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集中核算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探究

2024-02-19马彩虹

南北桥 2024年1期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摘 要]会计集中核算在成本控制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这种模式的应用也面临着重重阻碍。本文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和意义出发,分析该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监管机制、预算机制、内控制度和人才管理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行政事业单位是专注公益性服务的组织机构,其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不断创新与转型,希望通过内部管理改革的方式来增强运营能力。在此过程中,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计核算制度是我国财政预算体制不断改革下的产物,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其核心是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设立财务结算中心,以统筹各单位的财务数据。但任何一项改革举措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行政事业单位转变会计核算管理思维时也会面临诸多考验,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管理路径,需不断调整和优化。

1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内涵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部在遵循预算体制、会计主体法律责任、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发生改变的原则下,建立的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下制定统一核算标准,实行分户核算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提供会计核算的专业化服务[1]。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集中,能够将基础的会计核算服务和财务监督职能有机结合,是一种相对标准、高效和流程化的新型模式,符合现代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的管理需求。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基本的运作机制应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重新设计工作标准,并对原先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尤其要对重复性的业务进行集中的处理。

2 會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将更加严谨,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加细致认真。核算中心选调财务人员时,不仅要考查其基本财务技能,还要了解人员对干部政策的掌握情况、思想道德、信息化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以及对核算管理流程的优化,使会计集中核算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使每一笔资金的核算结果更加准确真实,有利于实现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另外,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资金全部由一个统一的账户来归集和分配,行政事业单位可掌握全面的资金流动信息,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资金随意划拨的问题。财务部门审核资金用途时也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明显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2]。

2.2 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和地位

在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事项的干预度降低,财务管理将具有更强的独立性,能够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其人事关系、绩效考核、编制等都与预算单位无关,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核算单位之间的公平性有所提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了行政干预,彰显了财务管理的价值。财务人员敢于对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发出质疑,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有着更低的管理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若采用传统的分散式管理,不同的生产实体下必须分别配备财务人员,但集中核算后可减少财务人员数量,在保证核算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彰显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价值[3]。

2.3 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现代社会,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业务内容逐渐丰富,在此过程中,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要求人员对相关制度和理论知识开展必要的学习,同时还要对实践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进行经验总结。近年来,许多会计集中核算人员的理论或实务经验欠缺,学习能力有待提升,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持续优化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会计核算信息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管理者基于单位的运营情况和各类财务数据制定未来的发展决策,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在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增强单位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3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因缺少对核算部门的有效监督而影响了工作质量。特别是在业务内容较为复杂和业务量繁重的时间段内,核算中心极易出现数据失误等问题,核算结果的参考性不强,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的前提下,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财务管理事项脱节,短时间内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下的管理效果。

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所以监督管理工作存在天然的局限性。核算人员的数据来源局限于报账员提供的票据,核算工作只能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过往的经济业务开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会计核算仍然没有办法为经济业务的事前和事中提供合适的帮助,对于预算、成本、财务风险等的监督控制明显不足,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完善[4]。

3.2 尚未完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化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虽然“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理念发展至今已有较长时间,不少单位也设置了诸如预算委员会和预算办公室等机构,但在实际管理中浮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预算责任,给会计集中核算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比如,财务人员编制预算时缺少对项目的有效性论证,没有提前规划好资金预算,导致部分项目结束时并未及时结算。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比较关注项目资金的使用进度,但忽略了现金流的全过程管理,对于预算数据的动态性记录有所不足,业务活动的时间和会计核算中心的记账时间存在时间差,核算中心不能完全了解项目开支的具体细节,未实时掌握预算资金的用途和效率,导致核算结果与预算计划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3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局部的缺陷

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内控制度是维护各项管理机制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若内控管理不到位,会计集中核算就会缺少宏观层面的指引,导致核算效率低下。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均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处理,在此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内部检查和监督,会计核算管理规范性不足。其次,资产核算也是非常重要的核算内容。但由于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没有对资产开展及时的盘查和分类,造成不同的资产流失,从而产生账实不符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失真。最后,行政事业单位未与往来单位进行对账,若没有按照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向核算中心提供财务数据,就会出现较多的款项挂账、呆账和坏账等问题,长此以往,则会积累出较大的财务风险。

3.4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性与专业性不足

在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必然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将财务工作交给核算中心即可,将不少行政性的工作交由财务部门,仅安排少量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中心对接。虽然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在岗位职责的广度上有所扩充。而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忽略了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单位后期的综合发展缺少战略规划,容易造成财务管理职责和其他岗位职责混淆的问题,财务人员的综合性与专业性不足,也不利于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5]。

4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4.1 优化财务监督机制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监督的对象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需对其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监督体系的优化要以权力分散为原则,将岗位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使财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制衡和约束的局面,既满足了监督的需要,也保障了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秩序。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展开必要的合作,监督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能,齐力促进会计核算任务的完成。在外部监督下,要对行政单位的资产情况和账簿文件等做好定期抽检,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将内审和外审相结合,把握尺度。

4.2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预算编制环节要基于准确的会计核算结果,充分借鉴和参考行政事業单位历史会计核算数据,并提出合理的预算预测和预算分析,判断单位在未来特定周期内实际的预算需求,做好预算编制前的调研和访谈工作。预算编制应丰富方式方法,除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等方法外,还要加入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灵活性更高的编制方法。前者虽在速度上便于会计核算,但后者能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内容谨慎选择。

其次,预算执行环节要及时输送预算数据,便于核算中心人员展开动态性的数据监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减少会计核算的滞后性影响,就要定期汇总并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预算进度、预算超额现象、预算调整申请的情况等,细化财务的支出和收取,为会计核算人员提高办公效率打好基础,确保资金支付的效率性和规范性。

最后,要将预算管理的考核与会计核算管理的考核工作相联系。判断预算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是否做到了及时共享数据、会计核算结果是否真正为预算决策提供了辅助等。同时,按照考核结果为相关人员制定差异化的奖惩政策,鼓励会计核算参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共同监测资金的使用去向和使用效果,提高参与度和创新性,持续优化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

4.3 改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覆盖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的管理内容。单位需要建立集预算、财务收支、风险分析等内容于一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设计新的内控标准,将单位内各种业务融合进统一的管理流程中。其次,提高资产核算的规范性。对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和清查,更新资产数据和信息,实行分类管理,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或资产闲置,减少资产流失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使会计核算结果达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效果。最后,为了减少对账中的失误,行政事业单位应迎合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融入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减少不规范财务操作造成的经济损失[6]。

4.4 提升财务人员能力

为了更好地配合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应从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这两个环节入手,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配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在代理记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在人才培训中转变人员的工作习惯和理念,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详细介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规则,使不同的岗位明确自身的分工和责任,帮助财务人员逐步学习、了解并熟练掌握会计集中核算的操作流程,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除了人才的内部培养,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外部人才的引进和筛选。主动拓宽招聘路径,更新选拔标准,开展科学的人才测评,明确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岗位的工作标准,判断人才的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是否满足单位需要,提高招聘决策的准确性,减少后期的培训压力。

4.5 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文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会计核算与文化建设的结合。工作模式的转变势必会影响人员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各项管理措施的改革阶段,人员会对新的管理理念或规则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参与度不高,给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推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提前开展相关的宣导教育活动,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内涵和价值以各种途径告知全体职工。除财务部门外,还应为其他部门进行相应的知识科普,引导其了解自身在该模式下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以便于更好地配合后续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不仅能够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时,应正确认识到该项模式的优势和价值,明确其存在的薄弱之处,并与单位自身的业务工作相结合,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优化财务监督机制,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积极改善内部控制制度,从本质上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保障会计核算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包一玉. 浅析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 财会学习,2023(21):34-36.

[2]李维花.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分析[J]. 质量与市场,2023(6):160-162.

[3]管建芳.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J]. 财会学习,2022(28):19-21.

[4]卢倩. 探析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8):60-62.

[5]邱若桓.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 大众投资指南,2022(3):125-127.

[6]徐艳杰. 会计集中核算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研究[J]. 中国储运,2021(6):143-144.

[作者简介]马彩虹,女,河南扶沟人,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财务支付核算中心,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