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
2024-02-19袁芳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在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对内部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风险管理是资金安全高效利用的基础保障,是提高会计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有效路径,在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简单阐述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结合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作为非营利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还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容易出现筹资、偿债、预算等风险问题,对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环节,财务风险管理成效是巡视、监察、审计的关注重点,是影响高校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基于此,针对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财务风险分析
1.1 筹资风险
部分高校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轻视投资、重视融资的特点,其运作模式与普通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内部闲置资金较少,无法通过多元投资实现资本的不断增长,通常会凭借自身信用资本获得银行贷款,从而满足日常运行和长远发展的资金需求。一般来说,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包括國家教育经费、学生学费、外部捐款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进入扩张式发展阶段,开始从精英教育模式向着大众化教育转变,加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减少,对内部筹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高校筹资渠道相对单一,创收能力有待提高,无法满足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资金缺口问题成为阻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
1.2 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指的是因为债务负担过重而造成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个地区高校都加大了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财政资金无法满足高校实际的需求,需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法进行资金筹集;加上一些学校盲目追求高标准的设备和条件,未能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存在资金浪费问题,使得高校债务负担不断加重,贷款比重持续提升[2]。从贷款结构方面来说,高校债务通常都是中长期贷款,结构相对合理,但是也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对高校资金存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一些高校使用新的贷款偿还债务,加大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不但会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影响高校与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不利于双方的长远发展。
1.3 预算风险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对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整体规划,是运营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不但能够帮助高校对成本支出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可以更好地对自有资本和未来收益进行调配,在高校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高校缺乏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在预算编制阶段未能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调研,编制出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在预算执行阶段,未能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也未能结合预算执行偏差成因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预算考核阶段,未能结合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差异化的指标,考核评估流程不够科学,影响了结果的公正性,限制了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同时,许多高校未能按照有关要求建立项目库,预算项目缺乏全面论证,人才引入、教学建设、科研项目等存在重复投入的问题,各个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缺乏资源共享,影响了高校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3]。
2 高校财务风险成因
2.1 教育经费有限,筹资渠道单一
作为非营利机构,高校对于教育经费投入和政府财政拨款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虽然近年来教育经费不断增长,但是生均经费支出也不断增多,使得资金投入和支出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许多高校为了满足日常发展需求,会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取办学经费,容易影响学校正常的财务结构。同时,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在我国向着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以稳定的资金作为支持,但是许多高校筹资渠道单一,与社会企业缺乏合作,对于社会资源缺乏吸引力,影响了高校筹资的实际效果。
2.2 基本刚性支出及发展经费支出增加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吸引高端人才,优化办学条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基本刚性支出,都会大量占用学校的预算资金,增加了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学校在进行重点学科建设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加上学校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监管,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对资金调配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2.3 预算管理规范性不足
许多高校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虽然设置了预算管理目标和费用支出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内控基础薄弱,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预算执行力度较差,预算绩效考核不够科学,工作流程缺乏创新。而且,国库支付系统并未嵌入财务核算系统,实际管理存在“两层皮”的现象,增加了人为操作风险,造成资金来源和实际支付指标不一致,影响了预算管理优势的发挥,不利于高校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
2.4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认为自身工作只是负责账目记录和报表编制,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未能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未能发挥财务管理在决策制定和流程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无法对经济事项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和评估,增加了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比如,高校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财务人员未能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未能对内部资金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制定出的贷款规划缺乏科学性,容易给学校带来偿债风险。
3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 加大筹资力度,拓宽财务收入渠道
为了提高财务风险抵御能力,高校要积极拓展收入来源,与财政部门交流沟通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争取社会资金捐款,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助力。首先,高校要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获得更多的财政生均拨款额度,不断改善自身办学条件,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其次,高校要鼓励各个学院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向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比如,高校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开发,等等。通过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输出,提高学校的创收能力。同時,高校要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科技研发人员进行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推入生产线,有效对接理论和实际,从而增强学校的创收能力。再次,高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社会捐赠,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和技术,不但可以使企业获得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能够增加学校收入。高校要发挥自身在资源动员和公益服务方面的职能,使企业认识到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高校可以将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帮助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4]。最后,高校要加强对中央支持资金的利用,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为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助力。中央支持资金的用途主要包括人才引入、学科建设、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优化办学设施,优化办学条件,引入高端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3.2 加强预算管理,合理配置内部资源
高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延伸,对内部资源进行科学调配,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为学校发展夯实基础。首先,高校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具的应用,提高所有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根据各类专项资金进行项目库的建设,对当年需要开展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规范评比,按照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则进行排序,结合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可行的预算方案,如果无法进行预算资金的安排,可以在下一预算年度进行滚动安排,避免出现不断追加经费的问题。同时,高校要按照预算管理精细化要求,将预算经费与财政预算经费进行有效对接,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保证预算资金的高效利用,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5]。最后,做好国库支付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的衔接工作,统一系统数据编码标准,提升数据共享效率,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3 健全内控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对各项业务进行规范的重要依据,是减少财务风险问题的有效手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提高所有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助力。首先,高校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协作,为内控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各项工作的推进奠定环境基础。其次,高校要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积极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编制形成制度手册,对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合理设置,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为内控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第三,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审计和纪检部门,负责对各个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学校内控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通过考核评估机制的应用,对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效果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对各个部门进行奖惩,对表现优异的部门进行奖励,对参与积极性较差的员工进行惩罚,从而激发所有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最后,高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的认识,统一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处理口径,并对所有教职工进行财务制度的宣讲,对变更和修改制度进行比较,使教职工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信息反馈,降低日常账务处理错误问题出现的概率,提高所有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3.4 推进财务信息化,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质量,就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战略角度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建立科学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和业务处理流程,将财务信息化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对接,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安排和整体规划,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科学调配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所有职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对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核心业务的控制,对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提高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同时,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硬件和软件,安排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处理,按照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职责权限的设置,在不同部门之间建立互相制约和监督的工作机制,避免因为操作失误问题带来系统故障,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助力。
3.5 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支撑学校规划决策
高校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质量,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各项工作流程的优化提供依据。高校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和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避免出现多头管理问题。各个部门先进行自我评价,再由财务部门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将结果作为下一阶段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并将其与奖惩机制进行对接,对考评结果较好且参与积极性较强的部门进行激励,对表现消极且工作绩效较差的部门进行惩罚,对有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追究,从而激发所有员工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模型,对预算绩效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4 结语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面临巨大的压力,不但需要提升教学质量,还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优化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为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华柯羽,刘璐. 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J]. 财务管理研究,2023(10):145-150.
[2]卢晓东.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 等下和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7):89-91.
[3]成鹏娜. 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手段[J]. 活力,2023(14):40-42.
[4]张雪. 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23(7):100-102.
[5]高云凤. 高校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研究[J]. 金融文坛,2023(2):126-128.
[作者简介]袁芳,女,湖南常德人,太原理工大学,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