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读”而写

2024-02-19李金梅

新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主旨家长孩子

李金梅

作为一名从教32年的老教师,我写过不少教育叙事,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我认为,要想写好教育叙事,关键是树立读者意识,即在写作时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这篇文章的读者,我喜欢这篇文章吗?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教育过程要真实

教育叙事应当力求真实。一是教育过程要真实,教师要写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或者写身边的教师和学生的故事。只有真实发生过、亲身经历过、亲自实践过,教育故事才更鲜活,探索出的教育经验才更科学。二是教育效果要真实。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孩子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些教师在写教育叙事的时候容易夸大教育效果,背离了教育规律。比如,我曾经读过一篇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叙事:某班主任在初次与孩子见面时,被一个调皮的男生闹得下不来台。后来得知,这个男生因不服老师的批评把自己的拳头砸出血,在办公室和爸爸大吵大闹,上课完全坐不住,想出去就出去……然而,这位班主任通过多次与家长沟通,多次与孩子谈心,让他做值日生,培养他的自信心,仅一周后,该生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读组织得有条不紊,午托也管理得井井有条……

读到这里,我不是不相信该同学的改变,但也难免心存疑虑:如果改变他如此简单省事,那之前的教师为什么未能成功教育他?

因此,教师写教育叙事时,要对教育心存敬畏,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这样,故事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具有生命力。

故事要有亮点

一些教师觉得,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就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家校沟通,等等,哪有那么多新话题、新故事可写?确实,教育故事存在太多的“似曾相识”,一些人人皆知、耳熟能详、提头便知尾的故事,如果再拿来写,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从熟悉的故事中挖掘新的突破口,为那些司空见惯的事件注入一丝“陌生感”,打造“生动的重复”。

比如,我曾经写过一则教育故事《我罚自己站》。故事是这样的:我发现教室垃圾桶的垃圾满得溢出来了,全班同学却熟视无睹。我当时真的非常生气,但简单地批评管用吗?怎样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告诉学生我要罚自己站,因为自己教育不到位。文章中有这样两个片段:

我紧闭嘴巴,双手放在背后,眼睛看向后面墙上的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可能没想到我会有这样的举动,孩子们愣住了,自觉拿出作文本开始誊写。

下课铃响了,我向孩子们深深地鞠躬并说:“我觉得今天的自我惩罚是有价值的。”说完,转身离开教室。孩子们都待在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出门。

这個教育故事的新意在于教师用自罚的方式、无声的语言代替说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事蕴含着不平凡的教育意义。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在日常的琐事和常事中寻找新视角,就能写出有新意的故事。

细节刻画要生动

在写教育故事的时候,作者如果只是概括性地记录一些场面和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读者就很难产生代入感,也无法从中学习到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措施。比如,下面是一位教师写的教育故事。

上课铃一响,班长就焦急地跑过来告诉我小明不见了。我马上让其他同学去找,到处都没找到,我开始慌了,他会去哪儿呢?此时,我想起早晨检查作业时发生的事情,心里更担心了。他的作业本上是空白的,我问他为什么又没写作业,他没说话。我并没有在意,因为每次他都这样,给家长打电话,他们也都以生意很忙为借口直接挂掉。我本以为事情会如往常一样过去,没想到他今天突然不见了……我向学校反映情况后,在校长的带领下,在全校教师的合力帮助下,没过多久,我们找到了他。在后来的谈话中,他告诉我是因为自己表现不好,没脸见老师和同学才躲起来的……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仍觉得心有余悸,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却浑然不知。我感到十分难过与自责,但是遇到问题,仅仅自责有用吗?像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他们自信和勇气,给他们爱和希望,他们会带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诗和远方。

整个故事读下来,事情的来龙去脉倒是比较清楚,作者的心理活动也很多,但学生仿佛“隐身”了,我不知道教师是怎么开导他的,教师后续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学生后续有何变化……究其原因,这个案例忽视了细节,缺少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

教育故事中的角色互动往往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增加对话可以让故事更具动态感,同时也能体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例如,在上述片段中,作者可以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教师与该生的对话,描写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神态和动作,强调对话对他的影响。

相比而言,下面这个片段读来就更有画面感。

他忐忑地站起来,低着头,右手拇指与食指使劲地捏着衣角,上牙咬着下嘴唇,鼻翼两侧有几颗汗珠。我把手轻轻地放到他的肩膀上说:“聚光灯那么亮,观众那么多,你又是第一次上台,紧张在所难免,深呼吸一下,好吗?”深呼吸之后,又是十几秒的沉默,他终于抬起头,看了一眼始终面带微笑的我,怯怯地说……

这段话,没有一个“爱”字,但字字句句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这就是写作中细节产生的良好效果。

细节是让故事鲜活的关键。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具体的、生动的语言描述场景和人物,让读者仿佛置身故事中。

教育道理要深刻

教育叙事是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因此,好的教育叙事不仅能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还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朱光潜在《作文与运思》中写道:“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提笔就写,一直写将下去。他们在写一句之前,自然也得想一番,只是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上句未写成时,不知下句是什么;上段未写成时,不知下段写什么。到写得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这种习惯养成时,‘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得不知所云,也是难免的事。”朱先生这段话实际上是提醒我们,落笔行文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和整体规划,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知道如何安排详略、突出重点,才不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核心观点和文章结构想清楚了,叙述内容才能主线清晰,读者也才能顺着主线获得身临其境的“局内人”体验,才能在阅读中形成对事件的再认识、再升华,感悟教育道理,与笔者产生共鸣。

有时候,教师可以“制造”故事,即先确定文章表达的主旨,再根据这个主旨构思和组织班级活动。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家长会的文章之前,我会先思考:确立一个怎样更有深远意义的主旨呢?如何让家长会常开常新,让家长和学生印象深刻呢?

经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和广泛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我打算另辟蹊径:变“开会”为“约会”!围绕这个主旨,我有意识地创新家长会形式,变以往的“老师一言堂总结汇报”为“学生展示+亲子互动”。家长会上,学生展示诗朗诵、英语歌曲、室内体操等节目,和家长比赛口算、成语接龙,孩子们还给家长过集体生日……这样的家长会,直观地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传递了学校育人理念,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这样的教育叙事,在故事发生前就确定了主题,教师再实践、再下笔就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文章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要写好教育叙事,要让作品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一定要有读者意识,要想同行之所想、想同行之所需,用鲜活的故事和实用有效的措施吸引读者,用深刻的道理启迪读者。

猜你喜欢

主旨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