感觉还缺点什么。

修改的契机再次来临。在一次教育叙事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听了我的故事,给我提出了一个建议:转换人称。也就是说,从之前的第一人称“我”的老师怎样怎样、“我”的学生怎样怎样,改成“她”的老师怎样、“她”的学生怎样。写到小源取得冠军这个高潮时,再揭开谜底:女老师就是我。这种写法让这个故事的讲述角度区别于其他故事,也让读者感受到师爱一直在传承,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之感。

这个建议让我醍醐灌顶。我进行了人称的转换,同时调整了叙述顺序。文章整体结构变成:女孩在老师的无私帮助下完成弱视手术,并考上了师范院校。这一部分是回忆,采用倒叙的方式,调动读者的情绪。第二部分采用插叙的方式讲述男孩患有先天性视觉障碍,从而引起读者思考:前文的女孩和这个男孩是什么关系?第三部分揭晓女孩的身份后,用顺叙的方式讲述我对小源的帮助,让读者豁然开朗。

这一版的改动不多,却是效果最好的一次。这也给了我启示:写教育叙事,没有最好的版本,只有更好的版本。

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

当文章结构和主题确定下来之后,我开始着重打磨细节,比如文中多次出现的“就像当年她的老师曾经给过她……”,反复强调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位年轻教师从未忘记要把这份师爱传递下去,给读者情感上的冲击。再比如,下面这一段打动人心的学生语言描写和教师心理描写——

男孩对女老师说:“老师,您知道吗?这已经是您陪我上的第92节体育课,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您从来没有缺席过,谢谢您每一次都在。”那一刻,女老师的内心有太多的触动,她知道自己给予了男孩力量,帮助他打开探寻世界的窗户,就像当年她的老师曾给过她的陪伴一样。

好的教育叙事一定要先打动自己,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每次读这一段,记忆涌上心头,我都会特别感动,总能想起小源对我说话的场景。那一天,我和他并肩坐在操场上,照常聊着生活和学习上的事。他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语言,但真的非常触动我:他牢牢记住了我对他的每一份爱,并把这些爱视为他前进的动力。

还有一句打动人心的话是“我多想告诉我的老师:我想您了”,在最初的版本中,我写的是“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师”。这一处的修改是受我们班孩子的启发。有一次,小达请假没来,他的好朋友小明就来问我:“老师,小达今天怎么没来呀?”我告诉他小达生病了。小明就借我的手机给小达发语音信息:“小达,你一天都没来,我好想你啊!”那一刻,我的鼻子一酸,被孩子真挚的感情感动得落泪。我瞬间就想到要把那句“我又想起我的老师”改为“我多想告诉我的老师:我想您了”!

这一句话的修改算是一次成功的润色,很多教师在看完文章后说这句话是最打动人的一处。类似的“点睛之笔”还有小源给我的留言:“陈老师,我将来也要成为像您这样的老师!”故事的立意升华——师爱将继续传承下去,读者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

总之,一篇好的教育叙事一定是经过反复推敲,甚至是千锤百炼的。从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这篇教育叙事从选题到最终定稿,我已经记不清推敲和修改了多少次,光保存下来的修改文本就有16版。整整一年时间,我都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这篇文章,每一次新的版本都要比前一个版本更丰满,更有教育价值。

所以,教师不要害怕修改文章,修改甚至推翻的过程就是破茧成蝶的过程。只要不断修改,不断研讨,不断向别人请教,敏锐地捕捉教育中的细节,并把这些细节联系起来,你的育人故事也能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小达选题老师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我是STEM小达人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老师,节日快乐!
词汇小达人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