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写作困惑你也有吗?

2024-02-19杨江桥

新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王老师观点文章

杨江桥

对教师来说,写作是一项性价比很高的投入。一方面,通过写作,教师可以更好地梳理教育方法,深入思考教育问题,为后续的教育工作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文章成功发表能够增加教师的学术成果和影响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在学校从事科研工作,我常常和老师聊起教育叙事写作,梳理了几个共性问题,希望对想写作的教师有些许帮助。

“我感觉没什么可写的,都是一些小事”

万事开头难,很多教师其实被搁浅在了“写什么”的问题上。有的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觉得自己做的事和其他教师做的事是一样的,写出来的意义并不大。还有的教师觉得身边的故事过于常见、平淡,写出来也无法引起同行的思考。难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真的没什么可写的吗?肯定不是,教师看似日复一复、千篇一律的工作中藏着很多“隐藏剧情”。

我们学校有一位信息科技教师,她入职3年以来,有多篇文章被推送到学校公众号,还有两篇文章登上省级刊物。她的文章都是故事类的,那这些故事是从哪儿来的呢?她曾这样说:“像我这样的综合学科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有限,也很难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刚好在课堂上发生。所以我会在开学时就锁定某个班的某名学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一整个学期都关注这名学生,记录他的言行,和他聊天,帮助他改掉某个坏习惯。这样就有了写作素材。”

原来,好的故事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关注某一个孩子一段时间,经过这样细致的、连续性的观察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真问题。

和我搭班的贝贝老师不仅善于写故事,还善于“制造”故事。记得在第二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上,我的班上有一名女生临上台之际怯场了。贝贝老师急中生智,牵起女生的手,陪她一起走上舞台完成了比赛。还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孩子上课偷看《斗罗大陆》。课后我了解到,他的妈妈不准他看这类小说,为此他和家长还闹过几次矛盾,他只好带到学校看。我和贝贝老师说了这件事,她告诉我最近好几个家长都反映孩子在家因小事与家人争执。于是,贝贝老师再次发挥她的聪明才智,建议我组织一次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互相推荐书籍,共同制订读书计划,并举行读书分享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也让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交流和理解。

由此可见,好故事不一定是自然显露、自然生成的,它需要教师多花点心思,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一旦教师有了不同寻常的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那就一定能发现一个好故事。

“我每次都不知道表达什么核心观点”

其实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一件事情,我们能敏锐地感知到它是一个有意义并值得记录的故事,然而,写着写着,我们却无法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教育策略,或者在完成后觉得故事并无新意。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我们剖析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导致的。

阅读是提升这两种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有一段时间,我在阅读教师的心得时发现,王老师很喜欢写班里学生的故事,但遗憾的是,她的文章大多只是记录故事,还差画龙点睛之笔——点破故事背后的本质。于是,我送给她一本《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此后,她的文章开始融入对儿童行为与心理的深入剖析,多篇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章被推送到学校公众号。随后,我又向王老师推荐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使她的文章从单纯的故事叙述提升至深度剖析故事本质与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层次。

除此之外,学校成立“和·润家庭项目组”时,要求成员读了好几本书,包括《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等。那段时间,我发现教师写的心得和故事都和家庭教育有关,而且写得既生动又有深度。

所以,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使他们看到故事的本质。这样,教师才能写出主题深刻,有理有据的故事。

当然,除了阅读外,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也可以让我们的故事更有深度。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总习惯性地伤害自己亲近的人?》,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学校对待老师同学和在家对待爸爸妈妈的态度截然不同,但写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拿亲近的人出气”,还查阅了大量关于“将负面情绪带回家”“学生的两面性”等问题的文章。最终,结合小女孩的家庭背景和查阅到的资料,我才得以对她的行为进行深入且合理的诠释。

一线教师从不缺乏案例与故事,缺的是对案例和故事的深度思考與梳理总结。通过阅读、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将这些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写作中,可以让故事的价值最大化,引发更多同行的共鸣与思考。

当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后,认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可以通过故事来传递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我们学校有一位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她发现有些被她特别关注的孩子进步不大,于是她尝试用平常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反而起了作用。这使她觉得“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被轻易‘特殊对待’”,这便是她的教育观。朱老师长期在小学低年级任教,她的笔下有一些非常情绪化的孩子,她通过剖析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行为、心理,得出“孩子的情绪化,其实是给自己打造的一个保护壳”的观念。像这样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梳理出自己教育观的教师还有很多。比如,“养孩子不是种地,付出越多,说不定适得其反”“影响学习的往往不是学习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其实,拥有自己的教育观并不难,教师需要细心梳理各种故事案例,将个人对这些事件的见解专业、系统地阐述出来,便能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体系。

“要把故事写得吸引人好难呀!”

教师如果已经清楚自己要写什么,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那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怎么写”。写故事有很多方式,但我们必须铭记一点:不能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要在字里行间传递自己关于教育的思考、观点和态度。

我们学校的刘老师写过一篇名为《在孩子嘴里,我们找到了一根看不见的鱼刺》的文章。故事发生在食堂门口,一个孩子声称自己被鱼刺卡住,可副班主任找了多次也没找到,正好刘老师目睹了这一幕,她迅速把孩子带到医务室,用棉签挑出了那根不存在的鱼刺。整个故事一气呵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答案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传达观点。作者联想到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的情节——医生为一位声称肚子里有猫的病人“手术”,从而获得处理这个问题的灵感。当孩子开心地离开后,刘老师与副班主任的对话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明确指出孩子这种无端求助的行为可能是寻求关注的一种方式。

所以,一个好故事就像一块璞玉,其内在的价值已经足够璀璨,不需要过多修饰。

即使你的故事没有精彩的情节,但只要你对这个故事有独到的解读,也可以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比如,在我校王老师写的《一不小心把孩子养成了“玻璃心”,该怎么办?》这篇文章中,王老师生动地讲述了3个孩子遇事容易情绪崩溃的故事,然后针对孩子的“玻璃心”展开了思考。她首先梳理了3个孩子的共同特点,如成绩优异和过度关注他人评价等。针对共性问题,王老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表扬过程中应明确指出优点、适度赋权以及鼓励孩子勇于犯错等。这样的文章不仅有故事作为支撑,还有作者对现象的深度剖析和思考,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还有一种写法是观点至上,这就需要教师先明确文章的核心观点,提炼写作纲要,再根据提纲去搜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故事,确保每个观点都有故事支撑,确保故事能够恰如其分地解释观点。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故事的连贯性和内在逻辑,必要时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以我的文章《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成长》为例,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学校中层的主要工作是服务教师,在服务教师的过程中,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其中一个分论点是“指导他人写文章,我打开了自己写作的面”,为了支撑这一观点,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我从教师上交的阅读心得中发现了很多值得阅读的好书,从教师独树一帜的文章中知道了更多写作角度。二是我在发现教师的写作难点后,梳理写作方法,组织了一场写作培训。这些故事有力地说明了我在服务教师的过程中,个人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紧扣分论点。

写作是值得教师一直坚持做的事。通过记录和整理教育故事,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系统地表达个人观点。我相信,经过实践验证的观点和做法一定更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和关注。

猜你喜欢

王老师观点文章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观点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业内观点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新锐观点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